許 宏
《金錢統治》
陳雨露楊棟著
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很多人被金錢統治,不管錢少還是錢多,都沒有真正的幸福。是幸福,而非金錢,其實才是人們真正關心的問題。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金融學教授陳雨露和他的博士生楊棟,給出了自己的思考:既然人被金錢統治總是不幸福的,那么,如果能不被金錢統治,而成為金錢的好管家,金錢就能夠幫助人們獲得幸福。
這本書回顧了2000年的中國貨幣史,提到了“貨幣天道”的觀念。對于“貨幣天道”,陳雨露指出有兩點衡量的標準。一是,人們在金錢的問題上是否在公平原則的約束之下,二是,金錢的目的是否在于有利于解放生產力,就是服務于每個人和社會長期發展的價值體現。
比如,作者分析春秋戰國到秦之后的變化,區分了“國王”和“皇帝”?!皣跏冀K有約束,而皇帝是天子,只要他愿意就沒有任何約束?!币驗榛蕶嗳狈s束,盡管中國文化中也孕育出山西票號這樣有“謹慎”和“誠信”的金融組織,卻不可能“演進為中國第一批商業銀行”。而現代企業在西方的率先興起,正是由于參與競爭的各方都面臨約束,即使是國王。政治上,世俗權力受到制約;信仰上,每個人在上帝的面前都是平等的,世界的真正主權在于上帝。這種約束是“契約的本質,就是不相信任何人的品質,依靠嚴厲的懲罰約束人類投機行為。”
作者以是否遵循天道規律作為看待歷史變遷的標準,對一切違反貨幣規律的因素做了疏理,不管是如今的中國人已經熟悉的集權的危害,還是當前的全球經濟危機所表現的人性的貪婪。
以前一些想當然的歷史也在書中得到了澄清。比如,孫中山1913年發動二次革命,為以后不遵守規則的暴力手段樹立了榜樣,而起因之一的宋教仁被殺事件后,上海檢察廳對國務總理趙秉鈞發出公開傳訊。這被作者稱為“中國司法界空前絕后的勝利”。
書中還指出,整個中國現代史上,經濟連續增長最快的時間是1912~1921年,年均增長13.8%。主導力量是民族資本,而非官僚資本,當時軍閥割據雖有負面影響,卻因為缺乏集權,意外地有利于民間資本。然而,那段時期畢竟不到10年,之后的中國陷于戰亂。免于戰爭、國家獨立、對外對內都開放、學習一切先進知識,這些因素相當程度的實現,幫助中國取得了近來30年的發展。
末尾,作者表現了一種開放而冷靜的姿態,認為“東西文明交相呼應,本無孰高孰低,人類應該相信每個人都有與造物主一樣的形象,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價值”。當下,并非所有的學者都能免于民族主義或西化論或虛無論或陰謀論的觀點。但《金錢統治》將目光投向了更深的維度,雖然叫做《金錢統治》,意義卻在于如何不被金錢統治而獲得真正的幸福。
《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
【美】李侃如博士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月版
李侃如博士不僅是美國當代著名的中國問題專家,也是在中國政治研究領域學識最淵博的美國學者之一,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目前美國中國學研究的水平。作者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中科技含量和資源使用效率較低,如何進行模式調整是中國的第一個挑戰;經濟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是第二個挑戰;第三個挑戰來自人口老齡化。作者在最后一章中預見到一種趨勢:中國走向拉美化,內部上層資本精英和權貴權力結合形成強大的阻礙任何變革的利益集團。
《細節中的文明》
范學德著
西藏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作者本科畢業于吉林大學哲學系,后獲中央黨校哲學碩士學位,1991年到美國,1996年起,在北美、歐洲和澳洲等地講演,并出版多種著作。作者圍繞著美國的教育、法律、社區生活、宗教這幾方面,細處落墨,講述了他所體驗的美國中產階級社區生活的細節,小到如何繳納交通罰款,參加孩子的家長會,大到參與美國總統競選等,品味美國的制度是如何從具體生活中生長起來。部分文章曾陸續發在國內網站《凱迪社區》,被網友稱為成人的“細節啟蒙”。
《八十回望——走近薺于軾》
岑科傅小永等編著
暨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對熟悉茅于軾先生著作和思想的讀者來說,本書除了同事舊友的回憶,茅于軾先生特別撰寫了2萬多字的《八十自述》——這是他對半個多世紀以來個人經歷與國家變遷的深切回憶與告白,對于希望深入了解他內心世界的讀者來說,是非常難得的記錄??v觀傳統媒體或網絡的有關報道,可以發現,即使是再難聽的批評,茅老并不埋怨、指責,或推托。他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輔助人們發現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