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其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3月5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提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三大舉措:一要抓緊制定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二要深化壟斷行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對壟斷行業工資總額和工資水平的雙重調控政策;三要形成公開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與往年一般強調“繼續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勞動報酬占國民收入的比重”不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這一旗幟鮮明的表述,直接回應了公眾對收入分配問題的強烈關注——在新華網舉行的“今年兩會,你最關心的話題”調查中,“收入分配”首次超過“反腐敗”等熱點話題位居榜首。
民意與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重疊,顯非偶然。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不僅要通過發展經濟把社會財富的“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他在2月27日接受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聯合專訪時表示,做大社會財富“蛋糕”是政府的責任,分好社會財富“蛋糕”是政府的良知。這闡述了一個基本的道理:政府在發展經濟過程中盡職盡責十分重要,政府在分配財富過程中表現出高度的良知同樣十分重要。發展和分配這兩個宏大的命題,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分量并列在中國人面前。
一般認為,發展經濟做大社會財富“蛋糕”的過程主要注重效率,分配社會財富、切分“蛋糕”的過程主要注重公平。然而,當前中國的特殊性在于,前一個過程也需要特別強調公平——政府應當為民間社會提供公平的創富環境和創業就業機會。近幾年來,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一直偏低,“藏富于國”的趨勢不斷加重,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對經濟資源和經濟活動的控制太多,以央企和地方大型國企為主導的經濟壟斷力量太強,過多擠占了民間的投資創業渠道和財富增值空間。因此,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迫切需要政府減少管制、打破壟斷,向社會釋放更多的經濟資源和創富機會,放手讓越來越多的創業者和勞動者做大自己的“蛋糕”。追求分配社會財富過程的公平,實際上是從追求創造社會財富過程的公平開始的。
為提高勞動者在初次分配中的博弈能力,政府在勞動關系問題上應該保持中性的立場,允許勞動者以合法的形式自己組織起來,與企業進行勞動工資和其他薪酬和福利方面的協商;政府還應當嚴格勞動執法,依法保護勞動者的正當權益,維護勞動力市場的良性秩序,使勞動報酬真實反映勞動力生產要素的稀缺程度和再生產勞動力的成本,推動形成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增加互為促進的良性循環。
如溫總理所言,要加大財政、稅收在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調節作用,在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更加照顧困難群體。這方面主要有兩種手段,一是實行稅收減免政策,進一步減輕企業和居民的稅負,使社會財富更多地留在民間,逐步形成“藏富于民”的局面;二是加大公共財政對教育、醫療、保障性住房、養老保險等民生事項的投入,加大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居民通過社會保障分享經濟增長的成果。
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講話中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這句振聾發聵的宣言,既是對此前十多年來重發展的總結,也是對當時條件下發展不力的一種鞭策。一年多之后,鄧小平在一次談話中不無憂慮地指出:“十二億人口怎樣實現富裕,富裕起來怎樣分配,這都是大問題。題目已經出來了,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起來的問題還困難。分配的問題大得很……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問題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過去我們講先發展起來。現在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
分配可能比發展更困難,問題可能更多,鄧小平對發展與分配、效率與公正問題進行的深入思考,對我們今天充分認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與緊迫性,仍有指導意義和警示價值。唯其如此,發展是硬道理,分配也是硬道理,發展與分配需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政府需要切實承擔責任、恪守良知,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改革智慧,下決心把分配問題真正解決好。(作者為媒體資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