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這錢,到底誰賺得更輕松,答案不就出來啦?
生意場歷來云詭波譎,其中的奧妙往往讓局外人眼花繚亂、不辨牛馬。在所謂“冒險家樂園”的上海,尤其如此。前幾天與三四個生意人喝茶閑聊,聽他們眉飛色舞大談生意經,到今天還是云里霧里。
北歐某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據說每天砍每天燒,三百年也用不完。那里地廣人稀,年輕人跑到城里找活干,要不申請政府救濟金,在火車站、噴水池、公園里彈彈吉他吹吹風笛、喝喝啤酒曬曬太陽,活得自由自在。中國有個木材商人旅游到那里,發(fā)現了商機,找到他們林業(yè)部門,提出:“我們派人來幫你們砍樹好嗎?”對方很爽快地OK了。很快,中國商人回國招募了一批農民工渡海去砍樹,賺回大把大把歐元。砍下的原木一垛垛堆在山腳下,一眼望不到盡頭。中國商人又跟歐洲人說:賣給我們吧,不然爛在這里挺可惜的。管森林的官員托腮一想:唔,主意不錯啊,中國人來幫我們砍樹,再以市場價賣給他們,自己手插口袋口哨吹吹就能賺錢?上帝啊,讓我們禱告吧。
生意就這樣做成了,原木裝船運到中國。
中國的原始森林面積正在快速縮小,一不小心還會燒掉一塊,留下一塊癩疤,市場需求又很旺——這不,光是房地產和家裝拉動的木材消費就是一大塊。原木到了中國,剛剛卸完貨,這個國家的一個家具企業(yè)就甩給中國某民企家具廠老板一張很大的訂單:就用這種紋理好看的落葉松,按圖加工北歐風情的家具。中國商人當然喜出望外,加班加點,成了。貨送哪個港口?回答是:就在原地銷售。家具廠老板覺得這也正常,只要能賺錢,賺誰的都一樣。所以這批家具就放在中國銷。現在你再到那家以歐洲生活方式為賣點的大賣場去看看,一水的原木家具,美眉搶著要呢。
應該說這個家具廠的活干得還真不賴,否則老外也不會下訂單。原木留了一點,家具廠老板又按美國人的圖紙做了一批,還巴洛克風格呢,裝船出洋。沒想到金融風暴突起,在美國賣不動了。中國老板就將它們拉回國,專門成立了一家銷售公司,在上海黃金地段設了專賣店。因為商店掛的是洋名,小青年為筑愛巢都奔那里去,據說某香港影星的臥室里也置了一套。
這錢,到底誰賺得更輕松,答案不就出來啦?
還有一老板,專做大型工藝品,眼看中國人狂熱追捧奢侈品,就順勢開發(fā)了一種水晶浴缸,其實就是水晶原料熔化了倒進模子里,固化后脫出來就行,美人香湯沐浴時絕對性感,再加一杯威士忌,絕對好萊塢。但投放市場后反應冷淡,因為上海人還是蠻精明的,按玻璃重量換算,認為頂多只值2000元。這道算術題讓他差點暈過去。后來他與日本一家公司聯手,換成一個洋品牌,每個叫到100萬。他姥姥的,居然火了!即使在冰島、希臘和葡萄牙相繼亮起紅燈的大背景下,國內外訂單也開到了明年。他憤憤不平地說,這筆生意便宜小日本了,一個浴缸讓他們白白賺了40萬。
還有一老板,到西班牙買下一座礦山的五年開采權,專做云石吊燈,銷往歐美各國。但他與當地政府簽合同時明言,不能再讓第二個中國人來染指。對方不解。老板開導西班牙人說,中國人習慣一轟而上,你們有十座礦山也立馬給你搬走。云石吊燈科技含量并不高,轉眼就會出現假冒偽劣產品,最終生意做塌,一哄而散。
五年后合同期一滿,那個中國商人將庫存的吊燈運回國內,再附上歐美各國賓館、酒店使用這一產品的圖片,壓倉貨果然銷售一空。接下來的事態(tài)有如神算,果然在一個月后,國內市場上出現了假冒云石產品,也是洋品牌,也是滿眼的西班牙文,拼錯了也沒人認出來,價錢不到原版的四分之一,連某國駐上海的領事先生也訂購這種產品裝飾家居,并將經驗推廣到其他國家的外交官府邸。不過歐洲市場上的同類產品聞風滯銷,這回損失的是還在那里辛辛苦苦開礦的西班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