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那一年幾乎所有與滬上雙雄有關的比賽都布滿疑云,所有置身其中的有頭有臉人物都難逃懷疑。
一夜之間,滬上足球卷入反黑漩渦。想當年,上海國際風光登陸甲A,與老牌勁旅上海申花展開同城德比,在掀起了一輪輪前所未有的喧囂之后,也將昔日上海足壇的“一代天驕”一個個拖入欲海深淵,有誰會想到,當年的恩恩怨怨、陳年老賬,會在今天被重新翻出……
反黑風向標急速轉彎
從嚴查原中國足協高官到緊急帶走昔日國腳,反黑風向標來了一個急速轉彎。
近日,隨著申思、祁宏、江津等前國腳以及前申花老總樓世芳被警方調查,由此引發了人們對昔日甲A黑幕的更多關注。
沒有人會想到,像申思、祁宏這樣的“上海好男人”也會被反黑專案組帶去北方調查。這些球員的家人還被專案組通知:盡快把過冬的棉衣送到沈陽。
由于警方一直沒有公開案情,也拒絕媒體采訪,因此在上海眾球員被警方帶走的那一刻,關于他們緣何“犯事”的猜測就沒有停止過。多少有些巧合的是,就在申思等人接受調查期間,原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老總張義峰家屬接到了第二次《刑事拘留家屬通知書》,這意味著4個月前張義峰被帶到沈陽之后,他就沒有離開過。由于張義峰曾任天津泰達俱樂部老總長達6年之久,而在他被協助調查之時,人們就揣測他將牽出一系列的爆炸性內幕。
而申思、祁宏、江津、小李明等人同時與張義峰有過交往的時間點,要追溯到2003年末代甲聯賽最后一輪的冠軍爭奪戰。當時,無論是參與爭冠的兩支上海球隊,還是急于保級的天津泰達和重慶力帆,幾支球隊都處于十分復雜背景之下。知名足球評論員周文淵分析,經過2002年兩回合德比戰的急速預熱,分別由巨型央企和最強勢地方政府做靠山的國際與申花,在上海灘的肉搏戰已陷入到無所不用其極的瘋狂境地,2003年的末代甲A冠軍成為豪賭的主要標的。上一年吃虧受辱的申花,在得到“搞職業足球就是要花大錢”的授意后,開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僅更瘋狂地燒錢,且還用上了類似黑社會的諸多手段,其主要操盤手就是喜好圍棋、京戲和寫作的“文化人”樓世芳。
有人曾把這兩支水火不容的球隊,比作黃金榮和杜月笙,名義上同為大佬,但暗地里爭斗白熱化。不是上海人不容上海國際,而是上海申花不容,有媒體爆料,末代甲A那年為了奪冠,上海申花總共花費了1億人民幣。上海申花的樓世芳因為政府人脈豐富,所以放出豪言,一定拿下末代甲A冠軍,他是有底氣的,而且他跟中國足協的關系也非常好,足協雖未內定末代甲A冠軍,但一路大開綠燈,一位足協官員明確地說:“讓上海奪得末代甲A冠軍,其實是眾望所歸。”
在此背景下,那一年幾乎所有與滬上雙雄有關的比賽都布滿疑云,所有置身其中的有頭有臉人物都難逃懷疑。不過,倘若此次北上的人群只是申思、祁宏等原國際球員時,我們還可以把視線集中在國際與泰達那一場比賽,可是當樓總也“應召”后,事情就復雜了。
對于末代甲A最后一輪的那幾場問題球,相信許多球迷都會記憶猶新,而《中國足球內幕》一書,也對此進行過詳細的描述。
當時在深圳人民體育場、上海八萬人體育場和重慶大田灣體育場,同時進行了三場詭異的比賽,出現了不可思議的一幕,而且整個賽果與賽前的傳聞完全一致:上海國際隊為了讓深圳阻擊申花,花了一些大力氣;可是,拼死保級的天津隊則暗中搞定上海國際隊一些隊員,戰勝志在奪冠的上海國際;一直有足協暗中保護的申花在輸掉比賽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奪冠;重慶力帆為了保級,在這之前幾輪就跟北方一支球隊達成默契,只不過由于泰達贏球自然保級,所以做了無用功。
在此讓我們重溫一下末代甲A最后一輪的三個畫面:
在深圳,客場作戰的申花雖然以1:4慘敗,但是在比賽結束的那一刻隊員卻已經套上金色的冠軍服,開始在體育場內象征性地慶祝,申花主帥吳金貴舉起獎杯,用力地抿著嘴,掩飾著內心的狂喜。在他身邊,卞軍們不斷躲避著看臺上深圳球迷扔下來的水瓶和雜物,紛亂隨著幾萬人“水貨”的齊聲高呼而升級,新科冠軍不得不極速逃回休息室,張玉寧一瘸一拐落在后面,險些和擁上來的球迷發生肢體沖突。
在上海八萬人體育場,只要取勝就能奪冠的上海國際卻在家門口,蹊蹺地以1:2負于天津。不明白幕后交易的國際隊球員王云還在拼命為國際而戰,他不知道自己球隊的幾名主力已經被收買,打進最后一個進球的王云哭著奔向休息室,在國際教練席上呆坐著的俱樂部老總王國林若有所思地扔掉還有好長一截的萬寶路,他的座椅下面,同樣的煙頭幾乎有30多個。
在重慶大田灣體育場,一個球迷隔著警察沖著場地中的記者們,聲嘶力竭地喊叫:“都是假的!都他媽不要臉!國際隊不要臉!中國足協更不要臉!這都是中國足協做好的套,讓申花隊拿冠軍,讓國際隊放天津,不讓力帆隊上中超!”幾個警察迅速沖上去摁住他,但他的聲音依舊在風中傳送,最后變成哭號。重慶球迷歇斯底里的叫罵,掀開了2003年末代甲A黑幕的一角。中國足球從未如此混亂和荒唐。
時隔7年后,當申思等多名上海標志性球員被警方帶走調查時,人們終于恍然大悟:歷史可以被塵封,但是真相總有水落石出的時候,末代甲A關于爭冠和保級過程中的種種詭異現象,現在終于可見天日了。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末代甲A最后一輪的大收官戰役中,上海國際輸給了天津,直接丟掉了末代甲A冠軍;重慶力帆輸給了青島,未能保級成功。賽后,力帆方面得到的消息,上海國際幾名大將從泰達那邊拿到的數目是600萬。
據《體壇周報》報道,那時坊間流傳,早在最后一輪比賽前幾天,就有中間人給力帆帶話,出400萬,可以搞定上海國際球員,讓他們戰勝實力平平的天津泰達。后來,價格降低到280萬,重慶力帆仍然沒有答應,直到比賽打了半場,上海那邊傳來天津1:0領先于國際的消息后,重慶力帆方面開始緊張起來。中間人也打來電話,表示如果力帆肯出300萬的話,還有機會扭轉局面。然而,還沒等力帆向老板請示匯報,中間人就打來電話,表示不可能了,“我跟人家說300萬,看能不能讓他們就錢多的份來個無間道,但人家根本不當回事,泰達出的也不是小數目。”
后來,有人披露了那場比賽的黑金居然高達1200萬。只是這1200萬并非全都由上海國際的球員所得。當時,天津泰達在2003年末代甲A的保級形勢堪憂,從天津市相關單位到俱樂部都異常重視,稱絕對不能讓天津泰達降級,否則對整個天津足球以及城市的形象都是極大的損害。而上海國際對這場比賽也十分重視,因為只要贏球就有望取得末代甲A的冠軍,每名球員的獎金甚至可達100萬。在這種情況下,要想讓球員放水,必須超過這個數字,這就是為什么盛傳600萬搞定國際球員的原因。
在國際和天津那場假球案被揭穿后,有關當年這場假球涉及的金額和過程被演繹到了極致,同時有知情人證明,那場比賽天津泰達付出的代價的確是在千萬以上,“但并不是全給了那幾個球員,足協高官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按照“潛規則”,在南勇、楊一民這些前足協高官心目中,力帆早就被排除在中超之外,“最后一場比賽前,看似國際和力帆奪冠和保級的形勢都是最好的,最終卻奇跡逆轉,即便泰達不差錢,但沒有某些暗示,申思他們敢這么做嗎?”其實,上海國際也是冤大頭,他們為了拿冠軍,花了不少錢,但上面內定的是申花,他們毫無辦法。
所以到后來,外界發現,為什么國際董事長徐澤憲再也不愿提及足球了,因為飽受其辱的他得到的教訓實在太深了。
幾天前,記者再一次撥通了徐澤憲的手機,然而他拒絕了采訪要求,匆匆掛斷了電話。或許,此時徐澤憲心情更加復雜。當時的他滿懷激情,要一手締造上海足球的傳奇,可最終卻只能默默接受夢想被黑手扼殺在搖籃中的現實。或許,此刻他的心情,與遠在北方的申思、祁宏等人一樣絕望……盡管他什么也不愿向記者吐露,可是如今的他思緒肯定會不由地回到7年前……
在最為關鍵的冠軍爭奪戰中,他精心打造的藍色戰艦不明不白地輸給了天津泰達。賽后,天津球員的休息室里一片歡騰,這時總經理張義峰進入休息室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你們以為靠你們保的級?”就像不少滬上媒體人說的那樣,當年那場比賽的蹊蹺,國際的高層和教練們也全然看在了眼里。只不過,當了冤大頭的他們一直沒有聲張,除了明白“潛規則”外,也是因為他們自身也并不干凈。
正因為自己也不干凈,目睹隊中大將出賣隊伍后,他們敢怒不敢言,“國際明白足協的心思,他們也不敢說破,在自己的隊員被收買,丟掉冠軍后,他們被打落的牙齒只能往肚子里咽”。
徐澤憲肯定不會忘記,當時在比賽結束后回到國際訓練基地,隊員們顯得都很郁悶,他坐在基地大堂的沙發上,一根接一根地抽著香煙,埋頭在苦想著什么,他想開口對全隊說些什么,卻欲言又止。軍人出身的他在那一刻表現了足夠的冷峻和沉穩,他知道再說什么也于事無補了。最終,他只是輕輕地向隊員揮了揮手,似乎一切也就這樣結束了。
據透露,后來關于隊內部分球員收了泰達多少錢,國際高層事后調查得一清二楚,只不過他們沒有馬上算賬,而是有預謀地一步步處理了那些“罪臣”。小李明在聯賽結束后,立即被高價掛牌出售,國際老總王國林說得很直白,“老是莫名其妙地失誤,要他有什么用。”至于申思、祁宏等人,則讓徐澤憲非常痛心。除了花2000多萬將他們買過來、給出了巨額年薪,國際俱樂部對他們格外器重,甚至指定為球隊的核心人物、精神領袖。也正是因為那起風波之后,申思、江津和祁宏均被俱樂部打入冷宮,一年后陸陸續續被掛牌出售。深受打擊的徐澤憲很快也把球隊轉賣到陜西,從此告別了足球圈。
那段時間,上海申花的總經理樓世芳,經常會很文藝地說上一句“往事并不如煙”,其實只有他才是真正知道完全版本真相的人。他所有的隱喻,所有刻意和無意的煽情,很像著名的散文作家余秋雨。面對正在發生的中國足球這場大災難,他一度甚至用了大段《圣經》語言來闡述,用霧中爬香山來一抒胸臆。可是,連他自己也想不到的是,如今自己竟然也去了沈陽。
從現在的情形看,早先割肉退出的老板們一定在彈冠相慶,深度套牢欲罷不能的老板則度日如年,沒準哪天就會有東北口音的沈陽警察找上門來。其實,徐澤憲并不算是最早的退出者,比他更早退出的是王健林。上個世紀末,本刊記者前往大連采寫長篇報告文學《足球城的兒子》,曾經專訪過王健林,萬達隊在足協杯上被黑后,王健林告訴記者:“我們還是足球圈里的頂級球隊,都能被黑成這樣,你可以想象中國足球到底有多黑。”后來,在大連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王健林最終把接力棒交給了徐明,總算全身而退。
當然,最有商業頭腦的最成功的退出者當數李書福。當年跟廣州足協簽合同時,李書福承諾的期限是50年,但吉利只搞了一年,就聲勢浩大地退出了。在退出的發布會上,李書福念著發言稿,回憶起這一年的屈辱經歷,念到一半,李書福念不下去了,索性將稿子扔在一邊,當眾罵起街來:“他媽的,中國足球全是假的,我看連世界杯出線沒準都是拿錢買來的。”應該承認,很多人知道李書福和吉利汽車,就是源于在足球圈里折騰的那一年。吉利汽車憑此名聲大噪,如今已經進軍國際市場,而當年給他氣受的足協官員們,則都被請到沈陽大獄里去了。
現在看來,當年中國足球的大環境,也注定了末代甲A鬧劇的產生。常言道:好制度能將壞人變成好人,壞制度能將好人變成壞人。在混亂的足球體制之下,上海足球發生這樣的“大地震”本來就正常。不過,與推倒再建的中國足球一樣,上海足球遭遇這次“歷史清算”,未嘗不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