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映宇

有病,您還得上醫院;上學,還得找所好學校;買本好書,還得找書店。亂象之中,還得有所堅持。
新浪讀書2010年十大閱讀熱點第一條是:“實體書店大面積死亡,傳統書業的生存狀態再次引發廣泛關注。”
說了N遍了,這不是一個閱讀的時代,但心存僥幸,總感覺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可惜市場是殘酷的。大浪淘沙,留下的是萬具枯骨,一聲嘆息。
那么,嗖嗖寒風中的熱點,還是不是熱點?是表面的繁榮還是炒作軍團的泡沫?那些依舊大熱大賣的圖書指明了圖書市場新的風向標,還是各領風騷幾十天的短期炒作行為之產物?
問題多多,一一盤點。
眾聲喧嘩:大家都來做主編
吊足大眾胃口的《獨唱團》今年終于創刊。
但是,命運多舛、幾經磨難的《獨唱團》沒有想象中憤青的銳氣,一本文藝氣很重的雜志沒有跳出青春文學的圈子,多少讓期待已久的讀者產生不少心理落差。誠如韓寒自己所說:“如果你抱著想看戰爭片的心態誤看了一部文藝片,無論這部文藝片多好,你都會失望。”
失望反襯的,是希望。
韓寒及其團隊利用讀者的希望對一本雜志的炒作,幾至登峰造極,從稿費每字兩元,到毛尖的6歲兒子半首詩作,還有千呼萬喚不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獨唱團》的運作,儼然中國圖書商業化的一本教科書,何關民生?何關憤怒?
這種希望,大約也建立在和郭敬明王牌雜志《最小說》的比較上。人比人氣死人。韓寒、郭敬明,一山難容二虎,“80后”作家兩大山頭,卻都在上海虎踞,本來韓寒的博客郭敬明的書,河水小犯井水,尚可相安。如今,韓寒如下山猛虎,咄咄逼人,大有分一杯羹而后快之勢,郭敬明肯作壁上觀耶?
2010年,郭敬明的《爵跡》和韓寒《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的惡斗,在排行榜上顯現得最為明顯。郭敬明今年的《爵跡》重回玄幻路線,首印200萬冊(出版社數據),在各地的簽售都引起粉絲爆棚。雖然又爆抄襲,一點都沒影響他的人氣,反而全文登上《收獲》長篇專號,得到中國最重要純文學雜志的肯定,引起廣泛爭議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怕板磚,就怕過氣,郭敬明是越罵越紅的典范。在商業上,最可怕的,還不是郭敬明一人的單打獨斗,以《最小說》為核心,形成了一個聲勢浩大的“80后”作家群:李銳和蔣韻之女、“文二代”笛安,背靠大樹好乘涼,她的《東霓》和《西決》,銷售突破70萬冊;落落、七堇年、蘇小懶、盧莉莉、安東尼等等,也都是開卷排行榜上的常客,都成為了長江文藝和郭敬明最世公司的搖錢樹,絕不是簡單的不屑可以解釋這樣的現象。
在“80后”兩位一哥作家的夾擊下,“80后”主編“一姐”張悅然多少有些無奈。
張悅然大旗下匯聚無數文藝女青年,以“鯉”為名,走小眾文藝路線,比郭敬明和韓寒都更純粹,因而得到眾多純文學作家的好評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但是銷量恐不能望韓郭項背。
于是,今年換了新東家,強勢再出擊。Mook書《鯉·荷爾蒙》連同張悅然的五卷本文集一起“跳槽”上海文藝出版社,某種程度上應該也是看中了上海文藝在余華《兄弟》、易中天《品三國》等暢銷書上的運作能力。張悅然主編的《鯉》擁有固定粉絲,倘加上更為有效的商業運作,坐三望二然后坐二望一,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事。
Mook書代替雜志,少掉刊號的限制,又可增加與讀者的互動,聚攏人氣,使得Mook書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張悅然就對本刊記者說:“寫作的人素來有做文學雜志的情結,因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可以找到一些同道之人。我們甚至可以追溯到‘五四的時候,那時候已經有寫作的人創辦的雜志了。所以,我從來沒有把它視作一種商業模式。它對我來說,是實現了許多寫作的人都懷有的一個夢想。我是抱著這樣的目的來做《鯉》的。”
如今,《萌芽》紅人王若虛主編的《小說醬》、Hansy主編的《愛麗絲》、郭妮主編的《火星少女》、饒雪漫的《漫女生》、蔡駿的《懸疑志》、明曉溪的《公主志》等等,各據山頭,占山為王,或二龍山小眾聚義,或梁山泊一呼百應,一時間,Mook書來勢洶洶,獨唱變成眾聲喧嘩,口號就是:來吧,來吧,大家都來做主編!
日本圖書跨海西征
村上春樹《1Q84》今年大熱的背后,引領的,是日本文學的整體旋風。
三箭齊發,日本電影大師北野武的三卷本作品系列(《淺草小子:北野武前傳》、《毒舌北野武》和《向死而生》)由世紀文景于3月推出。北野武以電影聞名,但其人也愛舞文弄墨,常常寫些短文結集,雖不怎么文采飛揚,卻也自成一派。
在電影里,北野武總是沉默寡言,動不動就拳腳相向大打出手,可是在現實里,他是個更愛動嘴皮子的人,名副其實的“毒舌”。看看他在《毒舌北野武》中放肆地評點世界杯的“十大敗筆”、罵法官和大阪的官員、聲稱要成為“色老頭”,就知道他有多話癆。
早年北野武就是一說相聲(日本人叫漫才)的,雖然早就告別了周立波似的角色,北野武在自己的著作里,偶爾還是會顯露一點麻辣本色。印象中,日本人的喜劇細胞似乎總缺少一些,《寅次郎的故事》也是多年前的記憶了,如今,北野武領銜的日本喜劇作家團,蒞臨造訪,也可博君一笑。世紀文景今年力推的日本文學作品中,就有“京大雙璧”之稱的萬城目學和森見登美彥。他們的作品《鴨川小鬼》、《太陽之塔》、《四疊半神話大系》,都以千年古都京都為背景,既宅且怪,走都市喜劇的路線,講一些稀奇古怪的故事,一言以蔽之:胡鬧劇而已。
同為世紀集團旗下的上海譯文出版社,今年在日本文學方面,更是連施組合拳。日本當紅影星木村多江、洼冢洋介領銜的電影大片《東京島》正在日本熱映,日本女性推理文學大師桐野夏生的小說《東京島》(獲谷崎潤一郎獎)就已由上海譯文引進出版,速度之快,幾乎可以用同步來形容。在日本,桐野夏生是冷酷文學的代表,《東京島》就像是日本版的《蠅王》,在無人島上,在這樣一個封閉的空間里,發生了殺人案,兇手是誰?下一個目標會是你嗎?
上海譯文曾經推出的日本芥川文學獎得主青山七惠的小說《一個人的好天氣》異常火爆,但要說起日本的小資文藝小說,怎么能不提日本文壇天后吉本芭娜娜?《阿根廷婆婆》的封面上,人氣偶像堀北真希露出一張櫻桃般大小的臉。堀北真希、役所廣司、鈴木京香主演,長尾直樹導演的同名影片被譽為“描繪完美幸福光景的物語”。吉本芭娜娜本人的小說總是那樣安靜、溫暖。有時候在想,生活優裕家庭和睦的吉本芭娜娜,為什么老是寫這樣的小說呢?也許是她年少時眼鏡弱視的經歷,所以才會讓她那么敏感的吧。黑暗中朦朦朧朧的物體的身影,你得用手去撫摸,它憂傷的紋理靜靜地躺在你的手掌中,然后,用耳朵,去傾聽手指和物體接觸時的沙沙聲,這細如蠶絲的聲音,在打磨你耳鼓里那些柔軟的骨骼。
還有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三島由紀夫和谷崎潤一郎的作品集、中信出版社出版手冢治蟲自傳《我的漫畫人生》、新星出版社出版藤澤周平《黃昏清兵衛》、江蘇文藝出版社出版加藤嘉一《從伊豆到北京有多遠》、譯林出版社和青馬文化出版的島田莊司作品系列等等,數不勝數。2010年的中國出版市場,日本作家扎堆,描寫日本風物的讀物也蜂擁而至,真是蔚為大觀。
一水相隔的日本,既有暴力搞笑男北野武、冷酷推理女桐野夏生,也有恬靜文藝女王吉本芭娜娜,這是一個焦慮與恬靜并存的國度,與中國的關系,更是錯綜復雜。今年的釣魚島爭端升級引發了反日情緒的大爆發,歷史上的恩恩怨怨怎能忘記?另一方面,中日之間的文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日本,就像是中國的一面鏡子。曾經的手下敗將,對中國人民犯下過滔天罪行,卻又創造過經濟神話,在建筑設計、電影、音樂、服裝、娛樂產業等領域仍然領跑中國,這是不是日本——一個菊與刀并存、暴力與AV齊飛的矛盾世界——正在中國圖書市場上悄悄刮起一陣旋風,并對中國大眾(主要是年輕一代)產生一定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日本圖書跨海西征,哈日還是抗日?是個問題。
有話題,就有人氣
刮起旋風的,不僅有外來的和尚,也有本土話題明星,有話題,就有人氣。
今年上半年炒得最熱的,非袁騰飛大戰沈浩波莫屬。袁騰飛老師鐵齒鋼牙一張利嘴,善于指點江山揮斥方遒,一看就是不好惹的主,沈浩波養虎為患后來才明白,敢情這老虎不僅會講歷史,還有市場觀念。
袁騰飛靠調侃教科書走紅網絡之后,沈浩波慧眼識英才,進軍圖書市場自然也是賺得盆滿缽滿。今年磨鐵出版了《歷史是個什么玩意兒》第三和第四部,四本“玩意兒”都長期盤踞開卷排行榜,可見大眾喜聞樂見的程度。但是發財了之后,兩人愛恨交織的矛盾也日益顯現,袁騰飛聲稱,磨鐵公司克扣其版稅并隱瞞印數,一紙訴狀將磨鐵公司告上法庭。磨鐵方面則以書店尚未匯款為由,表示無法結算。
誰忽悠了誰?乍一看袁騰飛有根有據,得理不饒人,仔細一瞧,沈浩波《告袁騰飛書:做人不能如此厚顏無恥》洋洋灑灑怒不可遏,看來,誰都沒錯,杯具的,只有讀者:當下的事都搞不明白,何談歷史的真相?
女性方面,話題女王六六當仁不讓要拔得頭籌。靠《王貴與安娜》、《雙面膠》和《蝸居》積攢大量人氣的六六,其新書《心術》甫一出版,就引爆上海書展。經歷之前寫作的歷練,現在的六六,更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一些怎么樣的讀者。務實,不務虛,關心柴米油鹽丈母娘,方可立于不敗之地。還比如,當代中國的醫患關系。看病難,看病貴,住院花錢,紅包拿來,種種黑幕……
可是六六說:“我從最初對醫院防備,不信任,還得裝出搖尾乞憐,到后來我走進醫生的世界。網絡上有不同的人在聲討醫生,最明顯的就是有一個人大代表說中國人看病既不難,也不貴時,被罵成一片。但我走進醫生的世界,卻發現這就是醫生的心聲,我是以醫生的世界去寫這本書的。”
這是個有點理想色彩的愿景,幸好,六六還有一支白描的筆,能讓你相信這是真的。這是個務實的時代,務實,別玩虛的。尹建莉的育兒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之所以大火,一直盤踞在當當和卓越的暢銷榜上,主要靠的不是虛頭巴腦的理論,而是實戰。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讓家庭教育大行其道,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章可循多好?當然,也不是一點理論沒有,比如她說“‘不管是最好的‘管”,簡直到了老子“無為而治”的境界,對年輕的父母,其誘惑力,自然是非同小可:甭管靠不靠譜,范兒正,嘗試一下總沒錯。但理性來看,有沒有效果,還是應該因材施教,綠豆治病一鍋端?那可不成。
育兒是熱門話題,健康養生也是一個永不過期的話題。
但養生也不要盲目。2010年,京城最貴中醫張悟本從“神醫”變身“神騙”。2010年5月26日中午,北京工商和衛生兩部門突查悟本堂,5月28日,衛生部首次否認了張悟本“衛生部首批高級營養專家”的身份,之后,一系列的質疑徹底將“神醫”拉下神壇,所謂中醫世家,不過工人之子,張悟本的種種自吹自擂,至此真相大白。
盡管如此,2010年嚴打冷風之中,什么《養腎是健康的根本》、《養生必養腎》、《小穴位,大健康》、《養生要趁年輕:人體器官全面防衰老手冊》等等養身保健類圖書仍舊充斥坊間風靡一時,多少是神醫?多少又是神騙?前車之鑒,讀者要睜大眼睛了。
有病,您還得上醫院;上學,還得找所好學校;買本好書,還得找書店。亂象之中,還得有所堅持。2010年的中國圖書市場,冷中有熱,熱中觀冷,冰火兩重天,個中滋味,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當作如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