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薩

1966年,當年僅5歲的吉拉德隨父母飄洋過海從英國威爾士到澳大利亞定居時,恐怕誰也沒料到,這個一出世就受到嚴重肺部感染、體弱多病的小女孩,會在多年后的今天成為澳大利亞第一位女總理。
6月24日,是澳大利亞政治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天。這天上午,副總理吉拉德帶領一幫支持者在議會大廈上演了一場逼宮戲,結果眾叛親離的總理陸克文俯首稱臣,向吉拉德交出了總理府的鑰匙。
這戲劇性的一幕,不僅讓外行看得目瞪口呆,連許多資深觀察家都感到有些突然。工黨內部因權力斗爭而逼迫總理下臺的,陸克文并非第一人,可是現在離下一次大選也就3到4個月的時間,臨陣換帥乃兵家之大忌。
陸克文搬進總理府2年零7個月,作風專橫、剛愎自用、獨斷專行,最后逼得副手和一幫重臣群起攻之,內部反水,也是他咎由自取。
對用這種用非正常手段更換總理的做法,說“政治謀殺”的也有,說工黨內部“政變”的也有,說“政壇革命”的也有。對這位會說中國話但實際不懂中國的澳大利亞前總理,后人自有評價,筆者在此不遑多論。
筆者更為關注的,自然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第一任女總理的吉拉德。
校園政治明星
吉拉德1961年9月出生在英國威爾士,5歲時隨父母移居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市,曾當過律師。1998年入選聯邦議員,正式步入政壇。2007年11月,陸克文和吉拉德率領工黨打敗了執政11年之久的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吉拉德成為副總理,她也是澳大利亞歷史上第一位女性副總理。不到3年,她又在工黨支持率大幅下降的時刻臨危受命,坐上了工黨的頭把交椅。
模樣俊秀、個子高挑、一頭紅發的吉拉德有今天這番成就,絕非僅憑運氣。尤其在男性主宰政壇的澳大利亞,她需要有比男人更為突出的才華和成就,才能逐步登上權力的頂峰。其實,早在求學時期,她就已嶄露頭角。
她成績優異,喜歡挑戰現狀。她甚至在中學時期領導一群同學,抗議一名偏袒男生的物理教師。吉拉德在阿德萊德大學修讀法律和藝術,并迅速成為校園政治明星。她公開支持工黨的左翼成員,還當選澳大利亞學生聯盟主席。畢業后,吉拉德在一家知名律師事務所工作。正是這個時候,她在澳大利亞多個強大工會認識了許多朋友和盟友,也正是這些盟友,讓她得以爭取到足夠支持,挑戰陸克文的領導權。
從政之路多坎坷
不過吉拉德的從政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她曾三次申請參加工黨預選,三次都被拒絕。她于是改變策略,成為維多利亞州工黨領袖約翰·布倫比的秘書長。1998年,吉拉德代表工黨參加聯邦大選,并在維多利亞州墨爾本西部的拉洛選區當選。
剛踏入政壇時,吉拉德的濃重鼻音,以及不合時宜的發型和穿著,讓她成為許多人嘲笑的對象。但這名堅毅的女性決定以時間來證明自己的實力。
她身邊的朋友、同學和同事提到吉拉德都交口稱譽,說她熱情開朗,能把周圍的人團結在一起,臉上總是掛著微笑,魅力十足,跟她在一起沒有拘束感;但同時她又是個典型的女強人,雄心勃勃,果敢堅毅,聰明執著,喜歡挑戰,勇于擔當,頭腦清晰。
與陸克文的獨斷專行不同,吉拉德是個善于傾聽的人,愿意讓別人發表意見并采納有價值的建議,具有天然的親和力。這也是為什么黨內多數人最后決心拋棄陸克文的原因,他們眼看工黨的聲望節節敗退,于是采取果斷措施,扶正吉拉德,希望這位澳大利亞的“鐵娘子”能帶領工黨從勝利走向勝利。
有些人擔心,吉拉德作為工黨內部的左派代表,可能會讓工會勢力重新膨脹,并最終受工會的控制而成為傀儡,畢竟工會勢力強大,在廢黜陸克文和擁戴吉拉德的時候出了力氣,對吉拉德有恩。對此,吉拉德堅決地表示,她決不會是別人的傀儡,也不會聽任何人的擺布和控制,而會自己獨立地做出決定。一位采訪她多年的記者感嘆道:“吉拉德個性獨立,意志堅定,是個天生的政治家?!?/p>
面臨一系列難題
吉拉德面臨的當務之急是告別過去,重振工黨的形象,全力應付將在未來幾個月內舉行的全國大選。吉拉德深諳“攘外必先安內”的法則,目前的頭等大事是團結工黨,穩住陣腳,彌合因陸克文下臺而在工黨內部發生的分裂。日前吉拉德宣布了新內閣,可以說全是陸克文的班底,幾乎沒有換人,只是做了微調,這就充分顯示了吉拉德目前“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
吉拉德在未來短短的幾個月內,需要處理一系列的難題。
首先是鬧得沸沸揚揚的資源超級利得稅,這是導致陸克文支持率大跌和下臺的主要因素之一。吉拉德上臺后已經表示要在資源稅上讓步,但也不能完全放棄。
她說,現在政府的大門已向礦業企業敞開,希望礦業企業也能開放思想,不過澳大利亞民眾理應更加公平地分享共同擁有的礦產財富。在這個棘手的問題上如何把握分寸,將考驗她的智慧。有消息靈通人士透露說,政府可能會把征收的稅率從40%降到25%,這樣既讓礦業老板高興,也讓其他的國民能從礦業發展中得到實惠和好處。
另一個需要認真對付的是偷渡難民問題,這跟陸克文提出的“大澳洲”的人口政策有關。陸克文認為,隨著生育率的增長及新一波移民的到來,澳大利亞總人口到2050年將超過3600萬。他在任2年7個月,共有118艘偷渡的難民船進入澳大利亞,數千難民一波又一波地涌入,顯示出澳政府在邊界安全管理上漏洞百出,給納稅人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也成為百姓和反對黨攻擊政府的一個把柄。
吉拉德認為,由于澳大利亞目前已面對著食水供應短缺,以及交通、公路和基礎設施缺乏等問題,如此人口增長速度,可能會為澳大利亞增添更多問題。
她現在既要平息選民對陸克文采取寬容的難民政策的憤怒,承諾采取更加嚴厲的邊界安全措施打擊偷渡者,但也不能對漂泊海上的偷渡難民見死不救,喪失起碼的人道主義原則。在澳大利亞在阿富汗駐軍的問題上,雖然吉拉德表示要繼續在阿富汗駐軍,鞏固與美國的安全同盟,但安撫國內越來越高的撤軍和反戰呼聲也很重要,如何處理在阿駐軍將是對吉拉德外交技巧的一個考驗。
最近的民意測驗顯示,陸克文下臺后,工黨的支持率已經開始止跌回升,這對吉拉德來說是個好消息。吉拉德甚至表示,她在帶領工黨獲得大選勝利前,不搬到總理府去住,這也顯示了她志在必得的決心和信心。
吉拉德曾創造了歷史,成為澳大利亞第一位女總理;現在人們希望她能再創造一個神話,即帶領工黨在下次大選中保住執政的地位。
今年5月,昆士蘭州前州長畢提形容吉拉德將成為一個“卓越”的總理,陸克文當時不以為意,還指出他的副手“總有一天”會是個出色的總理。只是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天會來得這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