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幸生
安全保衛幾乎與“嚴密封閉”是同義詞。而2010年中國世博會園區,是開放的。
又去了4次世博會,經過安檢,便直奔各個安保責任區辦公室。這次上午下午“排足時間采訪”的題目,是“世博安保中的上海公安干警”。
報紙上每天很多維護排隊秩序等服務性消息,到了坐在世博安保責任區的辦公室才知道,早在游客到熱門場館排隊之前,干警要經歷些“什么”。以上南路耀華路口的出入口為例,那是距離世博軸和中國館最近的“出入口”,在開園前有專家預測,此地“客流量將超過每小時3.3萬人次”,經實踐證實那是“相當保守”的,開園后每天實際最高客流達到了4.32萬人次,比專家預測的超出1萬多人次。
世博會浦西、浦東園區的整個紅線掌控面積為5.28平方公里,浦東4.5平方公里。前來這個4.5平方公里“預檢口”外等候的游客,最早的“冠軍”是半夜2點鐘,早晨5點來的人,已經算是“遲到”了。世博安保方案確定,在每天7點鐘,將排隊人流通過“4.5”的預檢口,進入3.8平方公里處“安檢口”外的等候區域。于是,一個課題出現了:入口處每個小時的到來人流,大抵為4萬多人,在7點至9點的兩個小時內,在高峰日子里就會將近有八九萬人流進入等候區域。這個“多少萬人”,站著,坐著,靠著,擠著,老的少的,男的女的,身強力壯的,體弱有病的,有要憑蠻力搶先的,更有不甘落后的,誰都想早一步進去,接著就像百米賽跑一樣地跑著去“搶”中國館的預約券,到熱門場館門口去排隊。面對這忽而洶涌、忽而靜止,忽而搖晃、忽而平穩,忽而喧嘩、忽而無聲的巨大人群,“誰也不能確切知道,在什么時候,可能會發生什么樣的情況”。
干警們形容,這兩個小時,是天天要遇到的極其嚴峻的“瞬間”:我們高度警覺,我們要仔細觀察,精確判斷,不能放過任何一點一滴的“可疑現象”;即使不是高度危險意義上的可疑現象,但人群之中平時司空見慣的小摩擦,是否會釀成什么樣的事情,“后面還在進人,約有10萬人的基本‘靜止,必須是安全的,‘不能爆炸的;但這個是否安全,并不完全取決于我們的主觀意志”。這里的“爆炸”是泛指的、廣義的,就是不能發生任何擁擠踩踏事件,必須做到萬無一失。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候說到了,4月20日試運轉的第一天,準備不足,“狼狽不堪”。媒體上已披露過,當時安檢速度是約一分鐘放行一個人,一個安檢口一個小時放行60人,10小時放行600人,上南路耀華路口從早到晚地放人,也就是十來萬人,“這早上排隊的人到晚上還沒放進去呢”。
經過不斷摸索,改進技術,如今的安檢口已經達到10秒鐘放行一個人。截至6月30日,上南路出入口運行兩個月,累計接待游客268萬人次。7月中旬,世博園客流沖破50萬人流大關。上午9時03分,首批游客入園“開跑”,10時45分左右,首輪游客高峰基本完成安檢入園。其間,只用了短短100多分鐘。浦東后灘、長清路等出入口,都經歷了如是的艱巨過程。
2010年中國世博會的安全保衛工作,建國以來史無前例。安全保衛幾乎與“嚴密封閉”是同義詞。而2010年中國世博會園區,是開放的,浦西浦東的隧道、公交、出租車,巨大車流指向世博會。論到人流之巨,以往國慶群眾游行,參與人數達到幾十萬,但那從頭到尾就是“一天內”的事情,半夜集合,中午結束。2008年北京奧運會,規模盛大,人潮洶涌,也就20多天,前后的“時間長度”再加一個月,也就是三個月了。2010年的世博會區域,人潮涌動的時間,長達6個月。前前后后的準備時間,“很漫長”。
來的都是客,兩個小時里“待”在等候區的人群,是“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他們都是上海請來的客人。對待客人,我們的態度是熱烈歡迎,是提供安全保障,是提供游園便利”。上海公安干警必須以最嚴整、最親民的姿態,平和、科學、有效、且“悄然”地達到“干凈的人進入干凈的園區”的目標。
此地,還暫且不說180多天里的各個國家館日,都有外國元首或領導人要來,我國相應領導人要陪同的“級別警戒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