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興玥
小兒肺炎是兒科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為探討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的效果,對2003~2008年在開江縣婦幼保健院收治的240例小兒肺炎患者,采用阿奇霉素和紅霉素各治療120例進行了效果觀察。現總結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03~2008年,開江縣婦幼保健院兒科收治的小兒肺炎患者共24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雙盲法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小兒肺炎按《兒科學》診斷標準執行[1]。凡對大環內酯類藥過敏者均不列為研究對象。
1.2 治療方法 試驗組按阿奇霉素10mg/(kg·d)靜滴,每天1次,連用3d為1個療程,停4d再連用3d為第2個療程,若無效,再停4d再開始第3個療程。對照組按紅霉素20~30mg/(kg·d)分2次靜脈滴入,療程2~4周,其余按肺炎常規治療,包括吸痰、霧化、平喘(激素、氨茶堿)、抗過敏(酮替芬)等治療。治療期間停用其他抗生素。
1.3 觀察指標 (1)將治療結果分為臨床痊愈、顯效和無效三種情況,其中臨床痊愈是指1周內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顯效是指用藥后臨床癥狀緩解,水泡音減少需時超過1周;無效是指臨床癥狀、體征持續達2周以上不見緩解者。(2)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記錄平均喘鳴消失時間、平均咳嗽消失時間、平均音消失時間。
1.4 統計學處理 兩組比較采用卡方和t檢驗。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治療小兒肺炎效果比較
2.1 一般情況 試驗組120例,男童73例,女童47例,對照組120例,男童69例,女童51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28,P>0.05)。試驗組平均年齡為4.23歲,對照組為4.56歲,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61,P>0.05)。試驗組平均體重為18.29kg,對照組為19.21kg,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6,P>0.05)。試驗組病情中度58例,重度62例,對照組中度63例,重度57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42,P>0.05)。兩組基本情況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兩組療效比較 阿奇霉素組和紅霉素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總有效率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為91.67%和80.83%,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5.94,P<0.05)。
2.3 兩組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試驗組平均喘鳴音消失時間為2.35d,對照組為6.31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48,P<0.01);試驗組咳嗽平均消失時間為5.26d,對照組為10.21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46,P<0.01);試驗組音平均消失時間為5.56d;對照組為11.21d,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91,P<0.01)。
2.4 副作用 試驗組未見明顯毒副作用病例發生,對照組有11例出現消化道反應,3例肝功能損害,停藥后很快消失。
大環內酯類藥是治療小兒肺炎的有效藥物[2]。以往傾向于采用紅霉素治療小兒肺炎,近年來新的大環內酯類藥相繼問世,使小兒肺炎治療的臨床療效大大提高。阿奇霉素作為新一代大環內酯類藥是一種非常有效治療肺炎的藥物,能明顯縮短療程,迅速改善臨床癥狀。該藥能很快吸收進入血液,組織分布迅速,并可被吞噬細胞攝取釋放到感染部位,在細胞和組織內的濃度高,且半衰期長達68h,因而可以每天1次用藥,故有其獨特的治療效果。本文試驗組用阿奇霉素治療較對照組用紅霉素治療小兒肺炎具有療程短、見效快、復發率低、副作用少等優點,顯示阿奇霉素治療小兒肺炎有較好療效。另外阿奇霉素治療呼吸道細菌感染,包括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如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扎菌等具有良好抗菌活性[3],故對小兒肺炎具有良好療效。
[1]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實用兒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1172-1173.
[2]任慈芳,張靈恩,王立波,等.阿奇霉素治療兒童非典型病原菌引起下呼吸道感染耐受性和療效觀察[J].臨床兒科雜志,2003,21(11):737-738.
[3]萬瑞香,隋忠國,李自普.新編兒科藥物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