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福
化膿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可以導致傳導性聽力損失。鼓室成形術可使氣導聽閾值下降,但也有小部分患者會出現骨導聽閾值提高的現象[1]。本研究通過對我院收治的化膿性中耳炎患者臨床治療情況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月耳鼻喉科收治的90例(120耳)化膿性中耳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男性60例(80耳),女性30例(40耳),左耳50例(70耳),右耳40例(50耳),年齡16~72歲,平均年齡(40.2±12.1)歲,病程4個月~10年,平均病程(4.3±1.6)年,臨床癥狀耳痛65例,耳漏55例,聽力下降60例。耳內鏡檢查:鼓膜緊張部穿孔60例,鼓膜充血76例,鼓室粘膜水腫59例,鼓室息肉26例。所有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況下依據治療方式不同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40例),兩組患者性別構成比、年齡、病程、臨床癥狀、耳內鏡檢查結果經過統計學分析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首先憑臨床經驗全身應用廣譜抗生素,然后根據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結果應用敏感性抗生素,療程7~20d,同時以3%雙氧水清洗耳道,并用吸引器吸凈鼓室內的藥液及膿液,患耳朝上,氧氟沙星滴耳液局部用藥,5~10滴/次。觀察組:局部浸潤麻醉后行乳突根治術。在耳內作切口,打開鼓竇和上鼓室,清除病變組織,削掉外耳道后骨壁,保持鼓環完整。同時行鼓膜修補術,依據具體臨床情況做好聽骨鏈重建。兩組患者術后均進行1~3年的隨訪。
顯效:耳內流膿停止時間>2個月,隨訪過程中無復發,聽力恢復10~15分貝;有效:耳內流膿癥狀基本好轉,聽力恢復20~30分貝;無效:耳內流膿癥狀無減少,甚至嚴重,聽力未恢復。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2.0建立數據庫,通過卡方檢驗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氣導聽閾和骨導聽閾恢復率的比較(如表1)。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如表2)。
2.3 兩組患者均無并發癥發生。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氣導聽閾的比較[n(%)]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臨床療效比較[n(%)]
化膿性中耳炎病理階段會導致黏膜皺襞,包裹性積液很容易造成狹窄通道的阻塞,阻塞部位以上區域有多量的滲出液潴留,阻塞鼓峽、鼓竇口、聽骨鏈,如果不能及時排除,積存的膿液還會形成肉芽組織,使得氣導聽閾值異常增高[2]。同時膿液中的毒素還會進入內耳引起毛細胞受損、圓窗膜通透性增加,增加了骨導聽閾值[3]。另外過多的膿液積存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鼓膜緊張部穿孔、鼓膜充血、鼓室粘膜水腫,嚴重影響患者的聽力。臨床常規治療常采用以抗生素為主的消炎治療,不僅治療過程漫長,不能直接清除病灶部位,同時對破損鼓膜無法及時修補,且治療后易復發。本研究通過微創手術直接清除病灶,在保持鼓環完整的情況下,清除膿液,依據患者具體情況行鼓膜修補。不同程度的降低了骨導、氣導聽閾值,通過對術后隨訪情況觀察,觀察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100%,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手術治療化膿性中耳炎臨床療效良好,聽力恢復明顯,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張曉彤,張青,任曉勇,等.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8,15(5):293-295.
[2]張道行,李玉潔,田吳,等.慢性中耳炎手術方法的選擇[J].中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2006,13:153-155.
[3]朱富高,孫美紅,華輝.化膿性中耳炎的聽骨鏈病變及對聽力的影響[J].臨床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8,22(7):31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