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賢勇 張建坤 李生強 楊穎瑜
前列腺癌占男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在發達國家,前列腺癌占全部惡性腫瘤的19%,在發展中國家為5.3%[1]。在美國前列腺癌已位居男性惡性腫瘤的第一位[2]。在我國,前列腺癌的發病率雖遠不如西方國家,但也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隨著我國人均壽命的延長,飲食結構的改變,前列腺穿刺技術的開展等,前列腺癌的檢出病例也在不斷上升。而前列腺癌與前列腺增生性病變的鑒別診斷一直是病理學家所面臨的困難問題之一,許多良性病變很像前列腺癌,如前列腺的萎縮,各種各樣的增生等[3-4]。單憑HE染色光鏡觀察很難做出令人信服的診斷。我們用34βE12、P504s聯合檢測法可以特異性地顯示出前列腺基底細胞及癌變腺體,對癌與各種增生病變進行鑒別,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全部資料均來自我院病理科2000~2008年采用Lipn刀電切的前列腺碎片、前列腺摘除以及前列腺根治術的存檔蠟塊。前列腺癌30例,前列腺高級別上皮內瘤變(HGPIN)18例,前列腺不典型性腺瘤樣增生(AAH)10例,前列腺萎縮6例,萎縮后增生3例。年齡56~84歲,平均年齡70.32歲。
所有標本均經4%甲醛溶液固定,常規組織處理,石蠟包埋,4um連續切片。HE染色,顯微鏡觀察,免疫組化采用SP法,所用抗體34βE12、P504s兔抗人單克隆抗體及試劑盒均購自福州邁新公司。
34βE12、P504s兔抗人單克隆抗體特異性地與前列腺的基底細胞和分泌上皮結合,被表達細胞呈棕褐色;P504s兔抗人單克隆抗體特異性地與前列腺癌性腺體結合,癌性腺體陽性表達為紫黑色,正常腺體基底細胞呈棕紅色。
30例前列腺癌性腺體P504s均陽性染成紫黑色,34βE12陰性,部分病例可見由原位癌發展到浸潤性癌基底細胞丟失的過程(圖1、2)。
18例HGPIN中34βE12均呈陽性,12例基底細胞連續完整,6例有間斷缺失,15例P504s陰性,3例點狀陽性表達(圖3)。
10例AAH 34βE12均呈陽性,2例基底細胞有間斷缺失,P504s均為陰性。
6例前列腺萎縮和3例萎縮后增生,34βE12呈陽性(圖4),基底細胞完整;P504s均呈陰性。

圖1 前列腺癌,P504s染色陽性,由HGPIN發展到浸潤性癌的過程中基底細胞由不連續到完全丟失,SP法×100。

圖2 前列腺癌,P504s陽性,SP法×100。

圖3 HGPIN,基底細胞大部完整,局部間斷缺失,P504s部分分泌上皮著色,SP法×100。

圖4 前列腺萎縮后增生,34βE12顯示基底細胞完整,SP法×100。
前列腺癌是發生于前列腺分泌上皮的惡性腫瘤。其特征是前列腺上皮細胞核的異型性、浸潤性和結構紊亂,其中核的異型性,特別是大的核仁的出現被認為是診斷前列腺癌最重要的一點[3]。我們采用34βE12、P504s對前列腺癌及各種增生性病變進行了鑒別,結果顯示,30例前列腺癌的癌變腺體被P504s全部染成紫黑色,34βE12陰性無基底細胞顯示,而前列腺的癌前病變:18例HGPIN中,12例基底細胞連續完整,6例基底細胞間斷缺失,15例P504s陰性,3例出現點狀陽性表達;10例AAH 34βE12均呈陽性,2例基底細胞有間斷缺失,P504s均為陰性;其它與前列腺癌相似的增生性病變,包括前列腺萎縮和萎縮后增生,基底細胞均連續完整。前列腺基底細胞的存在與否對我們診斷和鑒別診斷前列腺癌和各種增生性病變有重要意義,不過僅靠基底細胞的缺失作為診斷依據還不夠充分,如部分HGPIN基底細胞有部分缺失,前列腺癌基底細胞全部缺失,而基底細胞缺失不一定是前列腺癌,一定要將免疫組化染色與HE染色結合起來全面考慮才可能避免誤診。以下重點討論幾種癌前期病變與前列腺癌的鑒別診斷。
3.2.1 HGPIN HGPIN是指前列腺導管和腺泡的分泌細胞發生病變,因為這種病變局限在上皮細胞內,因此,也稱為上皮內病變[4]。WHO將原來的三級分級系統簡化成兩個級別,即低級別(LGPIN)和高級別(HGPIN)[5]。研究表明,HGPIN是無可置疑的前列腺癌前病變,我們的研究也證實從HGPIN到癌的發展過程。HGPIN的形態特點是前列腺導管和腺泡的分泌細胞增生,細胞核和核仁腫大與前列腺癌相似,不同的是前列腺癌基底細胞全部丟失,34βE12陰性,P504s陽性,而HGPIN保留部分基底細胞,34βE12均呈陽性或間斷陽性,P504s陰性或灶狀陽性。
3.2.2 AAH 指具有一定異型性的前列腺小腺泡增生,形成密集排列,邊界清楚的結節狀病變。鄰近的具有乳頭狀內折的良性腺體與密集的小腺體混合存在[6]。AAH光鏡下很難與高分化前列腺癌鑒別,因為二者都好發于移行帶,都為小腺泡增生,都可見腺泡內結晶體,主要鑒別點是:AAH細胞的異型性不明顯,34βE12均呈陽性,P504s陰性或灶狀陽性,而高分化前列腺癌細胞異型性明顯,常有大的核仁,P504s陽性,34βE12均呈陰性,染色缺乏基底細胞層。
研究表明,基底細胞層的消失是前列腺癌的一個重要特征,而在常規HE切片上,基底細胞層往往是不明顯的,故基底細胞分子標志—34βE12和P504s被常規用于良性腺體和癌性腺體的鑒別診斷上,34βE12和P504s顯示完整基層細胞,可排除前列腺癌的診斷,反之,基底細胞陰性本身卻不一定足以診斷為癌,因為技術問題,包括手術本身對組織的影響(如經尿道切除引起的燒灼、不適當的標本固定、抗原修復等)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假陰性[7]。因此,它們的單獨應用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聯合使用則可以極大地提高其診斷的準確性,P504s是診斷前列腺癌的陽性指標,而34βE12既是診斷前列腺癌的陰性指標,也是診斷各種增生性病變的陽性指標,它們的聯合使用可以從正反兩個方面印證結果,進一步提高診斷準確率。
[1]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02[J].CA Cancer J clin,2002,55(2):74-108.
[2]顧方六.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在中國發病情況的初步探討[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1994.15(增刊):5.
[3]Mostofi FK,Davis CS,Sesterhenn IN.Histopathology of Prostate[J].caner,1992,70:235.
[4]Montironi R,Mazzucchelli R,Lopez-Beltan A,et al.Mechanisms of disease:high-grade prostatic intraep ithelial neoplasia and other preneoplastic lesions in the prostate[J].Nat clin pract Uraol,2007,4(6):321-332.
[5]世界衛生組織腫瘤分類及診斷標準系列圖書.泌尿系統及男性生殖器管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6:214-217.
[6]ChengL,shan A,cheville JC,at al.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of the prostate:a premalignant cession?[J].Caneer Res,1998,58(3):389-391.
[7]Montironi R,vela-Navarrete R,Lopez-Beltran A,et al.2005 up date on pathology of prostate biopsies with cancer[J].Eur Urol,2006,49(3):44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