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樹雄
胃腸道手術中,使用吻合器可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降低手術后吻合口漏等事件的發生,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我們對在胃癌根治術中使用吻合器與傳統經腹全胃切除手術手工縫合效果進行比較,現報告如下。
1.1 對象 2006年1月到2008年12月期間,在我院確認為胃癌需行根治術的患者68例,其中采用吻合器者34例,稱為吻合器組,經傳統手工縫合者34例,稱對手工縫合組。吻合器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28~76歲,平均45.3±11.2歲;病變部位:M區9例,MA區8例,CE區7例,MC區5例,CMA區5例。病理分化程度:未分化型12例,低分化型8例,高分化型14例。手工縫合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26~79歲,平均46.7±12.8歲;病變部位:M區10例,MA區7例,CE區8例,MC區6例,CMA區5例。病理分化程度:未分化型14例,低分化型7例,高分化型13例。二組間性別、年齡、病變部位、分化程度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手術方法 傳統手工縫合組:按常規作胸腹聯合切口,清掃淋巴結,行全胃切除手術,手工縫合切緣。吻合器組:作腹部切口,清掃淋巴結,行全胃切除術,用吻合器進行切緣吻合。若切除組織圈不完整,在缺損術用縫線修補加固。
1.3 統計方法 用spss1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以P<0.05(雙側)為有統計學意義。
二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吻合口漏及術后狹窄或梗阻結果比較見表1。

表1 二組患者手術效果比較
胃癌患者往往需要行全胃切除術,既往傳統經胸腹聯合切口路徑手術方式,在行食管胃吻合或食管空腸吻合時,由于手術位置高且深、術野顯露差、需手工縫合,因此手術操作復雜、手術時間長、容易過多切食管、術中出血量多,常發生吻合口漏,術后容易形成吻合口狹窄或梗阻[1],對患者患者創傷大,術后恢復差。近年來,改用吻合器吻合消化道切緣,發現該方法手術切口小,只需作腹部切口,吻合口大小準確,內外規整光滑,縫合均勻嚴密,因向外翻縫合,使得吻合口內徑大而通暢;無出血及狹窄少見,吻合口漏的發生率低;吻合時操作簡單,速度快,僅需手工縫合三分之一的時間;氣管、低位直腸與結腸吻合時,手工縫合很困難,而采用吻合器操作則較容易完成。我們的資料也顯示吻合器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手工縫合組縮短了11 min,術中出血量減少12 ml,術后只有1例患者出現吻合口漏,隨訪1年時無切口狹窄或梗阻發生,明顯低于文獻[2]中17%患者發生吻合口漏的報道,足見該方法方便快捷,操作簡單、省力、安全可靠、能有效防止吻合口瘺、狹窄、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
我們認為,要充分發揮吻合器縫合的優點,有以下幾點要注意:①術術要熟悉所用吻合器的機械性能,能裝卸及排除故障;②術前檢查吻合器裝配是否正確,鉭釘與推片是否完整無缺[3];③選擇大小適宜的吻合器;④擊發前檢查無其他組織夾于擬吻合的消化道間;⑤吻合時應一次將吻合器擊發到底,以避免閉合不嚴,出現滲血;⑥常規檢查兩端切除組織圈是否完整,對吻合口有缺損部位,用縫線修補加固;⑦若有活動出血點,可用線縫扎止血;⑧常規在吻合口前后左右各縫合漿肌層一針,以減少吻合口張力;⑨吻合前兩端腔內均用碘伏棉球擦拭干凈,可預防吻合口感染,防止吻合口瘺或狹窄的發生[4]。
[1]劉防震,尹長恒.吻合器在腹部外科的應用體會.中華現代外科學雜志,2006,3(4):191-192.
[2]薜建元,尹浩然.全胃切除手術在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普外臨床,1990,5:280-281.
[3]鄒忠壽,黎介壽,郭安全.胃腸吻合器的臨床應用.中華外科雜志,1998,26:373.
[4]徐惠綿.低位直腸癌保肛手術并發癥的防治與對策.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5,25(3):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