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林
長期以來,中學政治課教學處在以升學考試為目的的應試教學模式上。那該如何上好政治課呢?我認為,除了教師應認真鉆研教材,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外,還應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獲取知識的要求和能力。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平等對話,增強興趣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應體現出民主與平等的現代意識。教師除了要有人格魅力外,在教學中,還要有一顆火熱的心愛護學生,真誠地對待學生。對學生一視同仁,生活上關心他們,學習上幫助他們,課堂上多表揚少批評,常走到他們中間,找他們談心,參加他們的活動,為他們服務,這樣才能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尤其是對“學困生”更應多關愛,多找出其閃光點,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只有這樣,建立了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對政治課才會產生興趣。
二、搞好預習,培養興趣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學習興趣的產生與課前預習是緊密相連的。而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怎樣與教師的嚴格要求、具體指導分不開。這需要教師在學生做課前準備時提供必要的預習提綱,教學中針對預習提綱對學生強行入軌,課堂教學對預習好的學生給予及時鼓勵、表揚,這樣學生學習的目的明確了,興趣也隨之產生了,學習的熱情也就高漲了。
三、巧妙設疑,激起興趣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思、疑是密切相關,辨證統一的。為了設疑,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的不同,聯系生活,設置一些精巧別致的小問題,做到層層深入,環環相扣,引導學生討論。比如,我在講“維護社會管理秩序”時,讓學生分組討論:校園外的電話亭不時有小孩亂報警,讓公安機關出動警車;路燈有時被打爛;路邊的花園經常被踐踏,這些現象給我們的生活及社會管理帶來什么影響,這些行為屬于什么行為,該怎么處罰,依據是什么?同學們在討論中表現得非?;钴S,甚至還向老師提出了許多新問題,還提出了建設性意見。這樣通過師生的活動,增強了師生的法律意識,規范了自己的行為,使學生能自覺守法,起到了良好的實際效果。
四、巧設導語,引發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開頭是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的源泉,教師應注重新課導言的藝術性和科學性,要善于利用情景教學法,渲染氣氛,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之進入最佳求知欲亢奮狀態。我在講“人生當自強”時,舉了在非洲大草原的奧蘭治河兩岸,生活著許多羚羊。動物學家發現,東岸的羚羊繁殖能力比西岸的強,奔跑速度也比西岸的快,是因為它們附近生活著一群狼。面對這樣的生存條件,他們必須使自己強健起來。由這個故事導入新課,引導學生生活要自立,人生當自強。
五、形式多樣,啟發興趣
1.智慧語言,激發興趣。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識不變成僵死的靜止的學問,就要把語言變成一種最重要的創造工具?!苯處煾挥袊乐?、精煉、抑揚頓挫的教學語言,就能撥動學生的心弦,促進記憶的持久,思維的活躍,想象的豐富,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政治課的實效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2.幽默漫畫,激發興趣。漫畫,她不僅生動、形象、幽默,而且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道理,發人深思,回味無窮。我在講“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沒有改變”這一內容時,運用教材提供的“諷刺大資本家操縱國會的漫畫”,這幅漫畫把幾個大資本家畫成頭戴大蓋帽、挺著大油肚,高高在上地對正在舉行會議的議員們指手畫腳、怒目而視,以形象的畫面,刻畫出國會的成員完全被大資本家所操縱,成為大資本家利益的代言人,通過與學生一起分析、欣賞漫畫達到教學目的。
3.形象比喻,激發興趣。中學政治教材中一些理論比較抽象,但這不能和枯燥無味劃等號。比喻恰當,不僅能激發學生興趣,而且能加深學生理解,加深印象,加強鞏固。如在講“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是支配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道理,我把它比喻為“量體裁衣”,即把生產力比作人的身體,把生產關系比作衣服。并說明人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不斷地增高,所穿的衣服也要隨身高的變化而不斷更換尺寸,這樣衣服穿在身上才合體。用“量體裁衣”來說明“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把深奧的道理淺顯化了,這比泛泛地談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效果要好的多。
4.形體語言,激發興趣。教師在課堂上除了運用有聲語言外,還恰當運用身體語言,用親切和藹的語言、面容、期待的目光、適當的手勢動作,來發揮態勢對口語的深化補充作用,使教學有聲有色,妙趣橫生,從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使學生把政治課不再看成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精神上的陶冶。
當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正如恩格斯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好的老師”,只要教師們努力地去探索,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陽王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