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通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翟學魂
中國公路運輸市場:回顧及展望
文/匯通天下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翟學魂
公路貨運是個值得我們所有人關心的行業。其一,消費者購買的任何產品,都有10%以上物流成本,而物流成本中通常超過60%是公路運輸成本,也就是說我們每賣100元東西,大概就有6塊錢是用來支付公路運費;其二,公路貨運是一個年營業額超過1萬億元的巨型產業,正是這樣一個市場無論是走過的2009年,抑或是迎來的2010年都是值得我們給予更多關注和期待的一個重要部分。
與2008年的從高峰到低谷相比,2009年公路貨運行業經歷了從冰點到沸點的戲劇性逆轉。年初的運輸需求萎縮趨勢到第一季度結束時戛然而止,經過兩個季度回暖后,第四季度進入了年初難以想象的高峰期,長三角地區,甚至達到了司機資源緊缺的局面。
需求從萎縮到膨脹,也完全反映在運輸企業及業戶的車輛投資方面。2009年第一季度,貨運車輛銷售不足2008年同期的一半,而到第四季度,全年的銷售量不但已經超過2008年,而且主流車型半掛牽引車的銷售輛飆升到2008年同期的5到6倍。可見,貨運行業對2010年的需求預期也從極度悲觀完全逆轉到非常樂觀。
公路貨物運輸消化吸收了燃油稅改革帶來的影響
養路費取消對公路運價價格總體水平并未帶來巨大影響,但對貨運行業也形成了深刻的改變。一方面,車輛固定成本下降使得運力供應方短期討價還價能力增加,需求方短期討價還價能力減少,這反映在去年年初需求萎縮時,運價得到比較有力的支撐,而第四季度需求上升速度較快時運價上升明顯。也就是說,燃油稅改革降低了貨運行業的利潤風險。
另一方面,養路費取消對于車輛掛靠公司的經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加速了以養路費優惠為核心的傳統掛靠公司向兩級分化,一小部分佼佼者正在變成以車輛融資為核心,向車主提供貨源、信息、保險、維護、培訓等全面車輛服務的綜合性企業;而大部分掛靠公司則因為失去核心業務而滑向利用運輸發票區域政策差異獲利的“票販子”。
這種兩級分化必然將促使當前運輸發票蘊藏的巨大弊端暴露無疑,為徹底解決這一阻礙行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帶來機會。

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浮出水面,受到廣泛關注
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納入物流業,為物流信息化,尤其是公路運輸的信息化帶來了一劑強心針,從而形成了促成各個部門、地區政府、中國電信及移動等通訊運營商介入公共物流信息平臺建設的活躍局面。
一個公共信息平臺是否成功,最終取決于應用,取決于有沒有客戶群使用這樣的平臺,并給他們帶來效益,這也是平臺自身獲得生存與發展的根據,由于我國物流行業自身的特點,公共信息平臺的難題并不在技術上,而是更多地在商業模式上。政府與企業之間如何發揮兩者各自的優勢,揚長避短,迎來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更美的明天。
這樣的局面一方面使得公路運輸信息平臺獲得發展的戰略機遇,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地區政府缺乏規劃、盲目投資的現象,更重要的是,公共物流信息平臺應該由誰來建設,為誰服務,提供什么服務,哪些應該是商業行為,哪些應該是政府行為等等深入的探討。
相信2010年公路貨物運輸行業將又是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年頭。
一方面,運輸需求究竟是持續走向高漲,還是會出現重大的反復,現在還很難預料,尤其是具體到某一地區、某些行業的運輸需求,在整體經濟“不持續、不穩定、不均衡”的大前提下,更加充滿變數,2009年末貨運行業對于車輛投資的樂觀預期很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另一方面,油價對運輸成本的影響接近30%,相比2009年的5次調價,2010年的油價變化也是不確定因素較多。所以,無論是從需求到成本,具體到每個車輛投資及運營單位,尤其是利潤風險仍然比較高。
與此同時,經過過去一年政府和企業各個層面對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熱議及部署,今年公路運輸信息化將有很多新服務、新模式走到貨運行業普通企業中,信息化在對公路運輸行業運作方式帶來深刻影響與推動的同時,也將有更多的問題應提前予以關注,才能實現集約式資源平臺的未來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