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木
咋讓俺摸不著頭腦?
文/林木
前些日子,哥本哈根召開氣候會議,全球200多個國家吵吵鬧鬧搞了這么多天,消耗大家那么多精神力,最終簽署了一個兩張半頁紙的文件,一個沒有法律約束效力的協議,所有的減排承諾都是自愿性的,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的援助,莫非也是自愿性的,只是說說而已?
由此俺產生疑問,哥本哈根會議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
說成功的,有聯合國的潘基文、有美國的奧巴馬,也許中國覺得有部分協議成功了。說失敗的,有歐盟、有太平洋、印度洋上的一些島國,還有環保組織認為失敗了。五萬多人為了碳排放量,跑到哥本哈根開了十幾天會搞了一個協議,到底是成功還是失敗?讓俺真是摸不找頭腦呀。
其實摸不著頭腦的何止這件事,就說2009年的樓市吧,房價一路躥升驚得俺目瞪口呆。到年底之時,那房產大鱷任志強跳出來指責央視和經濟學家易憲容唱衰房價,害得民眾失去購房良機。
記得央視曾討論樓市“拐點”,看好房價將下跌,而后又抨擊“小陽春”是房地產商雇托造“市”,什么“丈母娘推動房價的理論”,什么已不再是“金九銀十”了,總之從頭到尾都是讓民眾不要出手買房。今天看來,如若聽了央視和易憲容意見的人,手里的錢肯定會攥出汗來了,本來年初還能購買一套住房的錢,年底只能買廚房廁所了。
老百姓買房該何時出手呢?那位任老板說了,“房地產就該是暴利行業”,“買不起房為什么不回農村去?”看來,他是為富人蓋房的,俺老百姓哪能聽這種黑心資本家的話,可是何時該出手買房,真讓俺摸不著頭腦啊。
俺頭腦捋不清這道理就請教搞物流的哥們兒,“三人行必有我師”嘛,哥們兒說,談大道理沒用,一部《蝸居》足以說明樓市現狀和老百姓心態,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已經成了民眾心里最大的痛,老百姓對樓市或憂慮、或恐慌、或憤怒,因為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被變相地剝奪了“住房”權,他們靠收入攢下的錢永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你說能何時買房?
聽完此話俺更是糊涂了,廣電總局有位李大官員說,《蝸居》是“靠性,靠葷段子,靠官場腐敗,靠炒作來吸引眼球”。俺上學時是聽老師話的好學生,上班后是聽領導話的好員工,想那李大官員也是坐小轎車的大領導,他的話俺想沒錯吧,《蝸居》肯定低俗,樓市也肯定不像《蝸居》說的那樣混賬。
哥們兒說,人家《蝸居》說的事都是從現實生活中來的,那位李大官員絕不會住在棚戶區,老百姓的甘苦他能了解嗎?中國85%的家庭無力買房,房地產已經綁架了中國經濟,已經綁架了中國老百姓。
聽完哥們兒的話俺心里拔涼拔涼的,手里攢下的那三瓜兩棗錢何時才能夠買房???!俺這個企業的好員工,就盼著企業效益上升,房價下降,到那時俺手里有錢了就能買房了。
說起企業的效益,不由想起2009年初金融海嘯時,物流業被拍到“沙灘上”,俺沒曬成“魚干”已是萬幸,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救俺于水火之中的好政策,《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讓俺們看到了希望,十大政策,九大工程,多好的遠景規劃,物流業興旺發達之日指日可待!
當俺們盼著物流業紅紅火火發達起來時卻不見了下文,有道是“二月春風似剪刀”,實施細則至今未見蹤影,莫非規劃公布完細則卻被春風剪斷了?各地、各行業物流業如何發展至今讓俺摸不著頭腦呀。
屈指而數,《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已近一年,實施細則應該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了,但愿物流業在調整經濟結構的2010年里綱舉目張,讓俺們這些搞物流的心里有個譜吧,大家齊心合力把中國的物流業振興起來,俺也好掙足了銀子買得起房,絕不能讓俺丈母娘背著那“推動房價”歪論的冤屈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