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素容
(廣東省東莞市石排人民醫院,廣東東莞 523330)
與宮頸浸潤癌密切相關的宮頸上皮內瘤變 (cervical intraeithelial neolasia,CIN)是一組癌前病變,宮頸疾病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使宮頸癌的發病率呈下降趨勢[1]。我院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陰道鏡下病檢結果確診為CIN患者114例,均行宮頸環形電切除術(LEEP)治療,并比較分析術前、術后病理檢查結果的變化,現報道如下:
2009年3月~2010年3月我院陰道鏡下宮頸活檢213例,病檢報告為CIN患者156例,其中以114例CIN患者自愿行LEEP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年齡20~53歲,平均(36.5±2.4)歲,研究對象均已婚或有性生活史。經陰道鏡及活檢報告有宮頸上皮內瘤變,于月經干凈3~7 d進行LEEP手術。CIN分級:CINⅠ49例,CINⅡ54例、CINⅢ11例。
采用深圳金科威HF-120婦科專用高頻電波刀。采取膀胱截石位,常規外陰陰道消毒,清理。功率設置為50 W,將電極圈于宮頸病變外緣5 mm,宮頸3點或12點處與宮頸表面垂直切入,深度為7~25 mm。速度宜慢。止血方法:可采用球型或棒狀電極、局部放置明膠海綿或紗布局部壓迫方法進行止血。另外,切除的組織送病理科進行檢驗。
所有患者手術均成功,術中平均出血量(6.5±1.4)ml,平均手術時間(9.5±1.6) min。
組織病理檢查同術前陰道鏡下及病理檢查結果的比較,見表1。
目前宮頸癌的篩查方法很多,液基薄片細胞學檢查和HPV-DNA檢測是宮頸癌篩查的最佳方案,但費用高,不是一般基層醫院所能普及開展的項目。如果發現細胞學異常需要在陰道鏡下活檢,或陰道鏡下檢查發現異常者直接進行組織學檢查。據文獻報道符合率高達97.2%[2]。本組術后級別上升者占 13.2%(15/114), 級別下降者占 11.4%(13/114),6例術前診斷CINⅠ患者術后診斷為CINⅡ,7例術前診斷CINⅡ術后診斷為CINⅢ,2例術前診斷CINⅢ診斷為微小浸潤癌。陰道鏡下活檢與LEEP術后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75.4%。原因可能為,①與觀察者的經驗有關,主觀性驅使取點行陰道鏡下活檢。②盲目性活檢,且取組織少、深度不夠。Reicho等[2]研究發現ⅠA期宮頸癌中12%為多灶病變,18%的病變位于宮頸管內。陰道鏡下點狀活檢因取材的盲目性和局限性以及宮頸CIN的不同步性,成為宮頸CIN和早期浸潤癌誤診的主要原因[3]。隨著近年來研究的深入及LEEP刀的出現,診斷性錐切再次受到重視,可以用來做病理切片進一步篩查宮頸癌,其指征為宮頸或組織病理檢查為CIN、陰道鏡檢查異常、多次宮頸涂片異常而宮頸活檢正常、宮頸管內生物以及除外宮頸浸潤癌等[4]。本組結果可見,LEEP術有效地彌補了陰道鏡下活檢的缺陷。

表1 LEEP切除組織病理同陰道鏡下活檢組織病理診斷的比較(n)
[1]連利娟.林巧稚婦科腫瘤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253.
[2]Richo O,Pickel H,Tamrssino K,et al.Micro invasiv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dite of first focus of invasion[J].Obstet Gynecol,2001,97(6):890-892.
[3]Ronje HS.Screening for cervical canc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Int J Gynsecol Obslet,2004,84(2):101-108.
[4]樊慶泊.子宮頸環形電切術在子宮上皮內瘤變治療中的價值[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1,36(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