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淑臻 ,王 芹,王守彪
(1.青島大學醫學院,山東青島 266021;2.山東省高密市人民醫院檢驗科,山東高密 261500)
妊娠期間為了滿足胎兒不斷生長發育的需要及孕期內分泌的改變,孕婦體內多種脂類物質增加。許多資料報道高齡孕婦的妊娠并發癥、合并癥均高于適齡產婦[1-2],但其血脂的變化鮮有報道。本文對正常妊娠足月孕婦的血脂和脂蛋白進行檢測,探討高齡孕婦的血脂變化特點。
1.1.1 檢測對象 2009年12月~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正常妊娠足月孕婦98例,身體健康,均無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腎病等并發癥及合并癥。觀察組48例,年齡≥35歲,平均(38.58±2.19)歲;對照組 50 例,年齡 22~34 歲,平均(27.16±3.53)歲。
1.1.2 標本收集 觀察組與對照組均于足月妊娠臨產前清晨空腹靜脈抽血2 ml,采用日產奧林巴斯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型號Au640),檢測三酰甘油(TG)、膽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脂蛋白 α(LP-α)。
所有數據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應用 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高齡孕婦TG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0.01);HDL-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高齡孕婦 TC、LDL-C 和 LP-α 水平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高齡孕婦與對照組在體重、孕周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1 高齡孕婦與對照組TG、TC、HDL-C、LDL-C和LP-α的比較(x±s)

表2 兩組體重和孕周的比較(x±s)
1958年7月,國際婦產科聯合協會以年齡≥35歲作為高齡妊娠的界限,我國也以此為標準[3]。高齡孕婦有潛在的血管和臟器病變,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加重,血管病變的因素也增加,年齡成了妊娠并發癥的高危因素[4]。Crawford等[5]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子宮動脈內膜逐漸增厚且出現粥樣斑塊性改變。血管內皮損傷也隨著年齡的增加呈進行性加重,當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血管內皮源性舒張因子分泌減少,收縮因子產生增加,引起外周血管痙攣,從而發生血管性病變[6],也與高齡孕婦并發妊娠高血壓疾病病情重相符合[7]。
三酰甘油直接參與膽固醇酯的合成,低密度脂蛋白是富含膽固醇的脂蛋白,經過化學修飾后,其中的apoB-100變性,通過清道夫受體被吞噬細胞攝取,形成泡沫細胞并停留在血管壁內,導致大量膽固醇沉積,促使動脈壁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而高密度脂蛋白是將肝臟以外的組織中的膽固醇轉運到肝臟進行分解代謝,可阻止游離膽固醇在動脈壁和其他組織中的積聚,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8]。近年來有研究發現,三酰甘油可能通過上調血管內皮細胞G蛋白偶聯受體激酶2(GRK2),導致內皮細胞功能障礙[9],而高密度脂蛋白對血管內皮祖細胞有調節作用,有保護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10]。
本研究結果表明,在體重和孕周沒有差別的情況下,高齡孕婦的TG水平明顯高于非高齡孕婦組,而HDL-C水平低,且LDL-C/HDL-C比值高,高齡孕婦與適齡孕婦比較存在血脂代謝異常,有潛在的血管病變因素,更易發生血管病變,所以應加強對高齡孕婦的孕期保健,預防妊娠期并發癥如妊娠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1]舒為群,周勤,漆洪波.75例高齡孕婦對妊娠結局的臨床分析[J].重慶醫學,2003,32(11):1541-1543.
[2]洪秀儀,林怡,金恒善,等.192例高齡產婦妊娠與分娩結局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08,5(18):47-48.
[3]喬寵,王德智.高齡妊娠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10(3):736-739.
[4]周莉,張為遠.高齡妊娠與糖尿病[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10(22):734-735.
[5]Crawford BS,Davis J,Harrigill K.Uterine artery atherosclerotic disease:histologic feature and clinical correlation[J].Obstet Gynecol,1997,90(2):210-215.
[6]張麗君,周衛衛.高齡婦女妊娠的產科并發癥[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10(22):732-734.
[7]曾改鴻,余志惠,彭履冰,等.高齡孕婦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圍生結局分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40-41.
[8]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15-416.
[9]林秋雄,余細勇,單志新,等.甘油三酯對血管內皮細胞GRK2表達時序性的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2004,25(3S):37-38.
[10]龔海榮,李向平.高密度脂蛋白與血管內皮祖細胞[J].中國動脈硬化雜志,2010,18(1):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