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凈潛,房 鋼,王 濤,劉辰子
(吉化集團公司總醫院,北華大學第二臨床醫院,吉林吉林 132022)
肩關節周圍炎亦稱粘連性關節囊炎,俗稱凝肩,50肩。它是肩周肌肉、肌腱、滑囊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炎癥,形成關節內外粘連,阻礙肩的活動,臨床特征為肩痛和肩關節功能活動障礙。治療大多應用傳統推拿,醫療體操及各種理療手段,可取得一定療效。筆者采用關節松動術治療該病患者,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筆者自2006年6月以來,治療肩周炎患者118例,其中,男38例,女 80 例,年齡 27~72 歲,46~55 歲者占 90例;病程<1個月者 14例,1~6個月者 78例,6~12個月者 23例,12個月以上者3例。肩痛的性質:有撕裂樣痛20例,酸脹痛87例,針刺樣痛11例。疼痛發生的時間:靜息狀態下疼痛38例,活動時疼痛48例,兩者均有疼痛32例。本組患者中骨傷7例,乳腺術后12例,其余均無明確的病因。肩部壓痛點以結節間溝、肩峰、喙突為主,肩關節ROM減退。
采用關節松動術,包括被動輔助運動和被動生理運動。具體操作:
1.2.1 盂肱關節 ①關節牽引;②尾端滑動;③尾端滑動進級;④上舉進級;⑤向后滑動;⑥向后滑動進級;⑦向前滑動;⑧向前滑動進級。
1.2.2 肩鎖關節 向前滑動。
1.2.3 胸鎖關節 ①向后滑動;②向前滑動;③向下滑動;④向上滑動。
1.2.4 胸壁肩胛關節松動 關節松動術的特點是有節律性,1~2次/s,每項活動40~60 s,重復進行。另一方面是手法強度分級,治療時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強度,病程短而且以疼痛為主應采用1~2級,病程較長以僵硬為主應采用3~4級。注意事項:在操作中需注意手法要輕柔而有節律,必要時施以適當的放松按摩手法,盡量使患者感到舒適,無痛(疼痛不能比治療前加重)性治療為原則,并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以便調整強度。一般每天1次或隔天1次,5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 1~2個療程。
疼痛的評估采用10 cm目測類比定級法(VAS)來描述[1],計100分,按百分率計算;肩關節活動能力通過肩關節的前屈、后伸、內旋、外旋、外展、水平內收6項指標來評定,其測定方法參照關節活動度(ROM)[2],按受限角度恢復百分率計算;以上各項活動均為患者在無外來助力下獨立完成。
治愈:疼痛消失并且各ROM均恢復正常;顯效:疼痛減輕>80%,各ROM恢復>80%;有效:疼痛減輕80%~10%,各ROM恢復80%~10%;無效:疼痛減輕<10%,各ROM恢復<10%。
本組病例經治療后肩痛癥狀有明顯減輕,觀察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有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1。肩關節ROM也有明顯改善。見表2。治愈率為84.02%;顯效率為10.17%;有效率為5.81%。總有效率為100.00%。

表1 治療前后肩關節疼痛評分比較(分)

表2 肩關節治療后各方向ROM改善情況
關節松動術是治療肩周炎的一種新型手法,通過關節面的微小活動引起骨干的較大幅度運動,同時使關節和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關節束等軟組織也受到牽拉,緩解了痙攣,這種有節律的被動活動還能使局部血液循環增強[3]。其作用:①恢復關節內結構的正常位置,從而恢復無痛、全范圍的關節運動;②刺激滑膜液流動,提供并改善軟骨的營養,以減輕關節軟骨萎縮;③關節固定后,關節內纖維組織增生,關節內粘連,韌帶及關節囊攣縮,關節松動術可維持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延展性和韌性;④關節受傷或退化后,本體感覺反饋將減弱,影響機體平衡反應,關節松動術可為中樞神經系統提供有關姿勢動作的感覺信息。因此,用關節松動術治療肩周炎,能夠達到減輕疼痛、松解粘連、改善功能的目的。療效肯定,無副損傷,治療過程中痛苦較輕,患者容易接受,故應廣泛開展和普及。
在本組病例中,以關節疼痛和活動受限為主要問題,在治療前平均疼痛指數為67.95,治療后平均疼痛指數為6.39;前后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關節松動術對肩痛的改善有明顯療效。
通過治療后,肩活動ROM明顯進步;治療前肩關節ROM平均受限角度為31.20,治療后肩關節ROM平均受限角度為7.50。綜合觀察,水平內收和外展療較好,前屈和外旋較差。治療前后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說明關節松動術對肩關節ROM改善也有效果。
關節松動術由于其操作簡便,收效快,本組病例中最少3次即有明顯好轉,一般治療2~3個療程,安全性好,值得推廣。
[1]殷秀珍.康復醫學[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出版社,2007.
[2]惲曉平.康復療法評定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3]紀樹榮.運動療法技術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