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連英
(山東省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心注射室,山東濟寧 272111)
輸液反應包括發熱反應,系靜脈輸液時由致熱源、藥物、雜質、藥液溫度過低、藥液濃度過高及輸液速度過快等因素引起。發熱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冷、寒戰、面部和四肢發紺,繼而發熱,體溫可達41~42℃,可伴惡心、嘔吐、頭痛、頭昏、煩躁不安、譫妄等,嚴重者可有昏迷、血壓下降,出現休克和呼吸衰竭等癥狀而導致死亡。我院2002年8月~2008年8月共發生26例輸液反應,經過積極搶救治療,均未出現不良后果。現報道如下:
輸液反應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齡3~80歲。2例門診輸液患者,24例住院患者。
從導致26例輸液反應發生的藥物因素、患者因素、季節因素、操作及輸液器具等方面進行探究。
藥物因素分析見表1。
本組病例中使用中草藥制劑如雙黃連、魚腥草、腫節風注射液等導致輸液反應發生率較高。輸入液體過多過快,輸液反應的發生率明顯增高。殘余液檢查發現細菌內毒素符合規定25例,不符合1例。微粒符合規定20例,不符合6例。

表1 藥物和液體(n=26)
老年患者明顯高于其他年齡組。臨床危重患者、高敏體質及高熱重癥患者、術后患者易出現輸液反應。見表2。
夏季發生輸液反應的比例明顯高于其他時段:春季3例,占11.5%;夏季17例,占65.4%;秋季4例,占15.4%;冬季2例,占7.7%。
輸液環境不符合要求;配藥護士在操作中無菌觀念不強,輸液器具被污染;藥液配置后放置時間過長,可能導致藥物分解產生致敏原誘發輸液反應。

表2 年齡和身體狀況 (n=26)
中草藥提取制劑與生理鹽水配伍后可能會發生鹽析作用而產生大量不溶性微粒,增加輸液反應的發生率。建議醫師盡量減少藥物配伍的種類及數量,合理用藥。對中成藥和粉針劑要選擇合適的溶劑,配制粉劑藥品要充分振搖,使藥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輸入液體過多過快,導致負荷過重,發生急性左心衰竭。因此要嚴格控制液體輸入速度和量,尤其是老人和兒童。
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細菌內毒素敏感性高,輸液反應發生率明顯增高。由于患者體質與功能狀態不同,因此對熱原反應的程度不同。臨床危重患者、高敏體質及高熱重癥患者及術后患者易出現輸液反應。應嚴格掌握輸液的適應證,能口服盡量避免輸液,對老人、體弱、過敏體質、嚴重感染的患者輸液時應加強巡視,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
一般在夏季氣溫高,空氣適度大,微生物生長快,藥液及輸液器具易被微生物污染而引發輸液反應[1-2]。保持配藥室及輸液室的環境整潔,定時對配藥室進行空氣消毒,輸液室減少人員流動,保持一定的室溫,有效地預防輸液反應的發生。
病房患者多、空氣不流通。配藥護士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規程,在操作過程中藥液被污染。藥液配置后放置時間過長,使藥物分解產生致敏原而誘發輸液反應。配液時由于安瓿的切割與消毒不當,常產生玻璃碎屑和脫落砂粒,加藥針頭不銳或進針角度不當,瓶塞質量差,易切下橡膠碎屑,這些微粒一旦進入人體,可引起靜脈炎、血管栓塞[3-4]。一次性輸液器具臨床使用前沒有進行質量檢測、儲存時間長、加藥注射器重復使用等均可導致輸液反應。對策:①一次性輸液器具使用前要認真查看包裝是否完整及有效期。②改進安瓿的割鋸與消毒。采用“易折型”安瓿或控制割鋸安瓿痕長≤1/4周長及堅持開啟前的消毒是減少藥物污染的重要措施。③要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加藥注射器要嚴格執行“1人1藥1具”,不得重復使用。
本文通過我院26例輸液反應分析顯示,輸液反應的發生主要與上述諸因素有關,它會給患者帶來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應引起廣大醫護人員的高度重視,并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加以防范。
[1]趙秀花.引起輸液反應各因素分析及對策[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2007,24(2):47-48.
[2]馮慧.預防輸液熱原反應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8):120-121.
[3]袁國珍.14例輸液發熱反應病例的原因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02,19(4):259-260.
[4]徐乾花.改良固定法在老年特殊靜脈輸液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9):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