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愛娟
(河南省開封市婦幼保健院兒科,河南開封 475000)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病原體,為小兒非細菌性感染常見病原體,它常常寄生在細胞內,所以很難清除。現其發病率在逐年增加且小齡化趨勢,并可引起肺外病變,其與小兒喘息性疾病密切相關,尤其可引發咳嗽變異性哮喘(CVA),因其無典型的喘息和呼吸困難,常常與呼吸系統其他疾病相混淆而導致臨床誤診、誤治。
選取2008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確診為肺炎支原體感染誘發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38例為觀察組,其中男21例,女 17例,年齡 10個月~12歲,平均(4.7±2.8)歲,其中 1歲以內 2例,1~3歲 8例,4~6歲 17例,7~12歲 12例。 對照組為同期本院診治的非支原體感染誘發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平均(4.2±1.9)歲。兩組患兒在個人過敏史及家族特異性病史(例如哮喘、濕疹、過敏性鼻炎等)無顯著性差異(P>0.05)。
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診斷標準參照中華醫學會兒科分會修訂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1]:①慢性咳嗽常在夜間或清晨發作,抗生素治療無效。②支氣管擴張劑有效。③個人或家族過敏史、哮喘史、過敏原檢測陽性。④支氣管激發試驗陽性,PEF變異率>20%。⑤肺功能正常。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MP感染的確定標準為:采用明膠顆粒凝聚法測定血清肺炎支原體抗體效價,MP-IgM滴度≥1∶80 提示 MP 感染。
應用SPSS.13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P<0.05有顯著性差異。
兩組患兒均以咳嗽為主要癥狀,就診時咳嗽持續時間為4~9周,平均(6.12±1.87)周,其中 MP感染誘發組多伴有發熱癥狀,而非MP感染誘發組則以咳嗽為主要癥狀,少有發熱。MP感染誘發組中 58%的患兒伴有發熱,其中>39℃占23.7%,38.5~39.0℃占64.3%,熱程在1周之內的占89%,超過2周的占3%。而非MP感染誘發組患兒僅有34.3%伴有發熱,熱程均在1周之內。在咳嗽程度上:所有患兒均有咳嗽,MP感染誘發組以刺激性干咳為主,咳嗽劇烈而持久,導致患兒夜間易醒、睡眠質量差,而非MP感染誘發組咳嗽多以輕咳為主,少有影響睡眠。
MP感染誘發組中合并肺炎者28例 (73.6%),X線胸片示右上肺炎3例,右下肺炎7例,左下肺炎1例,肺門陰影增大3例,網狀結節影及間質樣改變14例。非MP感染誘發組合并肺炎者8例(25%),X線胸片呈斑片影改變,其余的均以肺紋理增強為主。
MP感染誘發組心肌受累4例,表現心律不齊、心音低鈍,心電圖顯示竇性心動過速,心肌酶譜呈CK、CK-MB、LDH增高。惡心、嘔吐者有3例,肝功能ALT、AST均有升高。非MP感染誘發組僅有1例出現心音低鈍,查心肌酶譜示CKMB增高。
MP感染誘發組中應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靜滴或口服,并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同時加用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咳嗽癥狀明顯緩解,睡眠狀況也隨之明顯改善,平均住院時間(10.34±3.25)d,出院時咳嗽幾乎完全緩解。非MP感染誘發組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及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咳嗽也明顯改善,平均住院時間(7.95±2.83)d,兩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體見表1。

表1 MP感染誘發組與非MP感染誘發組臨床特點對比[n(%)]
咳嗽變異性哮喘又稱過敏性哮喘,是哮喘的特殊類型,主要癥狀就是咳嗽,其臨床特點不是反復喘息,而是以頑固性咳嗽為主。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多在夜間或清晨咳嗽,遇冷空氣、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后加重,應用抗生素或止咳劑無明顯療效,病程較長,易反復發作,對支氣管擴張劑敏感。由于這類患兒與呼吸道感染有關,尤其是與病毒感染關系密切,一旦反復發作,極易被誤診為復發性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
MP感染在兒童咳嗽變異性哮喘中的陽性率的提高,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據國內外文獻報道,肺炎支原體在兒童呼吸道感染率中占17%~30%,而哮喘初發患兒占肺炎支原體感染率達50%左右,復發患兒達20%以上[2]。據有關資料報道,肺炎支原體可以直接導致氣道上皮損傷,其作為一種介于細菌與病毒之間的微生物,其自身雖不能合成其生存所需要的物質,但其可依靠尾端特殊的結構P1蛋白黏附在細胞表面吸取營養,同時排出對呼吸道黏膜有害的代謝產物,從而破壞黏膜上皮和微絨毛,刺激氣道上皮產生慢性炎癥,增加氣道反應性[3]。肺炎支原體還可特異性誘導IgE的產生,IgE與肥大細胞及嗜堿性粒細胞的受體結合,當感染持續存在或再次感染時,致敏的肥大細胞、嗜堿粒細胞就會脫顆粒,釋放組胺、慢反應物質等炎性介質,從而加重氣道的高反應,出現咳嗽,直至哮喘的發作。
在我院研究的病例中,有85%的患兒在院外使用過多種抗生素而無明顯療效的。其中有26.5%的患兒在院外使用過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而療效不明顯的,結合本資料,MP感染誘發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在治療上給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聯合支氣管擴張劑取得了顯著效果,總有效率達100%。
結合本研究顯示結果,在臨床工作中若遇到本文描述的MP感染特征,要及時做病原體檢測,如確定為肺炎支原體感染,則應盡早規范給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4],并聯合使用支氣管擴張劑。
[1]中華醫學會分會呼吸學組.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標準與防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10):745-753.
[2]Gendrel D,Bisscardi S,Marc E,et al.Myco.plasma.Pueumoniae,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and asthma[J].Arch Pediatr,2005,12(1):7.
[3]張晗,尚云曉.支原體感染與支氣管哮喘[J].國外醫學:兒科學分冊2003,30(5):236-239.
[4]Simon A,Schildgen O,Antimicrobial therapy in childhood asthma and wheezing[J].Treat Respir Med,2006,5(4):25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