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強,靳勝燕
(1.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洛陽 471003;2.河南省洛陽市中心醫院,河南洛陽 471003)
據《中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糖尿病是一組以長期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目前已成為繼惡性腫瘤、心血管疾病之后,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為了解口服降糖藥物的應用情況,對我院2007~2009年口服降糖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從我院“醫院信息管理系統”調取2007~2009年藥品銷售記錄,對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詳細登記各類口服降糖藥物的品名、規格、應用劑量、用藥天數。以《中國藥典》(2005年版)和《新編藥物學》[1]16版推薦的成人日劑量確定限定日劑量(DDD),文獻未收載的新藥按藥品說明書推薦的成人平均日劑量,并結合臨床用藥習慣確定。用藥頻度(DDDs)=某藥的年銷售額/該藥的DDD值,DDDs具有加和性,其值越大,反映此藥的使用頻率越多。藥物利用指數(DDI)=某藥的DDDs/該藥的用藥總天數,DDI≤1為合理用藥。限定日費用 (DDC)=某藥的年銷售額/該藥的DDDs,某藥的DDC表示患者應用該藥的平均日費用,代表其總體價格水平,DDC越大,表示患者的經濟負擔越重。
見表 1。
見表 2。

表1 2007~2009年我院口服降糖藥物采購金額及排序

表2 2007~2009年我院口服降糖藥物DDDs、DDI、DDC及排序
表1、2的統計結果顯示,我院口服降糖藥物的采購金額從2007年到2008年大幅增加,而2009年則相對于2008年有所下降,這是由于藥品集中招標采購使藥品價格下降,采購金額降低,但是3年中,口服降糖藥物的DDDs之和呈現逐年增加,這說明糖尿病患者的數量在逐年增加;DDC下降,說明患者的治療費用相對減少。二甲雙胍作為最常用的降糖藥在治療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其低廉的價格,良好的療效使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推薦它作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線用藥,其DDDs最大,說明臨床應用最多;DDC最小,說明患者的治療費用最低。α-糖苷酶抑制藥阿卡波糖的使用量也呈增加的趨勢,其在腸道內競爭性抑制葡萄糖苷酶,可緩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和吸收,因此具有降低餐后血糖的特點,且其不良反應低,因此臨床作為一線藥物用于治療糖尿病,其用量在調查中呈現增加的趨勢,而其價格隨著集中招標采購有所下降,患者的經濟負擔亦有所降低。噻唑烷二酮類藥物吡格列酮在臨床的使用也較普遍,其降糖機制與磺酰脲類相似,與磺酰脲類藥物的不同點是與受體的結合部位不同,且不進入細胞,吸收和代謝迅速,因此多為臨床醫生和患者接受。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中,各藥物的DDI都小于1,說明各藥物的應用劑量相對合理。
從統計的數據來分析,我院降糖藥物用量逐年增長,說明糖尿病的發病率在人群中逐漸增高,與文獻報道一致[2-3];藥品的集中招標采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治療費用;我院降糖藥物的應用以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吡格列酮相對較多,降糖藥物的劑量應用基本合理。采用金額排序法和頻度分析法,以了解我院口服降糖藥物應用狀況和發展趨勢,為臨床合理應用降糖藥物提供參考[4]。
[1]陳新謙,金有豫,湯光.新編藥物學[M].1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44-140.
[2]馬全明,王亞峰.我院2005-2007年降糖藥利用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8,28(24):2137-2138.
[3]王樂群,林萱,崔靜.我院門診糖尿病患者降糖藥應用調查分析[J].中國藥師,2009.12(8):1116-1117.
[4] 袁穗榕.2006~2008年我院口服降糖藥物應用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4):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