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會霞,世慧娜,王金風
(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平頂山 467000)
經股動脈穿刺是經皮冠脈腔內成型術及支架置入術經典途徑,但患者術后需臥床12~24 h,且有較多穿刺部位并發癥,如出血、血腫、假性動脈瘤及動靜脈瘺[1]。我院自2009年1~12月對168例冠心病實行了經肱動脈冠脈造影及支架置入術,對照組28例實行了經股動脈冠脈造影及支架置入術,對治療護理資料進行總結,對比不同路徑手術效果。
選擇我院2009年1~12月經肱動脈冠脈造影及支架置入患者168例,男102例,女66例,年齡38~78歲,不穩定型心絞痛78例,穩定型心絞痛56例,心肌梗死34例。選擇經股動脈冠脈造影及支架置入患者28例為對照組,男19例,女9例,年齡40~82歲,不穩定型心絞痛13例,穩定型心絞痛10例,心肌梗死5例。
所有患者術前3 d給氯吡格雷75 mg,每日一次,或噻氯匹啶250 mg,每日2次,急診手術者術前嚼服氯吡格雷300 mg。常規測雙上肢血壓,觸摸肱動脈搏動情況。局麻下行肱動脈或股動脈穿刺置入鞘管,將導管通過鞘管送達冠脈入口,進行造影、擴張、植入支架等。
1.3.1 術前護理 患者心理狀態是直接影響手術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術前應多與患者溝通,使其對手術有一定了解,消除疑慮、增強信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配合手術。
1.3.2 術中護理 嚴密觀察血壓、心率、心律及脈搏變化,及時發現異常情況。為提高穿刺成功率,局麻要徹底,穿刺時動作輕柔,必要時向鞘管內注入雞尾酒。
1.3.3 術后護理 術后監護12~24 h,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和尿量變化及傷口愈合情況。鼓勵患者多飲白開水以利造影劑排出,防止損傷腎臟。術側肢體相對制動,肘關節制動8~12 h,每2~4小時根據情況松綁繃帶一次,注意觀察穿刺處有無滲血和血腫、術側肢體顏色與皮膚溫度,如果術側肢體發麻、腫脹、顏色青紫,提示包扎過緊,應立即松綁繃帶;如果穿刺處有滲血、出血及血腫,提示包扎過松或位置不妥,應及時調整,重新包扎。股動脈組術后酌情保留鞘管4 h,穿刺處壓迫止血30 min,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2 kg沙袋壓迫6 h,術側肢體平伸制動12~24 h,注意觀察足背動脈的搏動情況,保持傷口處敷料清潔、干燥無滲血。
觀察兩組患者穿刺成功率、術后臥床時間及血腫發生等指標。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多組均數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多個樣本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插管成功率及術后情況比較見表1。肱動脈組成功率與對照組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臥床時間比較及血腫發生率比較,肱動脈組少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插管成功率及術后情況比較[n(%)]
冠狀動脈造影及支架置入術作為檢查、治療冠心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經股動脈穿刺雖然成功率高但術后并發癥較多,橈動脈路徑僅適用于Allen實驗陽性部分患者,且橈動脈相對細小,常引起動脈痙攣或閉塞等嚴重并發癥[4],而肱動脈相對比較粗大,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橈動脈路徑的不足,所以很受廣大醫護人員的歡迎,術后無需臥床,減輕了患者長時間臥床的痛苦,同時減少了術后并發癥、縮短了住院時間,減輕了經濟負擔,能使患者受益更多,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虞準,彭曉玲,胡春華,等.經肱動脈、橈動脈及股動脈途徑行冠狀動脈PCI術的比較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06,9(17):1417-1418.
[2]林英忠,黃從新,王風,等.經皮肱動脈穿刺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100例臨床觀察[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6,28(6):945-946.
[3]劉穎.冠狀動脈造影術后患者早期活動的護理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3):111-112.
[4]逯秀秀.52例經橈動脈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的護理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