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南芳,鐘娜娜
(福建省漳州市中醫院,福建漳州 363000)
人工破膜引產仍為目前常用的引產催產方法,破膜后羊水流出,宮腔容積改變,發生子宮動力學改變而啟動宮縮。破膜后,羊膜細胞中溶酶體釋放出磷酸酯酶,促進前列腺素的合成也啟動宮縮。宮縮加強,胎頭下降加速,胎頭對宮頸壓力增加又反射地使前列腺素增加,同時刺激宮頸旁的神經叢,反射性地使縮官素釋放增加,進一步加強宮縮,使產程縮短,而且破膜后可觀察羊水性狀等。它用于宮頸已成熟,Bishop評分>5分,頭盆相稱,胎頭已銜接(經產婦未銜接亦可)或胎位無異常者。
2005年3月~2008年9月,筆者隨機選擇住院分娩的產婦242例作為觀察組。其中,孕周38~42周,年齡22~30歲,單胎,頭位,無明顯頭盆不稱,胎頭已銜接,排除頭高、浮、巨大兒、橫位、臂位等胎先露異常。同時隨機抽取2004年187例作為對照組,兩組年齡、孕周、胎產次等無顯著性差異,均排除嚴妊娠并發癥及合并癥。
1.2.1 人工破膜的指征
人工破膜多用于宮縮乏力,產程延長或停滯,胎頭下降延緩或停滯,可疑胎兒宮內窘迫,或可疑頭盆不稱、羊水過多等,常在分娩的第一產程的活躍期及第二產程的不同階段。一般宮口擴張≥3 cm以上,無明顯頭盆不稱,胎頭已銜接,無臍帶先露,排除頭高、浮、巨大兒、橫位、臂位等胎先露異常。凡符合指征者均可行人工破膜。
1.2.2 人工破膜方法
破膜前應全面、詳細檢查,同時須在常規消毒鋪巾下行陰道檢查,對符合指征者方可行人工破膜。破膜時間應選在兩次宮縮之間,以左手指為引導,右手持齒鉗或針頭,在宮縮間歇期刺破羊膜囊,破口不宜過大,使羊水緩慢流出。
1.2.3 人工破膜注意事項
1.2.3.1 如果羊水過多應采用高位破膜,如羊水流出較快時,應及時用手指堵住破口,使羊水緩慢流出,以防臍帶被水沖出或引起胎盤早剝。
1.2.3.2 破膜后應注意觀察胎頭下降進展情況,盡早了解頭盆的關系,宮口擴張程度,宮縮強弱及胎心音有無改變,盡量使用胎心儀,以便及時了解胎兒在宮內的情況;注意觀察羊水流出的性質及體積。人工破膜后2 h,如胎頭下降仍不明顯,應查明原因,如有明顯頭盆不稱及明顯胎心音異常、羊水混濁,估計短時間內無法分娩者,仍需行剖宮產結束分娩。
研究資料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進行統計分析。
兩組的產程進展時間、分娩方式、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結果見表 1、2、3。

表1 兩組陰道分娩、產程平均時間比較(x±s)

表2 兩組分娩方式比較

表3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和新生兒窒息比較
人工破膜后胎頭下降直接緊貼子宮下段及宮頸內口,胎頭壓迫子宮下段及宮頸周圍內感受器的神經叢和神經節,胎頭對宮頸內口壓迫加強,這種機械性刺激神經沖動,反射性地加強宮縮的起博點,誘發并增強宮縮。同時也可推動胎頭內旋轉,利于胎頭下降娩出[1]。
3.1.1 通用力學計算,羊膜囊半徑小,囊壁張力小,擴張宮口僅為一種附加因素。人工破膜后胎頭代替前羊水膜作用,其半徑大,且有較強擴張宮頸的力量,并能成為宮頸塞子,使宮腔內保留足夠的羊水。破膜后,由于宮縮頻率及強度改變,宮口擴大速度加快,從而縮短產程。
3.1.2 破膜后羊水流出,宮腔容積改變發生子宮動力學改變而啟動宮縮,破膜后羊膜細胞中溶酶體釋放磷酸酯酶,促進前列腺素的合成也啟動宮縮[2],而且人工破膜后,宮頸前列腺素含量增加,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下,貯存在白細胞內的膠原酶及彈性蛋白酶釋放,進而導致膠原降解,宮頸成熟,宮頸軟化,宮口擴張,加速產程[3-4]。
3.1.3 現有學者主張,胎頭未銜接,無明顯頭盆不稱者也可行人工破膜。他認為破膜后可促進胎頭下降,入盆,促進產程進展。破膜前必須檢查有無臍帶先露,破膜應在宮縮間歇,下次宮縮將開始時進行,破膜后手指應停留在陰道內,經過1~2次宮縮后,待胎頭入盆后,再將手指取出[1]。
破膜后加強子宮縮短產程,產婦體力、精力消耗減少,加之宮縮強,可加速胎盤剝離、娩出和子宮壁血窒關閉,減少產后出血[3]。同時由于產程縮短,避免長時間宮縮對胎盤、胎兒的影響,減少胎兒在宮腔內缺氧,特別是臍帶過短或扭轉時,臍帶長時間牽拉,造成血流不暢,更容易引起胎兒宮內窘迫或新生兒窒息[4]。
綜上所述,雖然分娩能否順利完成,取決于產力、產道、胎兒及精神心理因素是否正常且相互協調,但在分娩過程中,難產與順產在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適時采取人工破膜,可加強宮縮,對縮短產程,提高自然分娩,減少剖宮產、產后出血及新生兒窒息率等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可提高產科工作者及產婦對自然分娩的信心。臨床使用簡單、方便、安全,值得推廣。
[1]樂杰.婦產科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2004:354.
[2]林華秋.疑難婦產科學[M].武漢:湖北科技出版社,2002:260.
[3]周姝,韓麗杰.人工破膜術催產作用100例臨床觀察[J].中華實用醫藥雜志,2005,5(2):143-145.
[4]張延爽.人工破膜引產的手術方法及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0,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