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敏,黃麗金,李 婷
(廣東省東莞市清溪醫院婦產科,廣東東莞 523000)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于30~50歲,發病率占生育年齡婦女的25%~28%,占女性全部良性腫瘤的50%以上[1]。對子宮肌瘤傳統的治療手段有肌瘤摘除術、全子宮切除術及激素治療等,但創傷大或副作用較重。近年來,子宮動脈栓塞術(uterine arterial embolization)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子宮肌瘤的治療中,該方法近期療效良好,已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2]。本研究對2008年9月~2009年7月診斷為子宮肌瘤的58例患者,采用此方法治療并對其臨床效果進行了較完整的追蹤隨訪,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2008年9月~2009年7月收治的經婦科檢查和超聲、CT、MRI診斷為子宮肌瘤的58例患者,測量肌瘤的直徑為4~16 cm,其中,3例未育,55例已育;按肌瘤生長部位分為肌壁間肌瘤31例,黏膜下肌瘤11例,漿膜下肌瘤9例,混合型7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臨床癥狀或體征,其中以伴有不同程度的痛經和貧血、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陰道分泌物增多居多。58例患者均無血管造影檢查禁忌證,無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凝血機制異常及嚴重的動脈硬化等癥。
術前進行常規檢查,手術避開月經期,患者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方法,經皮右側股動脈穿刺,向血管鞘內注入0.05%肝素5 ml。選取SF Cobra導管,由左骼內動脈超聲選擇插入左子宮動脈中行盆腔動脈數字造影,顯示左子宮動脈,觀察子宮動脈的起始、分支及肌瘤的供血血管及其分布。注入適量的絲線至血流停止或顯著減慢,然后選擇明膠海綿(用刀片刮成較粗大的顆粒加入造影劑制成懸浮液)入子宮動脈進行栓塞。栓塞后重復雙側骼內動脈造影,證實雙側子宮動脈不再顯影則停止操作、拔管,壓迫穿刺點止血15 min,包扎穿刺部位,平臥24 h。術后常規抗感染治療3 d,并給予止痛、降溫、補液等治療。必要時留置導尿管24 h。觀察有無腹痛、陰道出血、足背動脈搏動、穿刺部位滲血及血腫形成等。囑患者2個月內禁止性生活。
將治療前后肌瘤的大小變化和月經量變化作為療效評估的臨床標準。①治愈:肌瘤消失或肌瘤從宮頸脫出,經期、月經量及實驗室檢查均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再觀察的24個月內無復發;②顯效:肌瘤體積縮小>50%,經期、月經量及實驗室檢查均正常,臨床癥狀消失,再觀察的24個月內肌瘤無增大;③有效:肌瘤體積縮小20%~50%,經期及月經量正常;④無效:肌瘤體積縮小<20%,月經量無減少或增加。
術后第 1、3、6、12、24 個月分別測量肌瘤的大小變化、肌瘤內有無血流及子宮的大小變化,并記錄患者治療后的各種反應及月經量變化。
采用SPSS 10.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治療前后子宮體積、肌瘤體積、月經量的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病例中,58例患者中,治愈7例(12.1%),顯效41例(70.7%),有效 8例(13.8%),無效 2例(3.4%),總有效率為96.6%。
本組患者除無效的2例外,治療前后肌瘤及子宮的大小均有明顯縮小,月經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減少,尤其是術前月經量多的患者減少更明顯。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肌瘤及子宮的大小、月經量的變化比較(x±s)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癥狀主要為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痛經、貧血等,亦可引起泌尿系統、消化道及神經系統癥狀,也是不孕癥和流產的原因之一。以往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切除。 本研究中診斷為子宮肌瘤的58例患者,采用子宮動脈栓塞法進行治療,并觀察術后第1、3、6、12、24個月時肌瘤的大小變化,肌瘤內有無血流及子宮的大小變化,記錄患者治療后的各種反應及月經量變化,并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
子宮動脈栓塞首先阻斷肌瘤血供,瘤體發生缺血性病理改變,逐漸萎縮,經期失血量減少,貧血逐步糾正,肌瘤所致的疼痛和尿頻癥狀消失。子宮具有豐富的血供,主要有子宮動脈、卵巢動脈及陰道動脈供血,形成了豐富的血管網,子宮肌瘤的血供來源于子宮動脈[3-4]。子宮動脈栓塞在阻斷肌瘤血供的同時,很大程度上也阻斷了子宮的供血,使子宮內膜生長受到抑制,這也是月經量減少的作用之一,經期恢復正常,貧血癥狀也得到改善和恢復。本組58例經子宮動脈栓塞治療的患者,自覺和壓迫癥狀、痛經、貧血、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陰道分泌物過多等癥狀明顯改善,肌瘤體積明顯縮小。58例患者中,治愈7例(12.1%),顯效 41例(70.7%),有效 8例(13.8%),無效 2例(3.4%)。
明膠海綿因易被組織吸收,不能單獨應用于子宮肌瘤的栓塞治療。在聯合栓塞過程中,采用的明膠海綿應是較粗大顆粒的,這樣既可以彌補絲線栓塞的不徹底,同時還可減少血流對絲線的沖刷,防止血流再通[3]。此外,子宮動脈栓塞法僅栓塞子宮動脈未封閉肌瘤的血管床,而在腫瘤供血的大分支或子宮動脈近端處,易形成側支供血血管,故可能出現療效不佳或無效的情況[4-6]。
綜上所述,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損傷小、恢復快,療效確切,是微創、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臨床病理癥狀解除明顯,既能改善子宮肌瘤的臨床癥狀,又能保留子宮及其功能,備受患者的歡迎,已成為治療子宮肌瘤的有效手段[7],但由于子宮動脈栓塞術潛在對卵巢功能的影響,因此,對年輕、有生育要求的婦女需謹慎采用。
[1]郭宏亮,王家平,周紅林,等.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9,30(6):63-67.
[2]孫蕾,徐軍.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療效觀察[J].現代婦產科進展,2006,15(12):918-923.
[3]岳振東,閆景庫,王文學,等.探討3種栓塞劑聯合行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價值[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7,17(18):2279-2284.
[4]屈國林,徐曉明,張志虎,等.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隨訪研究[J].實用放射學雜志,2007,23(6):808-814.
[5]馮凱,聞捷.選擇性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肌瘤[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6):103-104.
[6]張憲亮,辛穎.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9):147-148.
[7]杜冰洋,李勇猛,高麗君.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33):47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