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玲
(湖南省懷化市第二人民醫院,湖南懷化 418200)
隨著醫學模式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單一的疾病護理已越來越不能滿足患者的需要,隨之而來的是心理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急診患者大多由意外創傷或突發疾病引起,發病時間短,病情急,心理上處于高度應急狀態,容易出現一些不良的情緒反應,此時應及時進行有效的心理護理,應付緩和患者的心理壓力,配合進行手術治療,否則會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1],因此在急診工作中,不僅要求醫護人員以最佳的技術和最快的速度及時搶救患者,還應重視患者的心理護理,使患者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提高急診搶救的成功率。我院在實際工作中重視對急診患者的心理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組120例急診創傷患者于2009年2~8月入我院救治,男99例,女21例;年齡15~44歲,平均33歲;一般急診106例,重癥急診14例。致傷原因:交通傷75例,墜落傷16例,擠壓傷4例,打擊傷10例,爆震傷2例,其他傷13例。合并顱腦損傷45例,胸部損傷30例,腹部及盆腔臟器損傷74例;四肢長骨骨折25例,骨盆骨折30例;創傷性休克98例,失血性休克18例。
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護理方式,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加用心理護理。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取心理護理:①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首先要全面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通過與患者交談、進行問卷調查等方式,實際評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制訂有針對性的護理計劃;②鼓勵患者與護理人員進行問題交流,引導患者正確面對疾病,以積極的心態配合治療,努力使自己適應陌生的治療環境;③護理人員要主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關心患者生活,以微笑姿態[2]對待患者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培養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④強調家庭與社會支持,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家屬認識到情志因素在治療中的作用,讓家屬在生理和心理上多多體貼患者,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社會支持環境,同時鼓勵患者多參加醫院組織的患友交流活動,培養多方面的興趣。
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征得醫院護理部同意,采取現場調查問卷方式,為被調查人員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向患者解釋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并向患者做出承諾,調查表不記姓名填寫,具有保密性,資料僅限于本次研究,調查表要求當場進行填寫,當場收回。在給予統一指導語的前提下,讓被調查者充分理解條目意義后,進行自評。被調查者獨自填寫,不能獨立填寫者可由調查者給予提問并作好記錄,每份問卷只限一人,不重復、不交叉,填寫不全或有誤者給予作廢處理。
建立FOXPRO數據庫,統計分析應用SAS6.12數據處理軟件,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用t檢驗進行組間比較。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用HAMA量表評價兩組心理狀況,該量表包括14個觀察項目,采用1~4級評分,得分越高,說明癥狀越嚴重,兩組比較結果見表1。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x±s,分)
觀察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實施心理護理后,患者心理狀況明顯改善。
見表2。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別為83.3%(50/60)和58.3%(35/60),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心理護理是護士在護理過程中以科學理論為指導,以良好的人際關系為基礎與患者交往,從而影響、改變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和行為,促使患者康復,發揮醫療護理的最佳作用[3]。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也日益激烈。人們對健康和疾病的認識在不斷深化,新理論和新知識日新月異,不斷發展和提高,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不良心理對身心健康的嚴重危害和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的負面作用。所以,我們應該掌握急診患者的心理,進行正確的引導,努力使急診患者能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
護患之間首先要建立融洽的關系,對待患者如同親人一般,做到耐心、細心、關心和愛心,術前要急患者之所急,了解患者的心理,及時解除患者的痛苦,這樣會使患者感到莫大的安慰,進一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依賴,護理人員要做到既緊張又熱情地接診,溫和而又親切耐心地詢問[4],體貼周到,使患者感到遇到了救命的親人,這種關系直接影響搶救治療效果。護理人員還要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術和嚴謹的工作作風,為患者轉危為安贏得寶貴時間,及早獲得有效的治療保證[5]。同時,對患者來說又是一種心理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使患者感到可信可敬,從而獲得安全感。護理人員的醫德和技術是患者獲得安全感的基礎,為幫助患者緩解心理沖突,減輕精神痛苦,護理人員還應針對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對急診患者無論結果如何,原則上都應給予積極支持和鼓勵,盡量避免消極心理暗示[6],尤其是家屬、病友方面的消極的心理暗示,以使患者能全身心地放松,這樣就有了安全感。
總之,對急診患者做好心理護理不僅能讓患者積極配合手術治療,安全度過手術期,而且能改善護患關系,值得在護理實踐中更多應用。
[1]何忠杰,孟海車,林洪運,等.城市創傷的急診救治——附719例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雜志,2002,14(2):113-114.
[2]吳清華.禮儀培訓對提高護士綜合素質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7):91.
[3]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
[4]劉穎,蒲克春,袁琦.手術前患者的心理特點與護理[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1,3(2):19-20.
[5]楊海濤,祈述善,沈向前,等.心臟起搏患者術前心理狀況及心理干預的作用[J].中國心臟起搏與心電生理雜志,2003,17(3):191.
[6]王文生,邢艷會.護患溝通在護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