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春
(河南省現代醫學研究院醫院,河南鄭州 450000)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人體內的含硫氨基酸,為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中間產物,臨床上主要作為心腦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肌梗死的危險指標,最新的流行病學及實驗室資料表明,血液中Hcy含量升高已成為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的一個獨立危險因子[1],其濃度與血管病變支數或程度呈正相關,已成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簡稱冠心病)的新的候選危險因子。筆者通過觀察60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正常對照組血漿中Hcy的變化,探討血漿Hcy水平與冠心病之間的相關性。
根據WHO公布的診斷標準[1],CHD組選取60例2006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心內科住院、1周內首次發病、行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為CHD的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齡(53.63±11.57)歲,未服用B族維生素和葉酸,并排除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免疫性疾病和惡性腫瘤等合并癥的患者。正常對照組60例為我院定期健康體檢、無長期外地區居住史的健康人,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齡(54.35±15.26)歲,無心腦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癥及高血壓病史。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3 ml靜脈血,采用梯度洗脫、高效液相色譜法熒光檢測器進行血漿Hcy水平測定。高效液相色譜儀(600 E泵、717自動樣品器、2475掃描熒光檢測器、Empower數據采集、處理和報告系統)購自美國Waters公司;Venusil MP-C18ODS色譜柱(4.6 mm×250 mm,5μm)及相同填料的保護柱購自北京艾杰爾科技有限公司;DL-同型半胱氨酸(DL-Hcy)、SBD-F試劑分別購自Sigma公司及Fluka公司。
所測血漿Hcy結果應用SPSS 13.0進行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CHD組和正常對照組血漿Hcy測定結果見表1。

表1 CHD組和正常對照組血漿Hcy測定結果(x±s)Tab.1 The results of plasma Hcy of CHD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x±s)
CHD是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常見疾病。Hcy是血漿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是一種含硫氨基酸,主要在肝臟和腎臟代謝,B族維生素、葉酸、年齡、性別、肥胖、吸煙、酒精及咖啡等均能對血漿中的總Hcy水平產生影響[2]。最新的流行病學及發病機制研究發現,血中Hcy水平的提高可削弱血管內皮細胞一氧化氮(NO)的合成與釋放,抑制內皮細胞增生;Hcy水平升高可產生大量自由基,加速低密度脂蛋白(LDL)、膽固醇氧化,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從而直接或間接導致血管內皮損傷[3-4];Hcy具有某些凝血酶原作用,增加血小板的黏附性,形成大量自由基,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血小板更易于黏附在血管壁上,最終導致動脈血管內皮片狀脫落,局部血栓形成并逐漸替代為纖維組織,同時,血管平滑肌增生,產生類似動脈粥樣硬化病理改變[4-6]。
本組病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別對60例經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CHD的患者和健康體檢人員進行血漿Hcy水平測定,結果顯示,單支冠脈病變CHD患者血漿Hcy水平為(17.76±1.43)μmol/L,多支冠脈病變CHD患者血漿Hcy水平為(19.53±1.98) μmol/L,明顯高于受試健康人群的(9.31±0.84)μ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檢測結果同時顯示,多支冠狀血管病變的CHD患者血漿Hcy水平高于單支冠狀血管病變的患者,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這與文獻報道一致[7-8]。
本研究結果表明,CHD患者血漿Hcy水平高于正常人群,且Hcy水平隨冠狀動脈受累數目的增多而升高,這對臨床上CHD易感人群的篩查、尤其是無癥狀的CHD患者的鑒別診斷有重要意義[9]。針對血漿Hcy水平高于正常的人群,除控制體重、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飲酒等常見危險因素外,聯合應用維生素B12、維生素B6和葉酸治療,通過調整體內的轉甲基化反應和脂質代謝,可以迅速降低和消除高Hcy血癥[10-12],然而,降Hcy治療對血漿Hcy升高的患者,特別是經冠脈造影確診單支或多支冠脈病變的患者預后有何影響,能否有效降低患者發生主要心血管意外的危險,尚待進一步研究。
[1]Guido S,Riccardo P,Marco R,et al.Association of plasma homocysteine withthenumberofmajorcoronaryarteriesseverelynarrowed[J].AmJCardiol,2001,88(9):1027-1030.
[2]趙建華.同型半胱氨酸[J].臨床信息導報,2000,7(2):33-36.
[3]洪雁,方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腦梗死關系的探討[J].疑難病雜志,2009,8(6):357.
[4]張軼軒.同型半胱氨酸促炎癥反應與動脈粥樣硬化[J].中國醫藥導報,2006,3(27):18-19.
[5]Gauthier GM,Keevil JG,McBride PE.The association of homocystein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ardiol,2003,26(12):563-568.
[6]李軼,耿輝,宋麗晶.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冠心病發病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9,6(14):91-94.
[7]厲偉東,郭文怡,賈國良.同型半胱氨酸與冠心病相關性的臨床研究[J].陜西醫學雜志,2005,34(4):428-430.
[8]張曉明.急性心肌梗死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的關系探討[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09,17(7):549-550.
[9]李大啟,白淑敏.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新的候選危險因子[J].現代預防醫學,2004,31(5):728-731.
[10]馬曉茜,高允生,周延萌,等.同型半胱氨酸的體內代謝及測定方法[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9,30(1):75-77.
[11]刁迎斌,姜海紅,劉國萍,等.補充葉酸對糖尿病大血管病變患者Hcy水平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08,46(29):31-32.
[12]王麗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血壓及血漿Hcy、VitB12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28):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