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媛
【摘要】現在很多家長選擇電子琴做為兒童音樂啟蒙教育的樂器,但在學習和認識電子琴方面卻存在很多誤區,比如:認為兒童學業琴的年齡越早越好;電子琴就是微縮的鋼琴,學會了電子琴就自然而錢的會彈奏鋼琴;電子琴是一種電聲樂器,觸鍵訓練與練與練習曲并不重要等;本文對上述誤區進行了分析,從而使更多的人能正確的學習和認識電子琴,使電子琴在兒童音樂啟蒙教育中更好的發揮作用。
【關鍵詞】電子琴;誤區:兒童;學琴年齡:微縮鋼琴
誤區一:兒童學琴的年齡越早越好
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5歲以前的兒童骨關節、韌帶和骨節囊都比較松弛,骨骼和肌肉的發育也很不健全,這個年齡階段的兒童往往手過手、過軟。如果此時開始強度較大的學琴,容易使這些組織受到損傷。如果戲劇習時間過長可是用力過猛,嚴重者還可能骨骼受損,這不但不能過到學琴的效果 ,反而有可能斷兒童學琴的前途。兒童年手指有為其稚嫩,指關節在長時間壓力作用下,就會影響手指的正常發育,所以特定的生理狀態表明:5歲之前的兒童年還不能開始學琴。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5歲之前的兒童年處在無自我意識到的狀態,不具備抽象思維能力。記憶力從四歲以后逐漸發展。注意力的集中也要到后期限才逐漸形成。童年的情緒控制能力,一般要到5歲左右才逐漸開始具備。由此可見,5歲之前的兒童年是不可能進行高級智力活動的。我們往往會發現他們坐立不安,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雙方的交流也很吃力。
一般來說,對5-7歲的兒童年開始電子琴的啟蒙教育比較合適。此時階段的兒童可塑性最強、接受教育最佳時期,能夠聽懂老師的講解、能夠表過自己人的思想、能夠理解和領悟老師的意圖,也是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 。
誤區二:電子琴就是微縮的鋼琴
很多人認為電子琴是微縮的鋼琴,學會了彈奏電子琴,自然而然的就會彈奏鋼琴,在實際生活中,他們把電子琴教學法和鋼琴教學法混為一談,這種認識是不對的。電子琴的音色豐富,節奏多樣,表現力極強,操作性大。電子琴和鋼琴同屬鍵盤樂器,鍵盤的排列都一樣,只能夠說學會了電子琴,只不過它們之間相比較而言和其它樂器的相同點多,就好比英語和德語的區別比英語和中文要小得多,但我們學了一種并不等到于會了另一種。
我們要知道,一般的電子琴只有61個鍵,而鋼琴有88個鍵。電子琴是電子樂器,是模擬各種樂器,然后通過合聲器發出來的聲音。鋼琴是打擊(敲擊)樂器,是通過琴椎敲擊琴弦發出來的聲音,電子琴的強弱通過聲控大小來實現。如果簡單地把琴法教學分為技法培養和表現力培養兩個方面,那么電子琴教學無疑比鋼琴教學更注重后者的培養。我們都知道,旋律、節奏、和聲、音色是音樂的四大特質,而電子琴正是以感性的方式把音樂的這些本質呈現給大家。電子琴的操作性強,包括音色、節奏的轉換,自動和弦與節奏的開關,這些都是電子琴本身做好的音響效果,讓音樂更具魅力。而鋼琴的技巧比較強,它的聲音的強弱、速度、旋律、節奏完全通過演奏者自身的演奏技巧產生的,鋼琴注重雙手均衡的發展。
我認為,僅把電子琴作為微縮的鋼琴來彈奏,不但抹殺了電子琴的特色,同時也抹殺了兒童學習電子琴的興趣,這是單純的搬用鋼琴教學模式進行電子琴教學的必然結果。
誤區三:電子琴是一種電聲樂器,觸鍵訓練與練習曲并不十分重要
電子琴作為鍵盤形態出現的一種樂器,要操作它,必然需要一定的鍵盤技術技巧。對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指法的練習(可借鑒鋼琴教學的指法練習)來訓練學生,提高手指的靈敏性和獨立性,使其能適應各種樂曲的演奏。正規地學習電子琴,也是要多彈奏練習曲,這對左手的訓練非常有益。而且電子琴演奏到較高的級別,左關節的技術技巧也會相應的提高。隨著學習的深入,左手承擔 了換音色,操作滑輪、開節奏等等等等,此外還有副旋律的演奏,再加上彈奏和弦,有時還會移到旋律部分和右手交替演奏。比如《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都要求左手和右手有同等到水平的彈奏能力。
電子琴做為一種電聲樂器,與鋼琴在觸鍵上是有一定的區別的。鋼琴的觸鍵完全取決于演奏本身,其聲音的大小、強弱都同演奏者的觸鍵方法有直接關系。而電子琴通電以后,碰觸即會發聲,音量專門控制開關操控,這樣的設置給兒童年學琴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彈奏本身的觸鍵缺陷。因而,在電子琴教學中往往會忽略觸鍵訓練。
通常,我們從正確的坐姿開始,讓兒童體會"自然放松"地彈琴,實際彈奏訓練中,我們以吊指練習的非連音開始,讓兒童會在運動中保持的狀態和正確的手形。非連音的彈奏即由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自然放松的提其去,手形呈自然放松的下垂狀態,自然放松地落下,全部重量落到所要觸鍵的手指上,手指在琴鍵盤上站好并保持正確的放松狀態,學琴初期,兒童年在練習非連音彈奏時肯定會出現各種問題,如腕關節僵硬,掌關節下榻,指關節凹陷等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家長千萬不能操之過急,草率了事。作為教師更應該以正確的示范為主,輔之以耐心和引導,讓學生用心體會正確的彈奏手型和彈奏狀態。
總之,我們不能把電子琴作為一種單純的鍵盤樂器,僅僅去模仿鋼琴技術教學也是行不通的。我們應充分利用電子琴的特殊功能,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首先了解到兒童學琴的年齡并非越早越好,學琴應遵循教學規律,應該根據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進行教育;其次,電子琴也不是微縮的鋼琴,雖然同屬于鍵盤樂器,但是兩種樂器的觸鍵和用法大不相同;最后,想要學好電子琴,不但表現力要強,同時也要注意觸鍵的訓練與練習曲的練習,觸鍵訓練是學好電子琴的基礎,而練習曲則是提高技術技巧的必由之路;
我們應該正確的認識電子琴,運用科學的方法,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學好電子琴。這對提高兒童學習音樂的興趣,拓展他們的音樂思維,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都有極大的益處。我們應充分發揮電子琴的上述功能,科學地認識和學習電子琴,讓電子琴真正發揮健腦益智、陶冶情操的作用!
【參考方獻】
[1] 胡倬.電子琴教學應遵循的原則[J].陜西教育學院,2006.04
[2] 李茂芳.電子琴教學中容易忽略的若干問題及解決方法[J].福建:龍巖學院教育系,2005.02
[3] 王永剛.電子琴演奏教學應注意的問題[J].黑龍江:哈爾濱學院,20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