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勃現存詩歌90多首,其用韻可系聯為27部。大多數韻同用、獨用情況與《廣韻》和王力先生考證的隋-中唐音系吻合。少數韻則合于魏晉南北朝音系甚至漢代音系。偶有出韻。這對我們考察初唐音系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王勃;詩歌;用韻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縣)人。其時,唐立朝未久,詩壇整體秉承魏晉之風,以綺錯婉媚為本。這里我們僅從其詩歌用韻著手,歸納其用韻特點,以此來窺測初唐語音面貌。
在調查時,采用了中華書局《全唐詩》第三冊,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五十家詩集》一和《王子安集注》相互補益,輯王詩95首。下面就對其詩歌用韻情況做一個初步考察。
一、王勃詩韻部考
通過系聯,得王詩韻部27部。其中陰聲韻11部,陽聲韻11部,入聲韻5部。
(一)陰聲韻
1.侯部(《廣韻》侯吼候,尤有宥,幽黝幼)(1)尤侯合用1次:《倬彼我系》周流劉侯(2)尤獨用4次:《滕王閣》秋流;《焦岸早行和陸四》儔流秋浮;《臨江二首》其二洲秋;《秋江送別二首》其一秋流舟
2.祭部(《廣韻》齊薺霽,祭)(1)祭獨用1次:《別人四首》其四際滯(2)齊獨用1次《觀內懷仙》迷谿泥梯
3.模部(《廣韻》虞麌遇,模姥暮)(1)虞模合用4次:《倬彼我系》主宇浦輔;《采蓮曲》櫓苦駐暮;《尋道觀》模樞圖衢;《落花落》樹顧(2)模獨用3次:《田園三首》其三無酤麄爐壺;《臨高臺》素度顧;《河陽橋代竇郎中佳人答楊中舍》妒度(3)虞獨用1次:《滕王閣》舞雨
4.豪部(《廣韻》豪皓號)(1)豪獨用2次:《倬彼我系》道考草寶;《倬彼我系》嗷忉滔勞
5.脂部(《廣韻》支紙寘,脂旨至,之止志)(1)之脂合用3次:《倬彼我系》仕起止水;《上巳浮江宴韻得阯字》阯美六裡已;《采蓮曲》時絲滋遲(2)脂支之合用1次:《倬彼我系》位事義愧(3)之獨用3次:《臨高臺》里起;《江南弄》時期思;《寒夜懷友雜體二首》其一已起(4)支獨用2次:《餞韋兵曹》垂移枝涯;《泥谿》岐危移崖枝知
6.麻部(《廣韻》麻馬祃)(1)麻獨用6次:《壞仙》家葩車霞賒華;《采蓮曲》花家花;《林塘懷友》霞花;《贈李十四四首》其二花家;《始平晚息》賒家;《九日》花家
7.咍部(《廣韻》灰賄隊,咍海代)(1)灰咍合用4次:《忽夢游仙》內對背態珮再誨昧;《散關晨度》開埃來隈回;《贈李十四四首》其四杯開;《蜀中九日》臺杯來(2)咍獨用4次:《別人四首》其三開來;《扶風晝屆離京浸遠》來哉;《寒夜懷友雜體二首》其二開來;《臨高臺》埃哀
8.魚部(《廣韻》魚語御)(1)魚獨用4次:《田園三首》其一踈書豬居鋤虛;《郊興》居渠疏虛;《觀佛跡寺》余疏除虛;《晚留鳳州》墟初
9.微部(《廣韻》微尾未)(1)微獨用5次:《送盧主簿》依稀違歸;《羈春》歸飛;《山中》歸飛;《九日懷封元寂》威依稀歸;《采蓮曲》衣飛
10.宵部(《廣韻》蕭筱嘯,宵小笑)(1)宵獨用1次《上巳浮江宴韻得遙字》遙銷橋潮
11.歌部(《廣韻》歌哿個,戈果過)(1)歌獨用1次《別人四首》其二多何
(二)陽聲韻
1.仙韻(《廣韻》先銑霰,仙狝線)(1)先仙合用10次:《倬彼我系》埏遷焉傳;《圣泉宴》泉弦前煙;《重別薛華》川天年然;《白下驛餞唐少府》年然煙邊;《八仙逕》仙煙旋田;《春日還郊》泉錢煙田;《秋日別王長史》年篇煙然;《三月曲水(下轉第21頁)宴得煙字》傳延煙鄽仙年泉川前蟬;《有所思》燕年錢天;《述懷擬古詩》年仙(2)先獨用1次:《寒夜懷友雜體二首》其二宴見
2.庚部(《廣韻》庚梗敬,耕耿凈,清凈勁)(1)庚清合用2次:《山亭夜宴》永靜影景;《銅雀妓二首》其一城生傾情(2)清獨用2次:《詠風》清楹情聲;《麻平晚行》情聲名清
3.青部(《廣韻》青迥徑)(1)青獨用2次:《易陽早發》星屏形螢;《早春野望》青亭
4.真部(《廣韻》真軫震,諄凖稕,臻)(1)真諄合用9次:《田園三首》其二濱秦春人;《臨高臺》春塵;《仲春郊外》津鄰春塵;《山扉夜坐》人春;《春園》春人;《林泉獨飲》春人;《登城春望》新春;《他鄉敘興》春人;《出境游山二首》其一人巾新鱗春塵(2)真獨用5次:《別薛華》津身辛人;《杜少府之任蜀州》秦津人鄰巾;《臨江二首》其一塵人;《別人四首》其一人塵;《贈李十四四首》其三鄰人
5.文部(《廣韻》文吻問)(1)文獨用3次:《雜曲》君薰紛云;《山居晚眺贈王道士》群云文曛;《江亭夜月送別二首》云群
6.陽部(《廣韻》陽養漾,唐蕩宕)(1)唐陽合用2次:《秋夜長》長央光望望梁翔芳廊裳皇鴦傷傷鄉長方香;《對酒春園作》梁香行光(2)唐獨用2次:《春游》行光;《寒夜懷友雜體二首》其一茫蒼(3)陽獨用1次:《秋江送別二首》其二望鄉
7.東部(《廣韻》東懂送)(1)東獨用5次:《臨高臺》蔥瓏宮風;《臨高臺》櫳空紅叢;《江南弄》弄夢送;《秋日仙游贈道士》宮櫳空風同鴻;《冬江行望》紅蓬
8.侵部(《廣韻》侵寢沁)(1)侵獨用7次:《游梵宇三覺寺》岑深音襟;《郊園即事》心琴深簪;《深灣夜宿》岑深砧心;《傷裴錄事喪子》深沈林金;《夜興》林琴;《贈李十四四首》其一林尋;《出境游山二首》其二潯岑沈臨陰心侵
9.刪部(《廣韻》刪潸諫,山產裥)(1)刪獨用2次:《長柳》關灣還顏;《普安建陰題壁》攀還(2)刪山合用1次:《落花落》還攀間環
10.冬部(《廣韻》冬宋,鐘腫用)(1)鐘獨用2次:《采蓮曲》茸重;《銅雀妓二首》其二重容縫松
11.寒部(《廣韻》寒旱翰,桓緩換)(1)寒桓合用2次:《羈游餞別》干寒歡難;《江亭夜月送別二首》其二端寒
(三)入聲韻
1.薛部(《廣韻》薛,屑)(1)薛獨用1次:《倬彼我系》哲轍烈拽(2)薛屑合用1次:《寒夜思友三首》其二切別
2.葉部(《廣韻》葉,帖)(1)葉帖合用1次:《春日宴樂游園賦韻得接字》浹葉牒接(2)帖獨用1次:《采蓮曲》疊頰
3.沃部(《廣韻》燭,沃)(1)燭獨用1次:《寒夜思友三首》其三曲綠
4.月部(《廣韻》月,沒)(1)月獨用1次:《采蓮曲》歇月
5.鐸部(《廣韻》鐸,藥)(1)鐸獨用1次:《落花落》漠閣幕
二、王勃詩韻部分析
通過分析,知王詩用韻基本符合《廣韻》和王力先生《漢語語音史》隋-中唐音系。但祭齊合用、元桓合用、脂微合用、職業合用、侯魂合用這幾種現象與之不符。下面分別加以分析:
1.祭齊:《廣韻》《漢語語音史》隋-中唐音系齊獨用。王詩中祭齊合用的《倬彼我系》押韻字為弊澨閉殪。前兩字《廣韻》中為祭韻,后兩字屬齊韻,出韻。但在《漢語語音史》魏晉南北朝音系中,在祭部中剛好包括了切韻的齊薺霽。在其去聲中正好有閉殪字。即在魏晉南北朝,閉殪屬祭部,到《切韻》《廣韻》時分到了齊部。因而我們的結論是:王詩在這里的用韻符合魏晉南北朝音系。
2.元桓:《廣韻》隋-中唐音系元魂痕同用,寒桓同用。元桓合用的《春莊》押韻字為園(桓)喧(元),出韻。但王氏漢代音系中,有且只有元部中包括了切韻桓部。即切韻桓部字皆由此分化。由此我們得出結論:王詩在這里的用韻居然是與漢代音系相吻合的。
3.脂微:《廣韻》隋-中唐音系之脂支同用,微獨用。脂微合用的《落花落》押韻字為帷(脂)歸(微),出韻。但王氏漢代音系微部中,包括了切韻脂部合口(大部分)。而帷字在《廣韻》中剛好為脂韻合口字。王詩這里的用韻是符合漢代音系的。儲泰松說:“是時間上看,四韻(支脂之微)相混始于太宗李世民,不過整個初唐還不多見。”1現在看來這一觀點有正有誤。正確的是初唐時期確實存在脂微相混的情況。羅立方經過分析認為:“把支脂之微歸為一部,符合當時的語音實際。”2也是另一個佐證。錯誤的是,脂微相混古已有之,非始于太宗李世明。
4.至于職韻與業韻,侯韻與魂韻,估計這里是方言現象或者確實出韻了。
三、王詩用韻特點
1.王詩用韻27部,盡管其時律詩尚未發展成熟,但其詩歌用韻還是嚴守功令,基本符合《廣韻》和王氏隋-中唐音系韻部同用獨用規定。
2.偶有與《廣韻》和王說不合者,在王氏《漢語語音史》的漢代或魏晉南北朝音系中也大都能找到依據。作為過渡時期詩人,王勃詩歌用韻有一些還合于魏晉南北朝時期語音甚至漢代語音。這反映的可能是初唐時期的實際語音或方言,也有可能是王勃本人的刻意仿古。
3.王詩用韻較多使用兩讀字,據本人統計,有15首詩存在兩讀字入韻,占王詩相當大的比重。這些兩讀字所屬的韻不同,在分析詩歌用韻時,我們不能僅根據意義推斷用韻字的讀音,從而判定詩歌出韻,還應以整首詩用韻情況為參考依據,取合韻的讀音。這也可以看出王詩在取韻上是相當靈活的。
【參考文獻】
[1]王力著 漢語語音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年第1版
[2](唐)王勃 著 (清)蔣清翊 注 王子安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年第1版
[3]明銅活字本 唐五十家詩集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年第1版
[4](清)彭定求 等編 全唐詩第三冊 中華書局2008年第1版
[5] 陳才.李世明詩歌用韻考.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1期
作者簡介:
吳緒虎(1986-),男,湖北荊州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漢語言文字專業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