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借鑒國內外開放學校體育場館的有益經驗,先開放、再規范,在開放過程中去解決問題,而不應以干擾學校工作等理由,隨意將眾多健身者拒之門外。對此,本文就國內外體育設施開放進行了理論綜述。
【關鍵詞】國外;國內;學校體育設施;開放狀況
1 問題的提出
與此同時,開放學校體育設施引發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用于維護、管理及更新體育設施的資金來源;對正常教學秩序的影響;安全責任事故風險的承擔;政府支持經費的來源、管理機制;社區如何發揮協助管理的作用等等。因而,在對未來我國體育設施對外開放中,加強對國內外體育設施總體開放狀況進行理論總結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2 國外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研究現狀
在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問題上,國外一些體育發達國家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并著手付諸實施。日本早在1962年就開始制定學校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文部省從1971年開始對開放體育場地設施的學校進行經費補貼;1973年增加了管理人員和指導人員的補助費用;1976年對全國1000所開放體育場地設施的學校的管理人員進行經費預算并納入國家補貼范疇;到1989年,全國有99%的市鎮村開放了公立學校的體育設施(小學、初中、高中),其中包括開放了80%的體育館、80%的運動場、近40%的游泳池和近30%的網球場。另外,國立大學也應當地群眾的需求,積極向社會開放體育設施,并開設了體育運動講座。
現在的英國,已經將具有多功能運動設施的活動場地提供給學校和社會共同使用,學校從上午九時到下午四時有使用設施的優先權,晚上、周末和假期則優先向社區開放。
美國政府歷來重視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多數學校都有完善的體育設施。全美學校體育設施不僅完全能滿足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之用,許多還向社會開放。開放時間一般為下午5點至晚上10點和周六、周日。
俄羅斯由于在前蘇聯時期完成了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因此大中型城市各類體育場館較多,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場館對外開放,因此社會上對學校體育場的需求并不大。俄羅斯的大學除網球場、游泳館這類條件較好的運動場館由于維護費用高需收取一定費用外,對于想到學校體育場鍛煉的人沒有限制,但前提是他們絕不能干擾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在莫斯科,學校附近的居民也早已把到學校內進行鍛煉看成是生活習慣,學校的體育設施資源共享已經成為莫斯科市的社會傳統。
雖然學校已構成了社區體育場地設施的一支有生力量,但也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在關于學校體育設施資源是否與社會共享的問題上持不同觀點。例如韓國,盡管就目前學校體育設施資源狀況而言,韓國已相當完備,有大運動場、網球、排球、籃球、乒乓球、體操、羽毛球、柔道、跆拳道場等,但在開展全民體育鍛煉和體育比賽中,韓國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學校與社區體育資源各司其職,學校體育設施不向社會開放。究其緣由,主要歸結為三大原因:韓國認為一是學校體育設施是專門為學生而設立的,是學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的體育教育應與社會的體育鍛煉和比賽相區別,不能等同;二是社區的大眾體育設施十分完備,不必要進行資源共享;三是大眾體育主要體現在公益性上,而學校體育主要體現在教育性上,管理體制不同,資源歸屬不同,應發揮其各自作用,將公益性與教育性分開。
由于國外有關方面的實踐經驗是以本國人文地理為背景,以本國體育教學教育實際情況為依托的,因此,我們只能對這些成果進行認真借鑒和合理吸收,取其所用,而不能全盤認定,盲目亂套。
3 國內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研究現狀
在我國國內,關于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問題由來已久。至1995年國家體委就下發了《關于公共體育場館向群眾開放的通知》,鼓勵、倡導有條件的學校向社會開放體育場地,以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健身需要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頒布以后,國內體育教育家們越來越重視對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的研究,一時間,針對地方、全國各高校、中小學的體育設施的現狀以及開放的現狀、模式、對策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出來。這些研究成果為我國學校體育設施對外開放提供了大量的理論參考。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此事并沒有引起社會各界足夠的重視。絕大部分學校對此持觀望態度。矛盾因而產生,一方面是日益高漲的健身熱潮對體育設施資源的大量需求,而另一方面卻是某些不斷改善的優良的中小學運動資源出現閑置浪費現象。許多理論成果未能得到真正的實踐。
通過對這些研究成果的分析發現,目前組織開放的形式主要有三類:(1)學校自主開放,獨立管理,此類形式占開放學校數94%左右;(2)依托一定的組織(俱樂部、學區組織等),局部分片統一管理,此類形式占開放學校5%左右。上海、浙江等地都有類似的實踐,較為典型的實例是杭州市江干區閘弄口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依托轄區五所學校的體育設施和體育專業人才,創辦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從而實現學校體育設施開放,成效顯著;(3)由一行政部門或社會組織牽頭,同一縣市行政區內實行統一管理,此類形式占開放學校數的1%以內。較為典型的實例是深圳市羅湖區體育總會每年付給學校16萬元,與中學簽訂了一個為期10年的學校體育場的經營權合同,學校體育場由羅湖區體育總會來經營。與此同時,這些研究成果在對我國中小學體育場館開放研究中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對問題的研究沒抓住根本問題。現有的研究只是就場管開放率低來研究一些表面上存在的問題,就問題研究問題,并沒有抓住影響中小學場館開放的根本原因;(2)結構松散,缺乏理論支撐在各地的研究中沒有一條貫穿全文的的主線,能夠形成學術論文進行系統性研究的文章很少,大部分都是以報道的形式出現的,更談不上理論性的研究,學術性不強;(3)過分強調客觀,忽視主觀因素。在各地為數不多的研究中,對于影響學校體育場館開放的原因大都傾向強調客觀因素,如學校體育場館條件達不到標準,經費沒有保證,缺乏管理規則,而忽視了人的因素,人是一切事物的主體,所有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政策執行者對于政策的執行力度。
【參考文獻】
[1] 鮑海濤,對沈陽市中學體育場館社會開放的可行性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 2005, 27(3): 20-22.
[2 王玉立,常生,等,中學體育場館開放利用的現狀與對策[J],體育學刊,2003, 10(1): 98—100.
作者簡介:俎建生(1961.6--),男,河南許昌人,大專,體育技師,研究方向:體育場地設施建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