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紅
【摘要】多媒體介入教學領域,特別是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語文;多媒體應用;課堂教學
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方面,傳統的語文教學的確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功不可沒。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語文教學也有其弊端,如:缺少生動形象的直觀性,學生感到枯燥單調、不感興趣。而多媒體技術恰恰能夠彌補這一不足,它集聲、文、圖、形于一身,具有直觀形象、活潑生動、時代感強、信息量大、交互簡便等特點。確切地說,多媒體教學是以多媒體計算機、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投影儀等硬件設備為平臺,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課件)開展課堂教學的一種計算機輔助教學形式。可以說,多媒體介入教學領域,特別是給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一、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睗夂竦膶W習興趣,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刺激學生學習的最有力的因素。傳統教學主要是通過教師“傳道、授業、解惑”,即教師將自知的知識、經驗、技能,憑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學參考書、一支粉筆、一張嘴,傳授給學生。由于其課堂容量小,一節課下來,學生所得并不多。年復一年,形式照舊,枯燥單一,學生往往產生厭倦情緒,這自然會影響學生的成績。多媒體的出現,給傳統的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教學,憑借其形象性、趣味性、新穎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可以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化呆板為生動,圖、文、音并茂,形象生動,色彩逼真,可以對人的視覺、聽覺、甚至心理觸覺產生全方位的綜合刺激,這很適合學生的接受特點,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增強教學效果,這是一個口才絕佳的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口干舌燥,歇斯底里也力所不能及的。
二、運用多媒體可以啟發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痹谡Z文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的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的靈感。在講解課文時,采用多媒體啟發學生的想象力,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音樂,從而使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利用多媒體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語文教學是美的事業,把語文教學變成最優化、富有美感效應的藝術,才能使學語文變成學生鑒賞美、創造美的活動。語文教學的審美感知力既要求對色彩、音韻、節奏、結構等形式因素有敏銳感知,更要求以豐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靜止的文字,轉變為鮮明可感的形象,因為“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現”。多媒體計算機將無聲的語言和有聲的口頭語言及形象的直觀畫面結合在一起,為語文教學提供帶有極強感情色彩的形、音、義統一的信息集合體,學生的各種感官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從而撥動學生“趣”的心弦、“美”的情感,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語文學習,在“視”中感受形象美,在“聽”中感受音韻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正是多媒體教學將圖、文、像有機地結合,形成情景交融的學習氛圍環境,叩擊心靈、營造心境,將學生引入審美軌道產生強烈的審美共振。
四、跨越時空界限,擴大課堂容量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教師有時要花很多時間進行板書。而多媒體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將教學內容生動地再現于課堂,還可以導入大量的課外知識或閱讀材料,使課堂容量增加,拓展學生在單位時間所獲取的知識和信息量,從而加速信息的傳遞,提高教學效率。
多媒體教學大大活躍了語文課堂,為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體現出教學手段的新穎性。但是世界上任何新生事物都不可能是完美無缺的多媒體也不例外。筆者結合自己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體會,感到語文多媒體教學的不足有以下兩個方面:
1、用做課件代替備課,以多媒體演示代替上課,忽視了師生之間的交流。
語文教學中,要奏好“發展與完善學生人性”這支主旋律,就必須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應用自己的個性魅力去感染學生,征服學生,激活學生思想的火花,形成情感交流和思維碰撞,從而達到教育目的。而在多媒體教學中,網絡成了強大的教學支撐,教師們不再重視三筆字、朗誦等基本功訓練,因為不需要,也因為在信息化教學中,動動鼠標就可以達到。還有一些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搜索資料、整合素材、設計并制作課件上。而在上課時,又忙于指令計算機,按設計好的程序進行操作解說。學生只顧盯著多媒體畫面,按一定步驟進行思考學習。這種濫用多媒體的現象,使學生對老師缺少了解,缺少感動的回應,也使本應生動活潑、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變成了人與機器設備間冷冰冰的對話。
2、看似精彩的設計,單一固定,扼殺學生的想象思維力。
語文教學注重的是以閱讀為基礎,讓學生在對文本的欣賞和再創造,在與作者的“共鳴”中,激起自身的情感體驗。而每個學生因生活環境、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不同,會對文本產生不同的理解,正所謂“有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在過多使用多媒體的教學中,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總被限定在教師設計的課件中,把生動的藝術形象地固化在簡單羅列的圖片、動畫和教師事先做好的文本解讀上。其結果把本應是內容活潑豐富,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變成“唯老師理解獨尊”的一言堂。毫無疑問,多媒體,這個視聽時代的產物,有時是無法代替我們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它在很大程度上引發了學生思考的惰性,扼殺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任何傳統與現代的教育教學手段都有它自身的優勢,在我們有了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時,千萬不要一棍子將其他手段打死。相反的,我們要善于汲取其他教學手段的成功經驗為我所用,教學手段的先進并不等同于教學思想的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