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摘要】隨著山東省旅游業的逐步發展以及游客消費經驗、消費水平的迅速提高,對于旅游產品的要求出現了空前的提升。為了適應歷史演進的規律,逍遙游作為當前市場高層次旅游產品的設計理念,逐漸浮出水面,它指的是在游客高消費能力和產品高開發能力支撐下,深入體現人本主義,充分滿足旅游參與個體的基本利益,從而實現旅游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旅游設計理念。傳統旅游目的地經過長時間的發展,成為山東省旅游業格局的支柱力量,同時也形成了當前獨特的發展慣性,論文結合曲阜當前的現狀,提出了傳統旅游目的地“逍遙游”的開發策略。
【關鍵詞】山東省;傳統旅游目的地;逍遙游;開發策略
隨著山東省旅游業的逐步發展以及游客消費經驗、消費水平的迅速提高,對于旅游產品的要求出現了空前提升。為了適應歷史演進的規律,逍遙游作為當前市場高層次旅游產品的設計理念,逐漸浮出水面。
一、逍遙游概念界定
逍遙游指在游客高消費能力和產品高開發能力支撐下,深入體現人本主義,充分滿足旅游參與個體的基本利益,從而實現旅游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旅游設計理念。逍遙游理念是在對中國傳統文化深入挖掘的基礎上提出的,以充分協調滿足游客、開發者、本地居民等參與個體之間利益為主要目標,最終實現旅游促經濟發展、促社會和諧的目的。
二、曲阜旅游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 發展現狀
(1)旅游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旅游產業鏈條逐漸增長
1990年以前,曲阜只有闕里賓舍一家涉外旅游飯店316個床位,2002年以后,杏壇賓館、旅游賓館、曲阜大酒店、郵政賓館等酒店相繼開業,從事對外接待的飯店增加到10個共1800個床位。1990年以前,曲阜只有國旅一家旅行社,到2005年增加到24家,旅游車輛、旅游餐館、旅游娛樂設施也大量增加。旅游產業鏈條上下延伸,逐漸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御書房、金龍閣等一大批依托文物資源的文化企業應運而生,開發旅游特色產品達20大類300多個品種,文物復仿制品、拓片、古典書籍等文化產品年銷售額逐年上升[3]。
(2)旅游資源開發力度加大,景區類型多樣化逐漸形成
經過改革開放后的多年不懈努力,曲阜在旅游景區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現在逐步形成“三孔、四山、兩城”,努力改變長期以來曲阜游僅限于“三孔”游的尷尬境地。此外積極開發演藝業,編排大型歌舞《杏壇圣夢》、明故城開城儀式等,目前已經形成了“一天一場大戲(杏壇圣夢)、一周兩場儀式(開城儀式)、一月八次祭孔(祭孔樂舞和魯國古樂)、一年兩度慶典(修學旅游節和孔子文化節)”的景區演藝格局。另外陸續推出了孔子家鄉休學旅游、孔子周游列國游、孔廟拜師游、尋根朝敬游、孔府美食游、書法碑刻游、古典婚俗游等一批極具吸引力的旅游產品。自1984年以來,每年9月26日至10月10日舉辦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活動豐富多彩,文化品味高雅,特別是2007年孔子文化節影響力更為空前,被稱為最能體現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旅游節慶活動。
2. 存在問題
(1)旅游資源優勢難以全面發揮
“三孔”是儒家文化、貴族生活、家族墓地的物質載體,其建筑、碑碣、古樹、墓冢、石儀檔次高、數量多、內涵豐,確系“圣潔之物、陽春白雪”。但這些“靜”和“死”的圣潔之物難以與游人對接、溝通,在大眾游客眼中,許多房子、碑碣、門坊雷同,且一幅冷面孔又區分不出差異,難以產生興趣;為了保護文物,各個門窗亭閣都予以封閉或加了欄桿,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游客與游覽內容之間的交流程度,對于游客理解景區,喜歡景區具有一定的阻礙作用,也造成世界級景區難以讓游客得到世界級的文化享受。
(2)區域社會文化優勢難以成為旅游環境優勢
曲阜在近幾年旅游業發展過程中,由于管理力度不夠和本地居民的一些無序經濟行為,以及一些媒體報道的放大作用,在社會上出現了“不堪回收再看曲阜”的輿論,使曲阜作為儒學之都所應具有的深厚文化優勢難以轉化成為旅游環境優勢而吸引游客,也減少了游客從社會環境的角度去理解儒家文化的機會,相對較壞的社會文化環境也在游客和本地居民之間建立隔閡,對于曲阜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挑戰[3]。
三、山東省傳統旅游目的地—曲阜逍遙游開發策略
1. 深度開發策略
深度開發策略是曲阜逍遙游開展的重要基礎,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以科學發展觀為依據深入挖掘儒家文化的精華,使游客能在短暫的游玩過程中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增加游客體驗,加深人們對于儒學的認識,從而擴大曲阜的影響力。具體操作可與相關的研究結構合作如大學或科院院所進行儒學深度研究。其次,加強地方文化特色展示方法的研究。曲阜作為東方圣城文化底蘊深厚,陽春白雪,但無形與游客之間的距離拉大,使游客難以在短時間內理解曲阜的文化底蘊,感受圣城意境。具體操作可以與相關規劃設計機構合作進行展示方法的改進。最后,擴大旅游用地規模,增加地方文化展示項目,減少旅游用地與居民生活生產用地之間的矛盾。游客在曲阜逗留時間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游客的活動空間狹小,除三孔是十分明顯的旅游用地,專屬于游客的活動空間以外,其他的地方均被本地居民以及一些事業機構的生產、生活設施所占據,機動車道緊貼三孔周邊,加上機動車輛無孔不入的侵入,很大程度上減少了游客所能進行活動的空間,也破壞了旅游氛圍,減少游客逗留時間。因此應減少旅游用地與居民生活、生產設施用地之間的矛盾。隨著新市區的開發當前應積極的搬遷在明故城中的事業單位,逐步減少明故城中非旅游用地的比例。同時要限制機動車的行駛空間,當前城內非旅游用地所占比重較大,因此可在明故城的西、北留幾個城門為居民所需機動車專用通道。隨著非旅游用地逐漸減少最終使明故城成為一個完全的步行城。
2.適度有序策略
曲阜旅游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強大的發展慣性,發展逍遙游,打造游客滿意的旅游目的地,必須調整當前的發展策略,采取適度有序的發展策略。首先調整旅(下轉第234頁)(上接第233頁)游產品開發方向,曲阜市主要的旅游資源為世界文化遺產,因此不可能進行物質景觀上的改變,但物質景觀所蘊藏的深厚文化難以被游客所欣賞和體驗,資源優勢難以發揮,因此要轉向注重“軟”方面的建設和發展上來,將“儒文化”活化。當前應重點進行明故城城內“儒文化”氛圍的營造,使孔廟祭祀化、孔府生活化、孔廟故事化,而不應重點進行其他產品的開發,如“四山”等的開發,盡最大力量減少與儒文化無直接關系旅游項目的開發建設,擴大儒文化的影響范圍,延長儒文化鏈條,塑造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旅游目的地,使曲阜形成名副其實的“圣城”。其次,調整曲阜市發展的目標定位,當前的經濟發展水平下,曲阜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把旅游業的收入提上去,只可能把自己定位為以濟南或泰安市為旅游依托地的游客,進行串珠狀旅游時一個必去的著名景點,因此當前在進行旅游業開發中,不應執行缺少針對性易于分散財力的“一攤子式”建設思路。同時產品開發中也不應使各方面旅游產品均全面發展,因為曲阜當前難以勝任旅游依托地的作用,當前主要集中在“儒文化”的擴展性開發上,新開發內容或為儒文化的活化或為儒文化的分支,短期目標應定位為發展成一個具有國際知名度的精致而著名的景點。最后,加大曲阜市旅游業營銷力度,受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限制,在市場營銷方面投資力度不大,難以形成轟動效應,造成旅游形象老化、單一[4],使曲阜當前儒家文化開發的成果難以展現在游客面前。但隨著傳統文化的回歸,以及國家對儒家文化重視程度加強,輿論媒體對于曲阜的關注度近幾年迅速提高,特別是中央衛視近幾年對于孔子文化節的連續報道,加上近期孔子教育獎的頒發,使世人對曲阜的關注程度提高,因此當前可積極利用好孔子文化節及相關事件所引起的轟動效應最大限度的展現曲阜,展現儒家文化。
【參考文獻】
[1]徐京.世界旅游業發展趨勢與泛北部灣區域旅游合作的思考[EB/OL].(2009-4-16).http://www.bbw.gov.cn/article.phpid=1994
[2]何志鈞等.“狂歡”與“逍遙”———巴赫金狂歡化詩學與莊子逍遙游思想異同比較[J] [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86-91
[3]韓鳳舉.曲阜旅游業發展戰略研究[D].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15~20
[4] 武傳震.論弱經濟支撐力下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發展研究—以曲阜為例[J].旅游論壇,2008,(2):252-255
作者簡介:王佳(1981.11--),女,漢族,山東青島人,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