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平
消化性潰瘍是目前最常見的消化性疾病,其發病機理主要是由于粘膜的防御因子與攻擊因子失衡。臨床治療藥物繁多,近期療效尚好,遠期療效較差。我院消化內科根據多年臨床經驗,運用中醫理論研制出潰瘍散,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并系統進行了臨床觀察,取得較好療效,現報告如下。
病例選擇十二指腸潰瘍150例,胃潰瘍90例,均經胃鏡檢查證實胃及十二指腸球部有活動性潰瘍存在,按就診順序分為十二指腸潰瘍治療組75例和對照組75例;胃潰瘍治療組45例和對照組45例(排除:①有心肝腎等嚴重疾病及其功能嚴重障礙者;②和并有其它合并證者;③潰瘍已經癌變者;④未能按規定用藥.無法判定療效的患者)。兩組在年齡,性別大致相同,具體見表1。

表1 患者平均年齡比較
2.1 潰瘍散的處方與制法 處方:海螵蛸3.5 kg,雞內金2 kg,蓽茇 0.5 kg,木香1 kg,拂手1 kg,碳酸氫鈉3 kg,浙貝母1 kg,干草 1 kg。
制法:取海螵蛸,雞內金,蓽茇,木香,佛手,浙貝母,干草粉碎,與碳酸氫鈉混合,過6號篩即得。
2.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給與潰瘍散,2次/d,6 g/次,飯前30 min溫開水沖服;十二指腸潰瘍對照組給與奧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1周后改為1次/d;胃潰瘍對照組給與膠體果膠鉍膠囊每次120 mg,三餐前及睡前30 min服用[1]。均1個月為1個療程。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幽門螺桿菌陽性者均接受Hp根除治療1周,方案如下:奧美拉唑腸溶片20 mg,2次/d,阿莫西林膠囊 500 mg,4 次/d,甲硝唑片 400 mg,3 次/d[1]。治療期間均不使用其它藥物,戒除煙酒,忌食辛辣,厚膩之品,保持心情舒暢。治療結束后復查胃鏡,總結療效。
2.3 療效標準 按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療效診斷標準》[2]。痊愈:癥狀全部消失,胃鏡探查潰瘍消失;好轉:癥狀部分消失,胃鏡探查部分愈合;無效:癥狀未改善或加重,胃鏡探查未愈合或加重。痊愈與好轉合計為有效。
快速尿素酶試驗:陰性為Hp根除,為有效;陽性為Hp未根除,為無效。
2.4 統計學方法 用χ2檢驗
3.1 潰瘍愈合情況 十二指腸潰瘍治療組有效68例,無效7例,潰瘍愈合率90.6%;對照組例,有效64例,無效11例,潰瘍愈合率85.3%;胃潰瘍治療組有效41例,無效4例,潰瘍愈合率91.1%;對照組例,有效39例,無效6例,潰瘍愈合率86.7%。兩組潰瘍愈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臨床觀察療效比較

表3 治療后HP根除情況比較
3.2 根除HP情況 十二指腸潰瘍治療組HP陽性72例,有效64例,無效8例,HP根除率88.9%,對照組HP陽性70例,有效53例,無效17例,HP根除率78%;胃潰瘍治療組HP陽性37例,有效34例,無效3例,HP根除率91.9%。對照組HP陽性36例,有效26例,無效10例,HP根除率80%;兩組HP根除率比較,治療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消化性潰瘍屬于中醫胃脘痛范疇,其發病與情志、飲食、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因脾胃虛弱加之情志不遂,肝氣郁結,橫逆犯胃;或飲食不節,復傷脾胃,導致脾胃氣機失常,脾胃氣弱則血行無力,肝氣郁滯,則血行不暢,脾虛日久,則陽虛生寒,氣血凝滯,肝郁日久可以化熱,熱則血結。可見虛、郁、寒、熱皆可致本病。本病的主要病機是脾胃虛弱,血分瘀阻,膜絡失養,以致肌膜潰瘍難愈,現代醫學認為消化性潰瘍的發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胃酸分泌過多及胃黏膜保護作用減弱等因素有關,胃、十二指腸黏膜的侵襲因素與黏膜自身防御-修復因素之間失去平衡是導致消化性潰瘍發生的關鍵。正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在根除HP的同時,選用海螵蛸收斂止血,治酸止痛;碳酸氫鈉中和胃酸減輕疼痛;木香健脾消食;佛手舒肝理氣,和中止痛,破積;雞內金消積滯,健脾胃,生肌收口;浙貝母清熱潤肺,開郁散結;干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調和諸藥。潰瘍散功在舒肝理氣,健脾益氣和胃,制酸解毒斂瘡。有效地促進了潰瘍愈合,孫俊等[3]從肝脾論治消化性潰瘍進行了探討。另外與對照組相比價廉,副作用小,患者樂意接受。有關預防復發有待進一步觀察。
[1]姜遠英.臨床藥物治療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6):220-228.
[2]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癥療效診斷標準.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6.
[3]孫俊.趙國平.從肝脾論治消化性潰瘍的探討.陜西中醫.2009,30(1):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