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小洪

4個月內兩次提息,意味著韓國要放棄近年來為應付金融危機而實行的寬松貨幣政策,轉而推行緊縮的經濟政策。
今年7月初,韓國央行在凍結了基準利率17個月后,將基準年利率從2%提高到2.25%。11月16日,在相隔4個月后,再次將基準利率調高至2.50%,上調了0.25個百分點。
4個月內兩次提息,意味著韓國要放棄近年來為應付金融危機而實行的寬松貨幣政策,轉而推行緊縮的經濟政策。這也是韓國實行“退出戰略”的體現。
世界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2年多,韓國的貨幣政策可以說張弛有度,收放自如。
在美國雷曼兄弟公司破產的前夜,2008年8月,韓國還在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經濟的主旋律還是防通脹,基準利率高達5.25%。很快,美國次貸危機席卷全球,各國經濟哀鴻遍野,對外依存度非常高的韓國經濟首當其沖。
短短一兩個月,韓國各種經濟指標全部亮起紅燈:股市慘跌、匯率直線下降、外資紛紛逃離、外貿10多年首次出現逆差、消費者心理受挫、國家信用等級下降等等。2008年第四季度,韓國經濟增長竟為負的5.1%。
面對一片蕭條,韓國政府果斷實行了擴張的經濟政策以救市。
先是金融手段。從2008年9月到2009年2月,韓國連續6次降低基準利率,從5.25%降到2%。如此低的基準利率維持了17個月不變。
其次是財政措施,迅速實行了刺激經濟的對策,主要是擴大政府公共支出。像美國政府投入7000億美元、中國政府投入4萬億人民幣一樣,韓國政府從2008年10月到2009年底,共投入33萬億韓元(近300億美元),相當于2007年韓國GDP的3.7%。
事實證明,韓國政府救市政策效果顯著。2009年第一季度,經濟滑坡就觸底了,第二季度則強勁反彈。2009年全年,全球除中國印度等幾個新興經濟體外,歐美等主要經濟發達國家,經濟幾乎都是負增長,韓國竟出現了正增長(0.2%)。進入2010年,韓國經濟繼續高歌猛進,經濟增長率有望達到6.2%,為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最高增長紀錄。
然而,韓國經濟景氣繼續趨好,國際上也有要求韓國政府進一步提高基準利率,讓韓元升值,實行完全退出戰略的壓力。可是,韓國政府并沒有盲目樂觀,更沒有屈從外部壓力。
韓國貨幣當局考慮到,雖然該國和以金磚四國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一樣,很快成功地擺脫了金融危機。但這時還不能實行完全的退出戰略,因為美國經濟恢復得并不好,加之南歐幾國主權債務危機的出現,外部經濟形勢對韓國這樣一個高度外向型經濟來說影響甚大。因此它沒有持續提息,而是連續4個月凍結了基準利率。
然而到了9月份,韓國CPI上漲到了3.6%,10月上漲到4.1%。
蔬菜和海鮮價格的上漲帶動了物價指數上漲。蔬菜、水果、海鮮等51種食品構成的新鮮食品指數同比上升了49.4%。特別是白菜和蘿卜同去年10月相比分別上漲了275.7%和261.5%。韓國主管物價的官員說,“在物價上漲的因素中,農畜產品占到了一半”。
在這種情勢下,韓國貨幣當局終于第二次提息,向市場發出了收緊銀根的信號,以對抗日益明顯的通貨膨脹。
據專家預測,央行加息后,銀行等金融公司也可能上調貸款利息,這將給家庭和企業造成利息負擔,也會給整個經濟帶來不少的沖擊。為此,韓國央行宣布,將為支援中小企業的總額限度貸款利息維持在1.25%的水平。
11月16日的提息,標志著韓國的通貨政策從“寬松”轉向“緊縮”。韓國金融通貨委員會也在當天發表的《通貨政策方向決定》公告中,自2009年4月以后的20個月首次刪掉了“寬松的通貨政策”的字眼。這被解釋為,央行今后還有可能進一步調高利率。有專家認為,“如果物價持續動蕩不安,也有可能明年1月再次調高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