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樂韻
11月15日以后,我們用五味雜陳的心情來審視城市森林的高度。城市越來越高的同時,生活怎樣才能越來越好?
中國城市化發展以加速度的方式進行著。隨著大中型城市人口日益膨脹,土地資源越來越金貴,“垂直向上”成為必然趨勢。城市拔節的聲音隆隆不斷,摩天大樓互相超越,爭先恐后地沖破城市天際線,紀錄榜單的刷新頻率也越來越快。
以上海為例,2008年,492米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取代1999年建成的上海金茂大廈,成為我國內地最高建筑;然而很快環球金融中心也要退居第二——在建中的上海中心大廈主體建筑結構高580米,預計于2014年竣工,屆時將成為中國第一高樓。
上世紀60年代起,西方國家、日本掀起了關于“垂直城市”、“空中城市”的討論,開發城市的“上半身”,即把城市要素包括居住、工作、生活、休閑、醫療、教育等一起裝進一個巨型建筑體。這種結構擁有龐大的體量,超高的容積率,驚人的高度,少量的占地,爆炸性的居住人群。但限于當時的技術條件和經濟水平,構想只是留在圖紙上。
熱烈討論了40多年后,“垂直城市”終于有了現實參考。今年初,世界第一高樓迪拜“哈利法塔”落成:樓內有七星級酒店、大型購物中心、餐館、健身房、俱樂部、豪華公寓、辦公區域,第158層還設有清真寺。類似“垂直城市”還有目前在建的倫敦夏德大廈,其中包含了兩座冬季花園。
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總建筑師邢同和認為:“垂直城市是城市化的發展方向之一,它適合在地少人多的城市開發,是實踐集約化利用土地的最好載體。但同時,垂直城市也隱含著需要解決的矛盾——它可以是天堂,也可以是地獄。”
首先是樓宇功能集中化和安全防范難度提高的矛盾。防火、防風、抗震、反恐等均是不得不考慮的安全問題,其中超高層建筑消防滅火救援已經被定義為一個世界性難題,一個垂直城市的消防系統技術難度更是要比一般建筑翻倍。
邢同和說,高層建筑構件本身需要具有一定耐火性能,同時樓內配備消防電梯、應急照明、自動報警系統等。“現在問題是,很多我們沒有做到,消防通道被占壓,消防門被鎖住了。超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更主要的是從里面解決。”
“像金茂、國際環球金融中心等超高層商務樓內部都安裝噴淋系統,同時安裝了消防綜合數字系統,整幢大樓的面積、人員數量、消防通道、疏散標志等準確位置都能在系統中體現出來。一旦火情發生,系統就會自動報警,通過數據分析判斷火勢蔓延趨勢,系統地組織人員安全地逃生。不過,鑒于造價太高,高層民用住宅目前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其次是城市密度和生活質量的矛盾。“高樓多了,樓宇之間的空氣流通會受到影響,路面交通產生的污染混雜其中。現在法國、日本等國家提出開發地下交通,把地面用于綠化。美國有些城市也開始拆除高架,因為垂直城市中高架本身攜帶著很大的汽車污染。”還有一個矛盾是,垂直城市要求配備自給自足的智能生態系統,以太陽能為主要能源,水和垃圾可以循環利用,國外一些高層建筑中實施垃圾分類粉碎,通過管道直接處理掉。但是如今,我們的技術似乎還無法支撐。
不久前,在上海舉行的城市未來與人類和生態系統的福祉國際研討會上,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低碳城市研究中心主任李克欣提出過“單元城市”概念。“10年后中國的城市,尤其是新型城市應向單元化發展,以城市農田、城市森林、山體河流為依托,順應當地自然風土,由若干‘聚落單元有機組合而形成的新型低碳城市模式。聚落單元內的常住居民不走出社區,就能基本完成工作、居住、教育、醫療、健身等要素活動,滿足‘安居樂業、持續發展的低碳城市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