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冬平 重慶工商大學
中國加入WTO之后,進出口貿易蓬勃發展,外貿人才缺口大,直接帶動“被列入未來十大熱門行業”——報關業“水漲船高”,因此,外貿行業考試難度最大的全國報關員資格考試報考人數一直居高不下。據海關總署報關員資格考試委員統計,2005年-2008年報關員考試的報考人數每年都超過 20萬,但通過率僅在10%左右。其中2008年全國報考人數為269813人,實際參考人數為127641人,通過人數為8466人,通過率僅為6.6%;2009年全國報考人數也超過了21萬。面對如此嚴格的通過率,很多考生不得不把希望寄托于各類培訓組織和機構上,于是各種報關培訓班趨之若騖,在漫天飛舞的吹噓廣告面前,如何選擇一家負責的實力型培訓機構,才能避免時間、精力和財力的浪費,培訓機構又如何能夠保證培訓質量,做到真正對考生負責、對社會負責,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報關員考試的特征,總結自身多年的培訓經驗,提出了提高報關員考試培訓質量的“6+1”培訓模式,望能夠給相關培訓機構提供寶貴意見,不斷提高培訓質量,提升考試通過率,幫助更多的考生順利通過考試,成功就業,為我國的外貿行業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報關人才。
1.專業性強,專業技術水平要求高。報關考試的專業性強,專業技術水平要求高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報關程序的程序化和復雜化相結合。不同類型的海關監管貨物都有其固定的報關程序,但針對某一具體海關監管貨物,其報關程序的各個環節又存在著繁多而復雜的規范和要求;(2)商品歸類的標準化和協商化相結合。商品歸類的依據是世界海關組織制訂的《商品名稱及編碼協調制度》(簡稱《協調制度》)。據此雖然大多數商品歸類比較容易,但由于商品的種類繁多,很多商品歸類總是模棱兩可。在遇到某個商品歸類難度很大時,海關總署會組織一個由歸類專家組成的商品歸類委員會來開會確定。當專家們意見不一致時,用舉手表決的方式來確定,由此可以看出商品歸類是一項技術難度相當高的業務;(3)報關單填制的規范化和綜合化相結合。報關單填制有其規定的填寫規范,但并非意味懂得填制規范就能填好報關單,其難點在于報關單有些欄目可以從所給的文字資料和相關單據中搜尋到相關信息,但有些欄目則是需要利用綜合實務知識根據已經填寫的相關欄目進行邏輯推理。
2.知識面廣,知識體系復雜。報關考試涉及的內容涵蓋了海關相關法律法規、報關概述、海關管理、對外貿易管制、海關監管貨物、報關程序、進出口稅費及其計算、商品歸類、報關單填制和國際貿易實務等多門學科的知識;雖然這些知識看似毫無聯系,但認真研究就會發現他們之間正是通過千絲萬縷的聯系構成了錯綜復雜的報關知識體系。例如,報關單填制中的成交方式欄目就是由國際貿易實務中的國際貿易術語轉變而來;商品歸類的準確與否將影響進出口稅費的計算;報關概述和海關管理均體現了海關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同海關監管貨物的報關程序將會導致報關單的相關欄目的填寫發生變化等等。
3.教材出版時間滯后,內容每年變化。報關考試的時間基本固定于每年的11月,網上報考時間大約為每年的6月份,而由中國海關出版社修正出版的教材于7月份才出版,顯然,教材拿到手后再開始復習對大多數考生來講時間過于緊張,教材出版時間明顯滯后;另外,由于海關總署每年出臺很多新的法規、規章,報關程序、商品歸類和報關單填制規范等內容每年也在調整,教材內容每年都會發生變化。
4.考試題量大,綜合性強。報關考試整張試卷共有165道小題,共有單選、多選、判斷、綜合實務題、編碼歸類、報關單單選、報關單改錯7種題型,考試時間僅有180分鐘,考生在答題過程中幾乎沒有思考時間;雖然每道小題分值小、分布卻廣,涵蓋了教材的大部分章節,且通過對2008年和2009年的試題分析來看,出題思路靈活,加大了對考生利用多個知識點進行綜合分析的應用能力的考察力度。
5.考試得分難,考試技巧要求高。報關考試得分難一是由于題量大、涉及面廣、時間緊張造成,例如多選題部分考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對考生掌握知識點的熟練、準確程度要求較高,考生倘若掌握不熟練是非常容易失分的。二是由于其獨特的題目要求,使得很多缺乏作題技巧的考生大量失分。例如判斷題的評分標準是“答對得,不答不扣分,答錯倒扣分”,這與其他題目的要求是不同的,很多考生要么沒搞清楚答題要求,要么是由于思維慣性導致本該少失分的題目雙倍失分;再如商品歸類題目要求是“把所查詢的8位編碼相加得到二位數再添到答題卡上”,這就要求考生不僅要查對還要算對。因此考生必須掌握相應的考試技巧。
基于對報關員考試特征的深入剖析,筆者認為確保高質量培訓效果的報關考試培訓方法或模式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嚴格選拔培訓講師。選擇優秀的培訓講師是保證培訓效果的首要和必要因素。只有具備了優秀的培訓講師,才能確保整個培訓模式有效運轉,在選拔報關培訓講師時,關注的不應是“名氣大”、“海關官員頭銜”等廣告吹噓因素,而應重點考察其是否具備下列素質:(1)具有“三心二感”,即責任心、耐心、細心和責任感、幽默感;(2)熟知報關整體知識體系和編碼書結構;(3)參加過報關員考試,具備報關員證,熟悉報關員考試的特點;(4)了解報關實踐業務流程,具備報關實際操作能力;(5)能夠獨立勝任報關員全部課程的授課,保證學生學習的系統性和連貫性;(6)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能夠迅速抓住教材每年的變化,及時更新教學內容;(7)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獨立編寫授課講義,對真題進行深入研究,不斷探索報關培訓的高效方法;(8)具有較強的感召力,能夠不斷地進行激勵性的教學。
2.優化重組培訓內容。報關員資格考試教材的內容設計和結構安排缺乏一定的邏輯性,給毫無報關知識基礎的學員的學習帶來一定的障礙,例如“轉關申報程序”在教材第三章“海關監管貨物報關程序”的最后一節,而在本章的第三節“保稅加工貨物的報關程序”里就開始運用“轉關”的概念;教材第五章“進出口稅費”和第六章的“進出口貨物報關單填制”均涉及到的國際貿易術語卻被安排在第八章,類似的缺乏邏輯性的結構安排還有很多。可見,教材僅僅是一個參考,它的作用僅僅是呈現了報關考試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培訓講師要在熟知教材所有知識點的基礎上,按照邏輯關系重組培訓內容,制定授課講義,優化整體報關知識結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學到系統而扎實的報關知識。
3.合理規劃課程設置。報關培訓課程的設置應做到“三兼顧”。一要考慮到應試,即熟悉考試規律,掌握考試技巧,成功應對考試;二要考慮工作需要,即要進行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成功就職;三要考慮時間和內容的統一,即要設置合理的課時,讓學員能夠有充分的時間學到扎實的報關知識,并進行相關的實訓。因此課程整體設置可分為“三個大階段+三個小環節”:即精講—總復習—模擬考試三個大階段;精講包含知識講解—單元測試—技能訓練三個小環節,總復習包含串講—專項總結—列提綱三個小環節,模擬考試包含仿真測試—試題講解—做題技巧總結三個環節,總課時應在240課時(40分鐘/課時)以上。
4.靈活變化教學方法。在報關考試的學習過程中,學員極易因內容繁多、枯燥而產生厭學情緒,因此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可靈活采取圖表、圖形展示,聯想記憶、案例,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并結合幽默的語言、聲調、手勢、表情等來綜合表達課程內容,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例如:較難理解的概念和報關程序可以采取圖解的方法;報關程序的具體操作要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不同貿易管制許可證件管理適用的多項商品可采用聯想記憶方法等等。
5.重視教學跟蹤管理。目前社會上許多培訓班幾乎都是開課后“只見到講師,不見教學管理人員”,對學員的出勤、學習情況和滿意度漠不關心,沒有教學評價和教學信息反饋,培訓效果不是很理想。“沒有管理的教學是失敗的教學,沒有管理的培訓是不負責的培訓”,教學和學習其實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配合相應的教學管理,才能及時解決過程中不斷出現的各種問題,順利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在報關培訓的過程中,應高度重視教學的跟蹤管理,具體應包括學生出勤率、缺課學員的查漏補缺、平時測試成績分析、學員意見反饋、學員對講師的評價、講師的課程進度等等。
6.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參加報關考試培訓的學員基本上由在校大學生和在職人員兩部分人群組成,各存在著優劣勢。對于在職人員來說,是否通過考試將直接影響他們的職位提升和工資待遇,因此學習的目的性強,主動性高,但是由于既要工作又要學習,時間比較緊張,精神容易疲倦,記憶力和理解力相對學生群體而言較差;大學生群體雖然時間充裕、精力充沛但缺乏社會閱歷難以感受競爭的激烈,因而學習的主動性和目的性相對在職人員較差。而良好的學習氛圍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能使全班同學受到感染和熏陶,潛移默化地促使全班同學相互學習、相互競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因此良好學習氛圍的營造是必不可少的。在實際的培訓過程中,可采取在職人員經驗交流、分組討論、相互補課、相互點評作業、設置班級標語、建立班級QQ群和同學錄等方式,使班內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共同實現學習目標。
7.固定學員學習場所。基于成本的考慮,目前報關學員的培訓和學習場所大多是臨時租用的教室或會議室,老師和學員上完課必須離開,更有甚者,上一次課換一次教室,有的學員因為頻繁更換教室本來學習積極性就不高,很容易就放棄了。固定的學習和培訓場所,有利于學員之間、學員和老師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利于教學的跟蹤管理,更有利于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這些都將對整個培訓和學習過程產生積極地推動作用。因此,培訓機構應創造條件為學員提供一個固定的學習場所并在培訓之外配備相應的輔導老師,在這里,學員不僅可以參加培訓、自行安排復習、互相溝通和交流,還可以接受輔導老師的指導,及時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每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