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 楊
(作者系北京輔仁致盛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監)
常州創意產業基地通過建立產業鏈型領導班子、建立職業經理人運營管理團隊、“扶改投”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等整體運行模式,相對有效地解決了高新區的“五個缺乏”。
2009年底,常州創意產業基地在全國上百家園區中脫穎而出,被評為全國十佳創意園區,獲得“2009中國最佳創意產業園區獎”。
這不僅得益于其快速的發展——從2008年成立到2010年5月底,創意產業基地已集聚創意企業近400家,形成了創意、創業等五大產業園區——亦得益于其體制機制的創新。
從建立之初,常州創意產業基地就大膽進行體制機制方面的管理創新,通過建立產業鏈型領導班子、職業經理人運營管理團隊、“扶改投”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等,有效地解決了高新區的“五個缺乏”,為創意產業基地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常州創意產業基地是常州高新區內一個具有顯著特色的開發區,融合了常州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常州軟件園和中華恐龍園,重點發展軟件、動漫、網絡游戲、設計服務、文化旅游等產業,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

作為國內軟件、動漫等創意產業起步較早的城市之一,常州創意產業基地在發展初期也遇到了高新區通常面臨的難題。原先基地內幾個園區均是各自發展,但不同程度遇到了發展障礙,是留是棄,如何留,是共性問題還是個性問題,是重點突破還是一攬子解決?這些問題被擺到了領導面前。
在困難面前,常州高新區勇于創新,根據園區發展的實際需要,以開闊的視野與直面挑戰的魄力,首先創造性地整合了產業鏈關鍵環節,以此組建了產業鏈型的園區管委會領導班子。也即打破園區管委會通常的組成成分,創造性地將產業鏈中的幾個關鍵環節引入管理層,建立產業鏈型的領導班子。
常州創意產業基地管委會領導班子,除代表政府的派出機構領導外,還引入了投資公司、產品應用市場和技術引導方等三方代表,并且管委會主任由投資公司代表擔任,確立了以產業發展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促進企業成長為出發點的管理宗旨。
引入投資公司,一方面是引入資金,更重要的是引入管理理念,以資本方對園區運營和產業發展的評價標準與發展思路,引導園區和產業走出一條適應市場規律和經濟運行規律的發展道路。
引入中華恐龍園進入創意產業基地,是真正從市場應用角度盤活了創意產業。動漫產品及相關衍生產品均在中華恐龍園這一大型主題公園中,得以展示、體驗、宣傳、銷售,將產品融入不同的情境中,增強消費者的綜合體驗,以此促進創意產品銷售,這是很好的營銷平臺與銷售渠道,也是產品走向全國的出發點。常州創意產業基地內不少動漫產品獲得了國家嘉獎與國內外市場認可,這些產品的市場試銷正是從中華恐龍園開始的。
引入高校領導進入管委會領導班子,可說是對技術的高度重視。高校有著豐富的師資與堅實的研究力量,在此基礎上由開發區出面引進國際一流的創意產業開發機構進行合作,共同為園區企業提供產品開發與技術提升方面的技術引導、培訓與支撐,大大提升了園區企業的競爭能力。同時,高校還有豐富的學生資源,可為企業提供生力軍,這不僅促進了企業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就業,實為一舉多得。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整個產業鏈協同運作才能有更好的機會與發展前景。一般開發區能做的是其中某幾個環節,集聚部分企業進行培育發展。但在管委會領導班子組建上,能夠采用產業鏈管理思想進行資源整合,并以市場為導向,目前在國內還很鮮見,常州高新區無疑進行了開創性的探索。
園區運營公司是園區運營主體,是落實地方產業發展政策、執行園區發展戰略、完成園區工作目標的重要責任方,承擔招商引資、企業管理、基礎服務和增值服務等多項職能。構建職業化的運營管理團隊,以專業化、科學化、市場化的方式管理園區并服務企業,規范、優質、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一直是許多開發區追求的目標。常州創意產業基地引入了職業經理人,不給予行政級別,而是以市場化的激勵機制為導向,打造職業管理團隊,所有人員實行聘用制,定期進行業績評價,實行優勝劣汰。
常州創意產業基地運營公司也曾經是典型的國有企業,人人似乎都在忙,但業績目標總是不理想。公司人員身份復雜,有政府公務員,有事業性質的,有社會招聘的。管委會領導想要改變這種狀況,但面臨著許多難題,如何對這些不同身份的員工實行業績評價?能否根據業績評價結果兌現薪酬?能否實行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管理方式?在定下職業化運營的目標后,管委會領導著手理順公司的體制機制,首先重建了公司的組織架構,建立相對完善的業績評價體系與激勵機制,然后對人員進行分類調整,使留下的員工均能有效納入市場化管理范疇,在實施時使整個公司順利進入市場化、規范化的運行軌道,再引進優秀的職業經理人進行公司化管理,使公司朝著職業化方向順利邁進。
針對園區運營公司存在的“四不夠”(專業化管理不夠,市場化能力不夠,服務意識不夠,價值鏈資源不夠),開發區引入了戰略合作伙伴——上海徐匯軟件基地,通過與上海徐匯軟件發展有限公司簽訂緊密型戰略合作協議,引入徐匯軟件基地的專業管理服務團隊、先進服務理念、成熟服務模式和機制,在市場、人才、投融資等方面為入駐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同時充分利用徐匯軟件基地內企業生產能力與市場擴張的需求,積極引進到常州創意產業基地進行發展,再利用引進的優質高新技術企業的影響力,吸引相關企業入駐基地,以此豐富了基地的招商引資渠道,加快了基地的產業集聚。
“四不夠”是許多園區運營存在的通病,常州高新區通過引入戰略合作伙伴并打造職業經理人運營管理團隊,使園區不僅在硬件上,而且在軟件上得到了快速提升,不僅管理能力有效提升,而且在客戶資源上得到豐富并提升了質量。
常州創意產業基地獨特的“整體運行模式”,使常州創意產業基地步入了健康、快速成長通道。
對于政府投入的扶持資金的使用,常規做法是對優秀企業進行嘉獎,或對重點項目進行無償補助等等,這些做法無疑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十分有幫助,對地方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具有引導意義。但是,政府投入的資金畢竟有限,投入期限也有一定約束,這就決定了政府主導的資金投入在時間與總量上起到了對產業的初期引導與重點孵化作用,但政府資金很難全面覆蓋入駐園區的企業,也很難覆蓋高新技術企業的所有項目。對于高新技術企業來說,發展初期需要資金,成長關鍵階段也需要資金,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投資的價值,如何幫助更多企業,成為產業發展與園區建設的重要話題。

常州市政府對常州高新區的發展十分重視,僅對高新區內的創意產業,政府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于產業發展。常州高新區在資金運用上,一開始也是按常規思路對企業進行扶持。經過多年運作,如何更好地發揮資金效能,如何幫助更多企業發展,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常州高新區領導。經過試點與探索,常州高新區從政府投入的發展資金中拿出一部分,設立產業發展基金,即改變資金原先無償投入企業的性質,轉化為投資資金,在投入前與企業簽訂協議,當企業盈利并且有能力時,逐步償還原先由開發區投入的資金,對有能力并有意愿的企業,可追加返還一定的資金使用成本。通過這種“扶改投”的方式,開發區原先每年都會徹底花干凈并且不會再收回的資金,會逐步返回一部分。通過這種方式,產業發展基金會越做越大,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許多企業需要錢而開發區扶持資金相對有限的困境。對于企業來說,開發區的扶持資金解了發展的燃眉之急,當自身盈利并且有償還能力時,這些企業一般也有意愿將初始借入資金返還,對于追加返還資金使用成本也能理解,畢竟開發區的產業發展基金是為了企業發展服務,而且資金使用成本比市場上的風投要低很多,并且也不存在股權分配的問題。
常州高新區“扶改投”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的思路,有其特別之處:一是在產業發展上逐步解決了自身投入資金相對不足的困境,使產業基金能夠越做越大;二是既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又回避了企業融資后的擔心,如股權分配權、利益分配權、投資回報的要求,甚至決策權等等;三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資本市場投資不足的難題,以政府資金為引導,可逐步吸引社會資本進入。
整合產業鏈關鍵環節,組建產業鏈型的園區管委會領導班子;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引進職業經理人、建立市場化激勵機制,打造職業化運營管理團隊;進行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運營,通過“扶改投”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用活政府投入資金,增強了對企業的扶持力度。這一系列的管理機制創新,形成了常州創意產業基地獨特的“整體運行”模式,使常州創意產業基地步入了健康、快速成長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