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華,楊金奎(.北京市延慶縣南菜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000;.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北京000)
糖尿病感覺神經功能與病程的關系
王秀華1,楊金奎2
(1.北京市延慶縣南菜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102100;2.北京同仁醫院內分泌科,北京102100)
目的應用感覺神經測量儀(Neurometer)測量Ⅱ型糖尿病(2-DM)患者周圍神經功能,分析其與病程的關系。方法測定不同病程組128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正中神經、腓腸神經于2 000,250,5 HZ時的電流感覺閾值。結果與正常對照組比較,Ⅱ型糖尿病患者電流感覺閾值(GPT)明顯升高,病程越長GPT值越高,且下肢高于上肢,早于上肢。結論糖尿病周圍功能損傷與病程呈正相關。
感覺神經測量儀;Ⅱ型糖尿病;周圍神經功能;GPT值;病程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起病隱匿(襲),致殘率高。因此,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尤為重要。神經電生理檢查是周圍神經病變的診斷中常用的方法,由于價格昂貴,操作要求專業性強,多數患者對該法不耐受等原因,使其開展受到一定制約。感覺神經定量測量儀作為評價感覺功能的量化客觀指標,操作簡單,無創傷,易被患者及家屬接受。本研究應用感覺神經定量測量儀對128例不同病程的Ⅱ型糖尿病患者進行感覺功能定量測定,以探討Ⅱ型糖尿病病程與感覺功能消退之間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隨機選取自2009年1月-2009年8月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北京同仁醫院住院治療的Ⅱ型糖尿病病人128例,樣本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診斷標準,并除外冠心病、脊椎病、腦血管病、低鉀、藥物等因素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將128例患者依病程分為<5年組,男28例,女16例,年齡(54.77±11.91)歲;5~10年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56.12±10.96)歲;>10年組,男25例,女25例,年齡(60.48±9.82)歲。選擇30例門診體檢健康者作為正常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52.37± 14.02)歲,除外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疾病、脊椎病、低鉀、藥物等因素引起的周圍神經病變。
1.2 方法應用感覺神經定量測量儀,將儀器放在病人不能看見位置,使患者處于完全放松狀態,室溫約(24±1)℃,在一對直徑為1 cm大的電極上涂一層導電糊,分別選擇雙手示指、雙足趾第一關節為測試點,反應正中神經、腓腸神經功能,打開電鈕緩慢地增加正弦樣電刺激,從0.00到9.99 mA,直到患者報告感覺到為止,將刺激關閉,強度水平降低,再打開,這樣循環直到確定一系列強度,讀出數值,即感覺的最小閾值,每個測試點分別測試2 000,250,5 HZ時電流感覺閾值即GPT。
1.3 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 11.5統計軟件,將符合正態分布的各組數據用均數±標準差(ˉx±s)表示,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中的LSD、SNK、Bonferroni法做組間的兩兩比較,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糖尿病組與正常對照組相比GPT值有不同程度升高,且GPT值與病程呈正相關。經配對t檢驗,雙側肢體病變對稱,GPT值差異無顯著性,與文獻報道一致[1-2],故本研究中均取右側肢體數值表示。
2.1 各組右上肢GPT值比較見表1。
表1各組右上肢GPT值比較s)

表1各組右上肢GPT值比較s)
注:與正常對照組及5~10年組比較,#P<0.05,##P<0.01;與≤5年組比較,□P<0.05,□□P<0.01。
組別2 000 HZ250 HZ5 HZ對照組220.63±44.85 66.57±14.71 41.70±14.26≤5年組218.61±52.83 80.73±31.08 48.86±17.49 5~10年組241.09±68.78 87.65±34.04#52.91±24.90>10年組281.98±78.88#?!酢?11.41±53.66#?!?1.97±31.86##
2.2 各組右下肢GPT值比較見表2。
表2各組右下肢GPT值比較±s)

表2各組右下肢GPT值比較±s)
注:與正常對照組及5~10年組比較,#P<0.05,##P<0.001;與≤5年組比較,□P<0.05,□□P<0.01。
組別2 000 HZ250 HZ5 HZ正常對照組252.47±53.42 73.60±18.75 41.30±16.75≤5年組278.56±102.42 92.18±33.53 50.11±26.06 5~10年組355.88±119.75#?!?14.08±45.36##64.80±33.13#>10年組462.47±187.54#?!酢?57.93±100.65##□□97.83±63.15#?!酢?/p>
筆者應用感覺神經測量儀,給予2 000,250,5 HZ3個頻率的電刺激,測量周圍感覺神經功能。從研究資料中發現糖尿病組GPT值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短病程組患者GPT值較正常組相比有所升高,但差異不明顯,中等病程組患者GPT值上肢與正常對照組、短病程組相比無明顯差異,但下肢在2 000,250,5 HZ時GPT值較正常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長病程組患者上、下肢2 000,250,5 HZ時GPT值與正常對照組、短病程組相比有非常顯著差異。與中病程組相比GPT值有顯著差異,本研究結果表明糖尿病感覺神經功能與病程呈明顯正相關,病程越長,糖尿病周圍神經功能越差[3-4]。
該研究選取病例及健康對照組人員性別不完全匹配,但經檢驗性別對神經感覺閾值即GPT無影響,本研究選取的病例短病程組與長病程組年齡不完全匹配,經檢驗隨年齡增長GPT值有一定增長,但無顯著性差異,故影響GPT值仍主要是病程,且下肢病變發病早于上肢,重于上肢[5-6]。
本研究將128例患者按有無周圍神經病變癥狀分組,有神經癥狀組較無神經癥狀組GPT值明顯升高,有顯著性差異。下肢動脈B超提示將有無下肢動脈硬化分組,有下肢動脈硬化組GPT值明顯升高,結果提示糖尿病神經病變的發病可能與血管病變相關,與文獻報道一致,隨年齡增長、HBA1C升高、膽固醇升高、尿酸升高,GPT值有所升高,但無顯著性差異。同時筆者還發現,長期吸煙的患者GPT值明顯升高,由于后期入組時已將吸煙患者排除,例數太少,未作統計學分析,今后可深入研究。
[1]楊光燃,袁申元.糖尿病患者感覺神經功能與下肢動脈病變的關系[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3,11(6):399-401.
[2]紀立農.糖尿病的神經病變[J].中國社區醫師,2003,19(23):15.
[3]王玉,孫曉進.120例Ⅱ型糖尿病病人周圍神經傳導速度研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08,24(5):539-540.
[4]蔡春沉.中西醫結合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30例[J].吉林中醫藥,2009,29(8):677-678.
[5]王金英.中醫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探討[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0):199-200.
[6]楊光燃,袁中元,杜燕芳,等.感覺神經測量儀診斷糖尿病感覺神經病變臨床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5,8(1):62-63.
R255.4
B
1007-4813(2010)06-0841-02
2010-09-18)
王秀華(1971-),女,大專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內分泌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