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中 廣西財經學院
國際工程承包是一項以工程建設為對象,以貨物、服務、技術貿易為載體的,具有跨國經濟技術特征的綜合性技術經濟交往和商務活動。我國對東盟國家工程承包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近年來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進程的加快,東盟國家的工程承包市場空前活躍,東盟各國急需建立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其中,中國與越南的工程承包領域不斷擴大,規模連年擴大,越南已經是中國重要的對外工程承包合作市場。2009年中國在越南新簽工程承包合同額為44.86億美元,同比增長46.7%,越南已成為我在東南亞最大的工程承包市場。在此背景下,有效利用中國與越南的區位優勢,提高我國企業在越南工程承包的競爭力,對促進中國與越南工程承包業的健康、快速、穩步地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實踐意義。
我國企業自1992年進入越南工程承包市場,經過多年經營,“中國建筑”已經在越南逐漸打響品牌,很多由中方承建的項目獲得各方的好評,如表1所示。中國企業不但建設了一批質量好、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的項目,增加了當地的就業和稅收,還引進了適合越南經濟發展水平的設備和技術,培養了大量的技術人員,在當地產生了良好的影響,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中建總公司、中冶總公司、上海外經公司等多家公司在越南工程承包市場形成了品牌,獲得越南的認可,為進一步開拓越南市場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8年,中國在越南新簽工程承包、勞務合作、設計咨詢合同1685份,合同額30.8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9.82億美元。中國企業在越南水電、火電、水泥、化工等領域具備一定競爭優勢,近兩年中國已累計向越南提供 10億美元優惠出口買方信貸。2009年,中國在越南新簽工程承包合同216份,同比下降27%,營業額23.7億美元,同比增長 21.9%。截至2009年12月底,中國在越南工程承包合同額為154.2億美元,營業額75.17億。
越南是發展中國家,曾遭受長期戰爭創傷,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基礎設施落后。目前越南正在采取積極措施和優惠政策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鼓勵外商投資包括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項目,而我國公司在當地承攬的工程項目除房建、公路等一般的基礎設施外,技術含量高的項目也在不斷增多。近幾年,我國對越南工程承包項目涉及的行業范圍越來越廣,已從最初的房屋建筑擴展到電力、交通、通訊、水利、冶金和有色金屬、鐵路、煤炭、林業等多種專業。目前,我國在越南工程承包的業務范圍主要集中在房屋建筑、交通和電子通訊三個方面,這同整個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行業分布集中情況是大致相同;在電力行業也占有較大的份額,且發展前景較為樂觀;伴隨著我國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我國對越南工程承包的企業在科技含量比較高的工業項目、電子通訊類項目上競爭優勢增強。目前,電子通訊工程服務已逐漸成為我國新的具有比較優勢的行業,成為新的增長點。

表1:近年來我國企業在越南工程承包主要項目 (單位:萬美元)
1.帶資承包日益普遍。隨著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經濟總量日益增加,對建筑服務需求逐步擴大,越南建筑市場的投資主體結構正發生變化。國際金融機構的投資增長緩慢,越南政府發包的項目有所減少,而伴隨著國際直接投資和國內私人資本投資的增加,私人資本對建筑業的投資明顯增多。業主結構的變化,將使承發包方式發生重大的變革,帶資承包將成為普遍現象,承包商幫助業主解決項目資金問題成為中標的關鍵。市場的變化對承包商融資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資金實力將成為承包商參與越南市場競爭的核心要素。據專家估算,帶資承包項目約占越南工程承包市場的65%,僅僅能夠承攬項目國政府或國際金融機構出資項目的承包商,實際上就等于放棄了絕大部分的市場。為了與帶資承包需求相適應,工程承包企業的融資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2.承包合作方式多樣化。隨著越南工程承包市場的發展,傳統的設計與施工分離的方式正在快速向總承包方式轉變,業主對承包商的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承包方式也發生很大變化,EPC(設計—采購—施工)、BOT(建造—經營—移交)、BOO(建造—擁有—經營)、BOOT(建造—擁有—經營—移交)等方式被普遍采用。單純的工程施工業務利潤逐漸降低,利潤重心向產業鏈前端和后端轉移。
3.工程承包市場快速增長。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強,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升級呈跳躍式發展,因而增加對基礎設施投入,建筑服務需求擴大,基礎設施工程承包市場將更加活躍,中國對東盟國家的工程承包也得到快速的發展。
1.企業規模小、經營分散。我國多數企業由于規模小、經營分散、市場多元化程度較低、缺乏綜合性人才,導致經營管理水平較低,交易成本高而經濟效益較差。一般主要從事施工分包,有能力進行工程總承包的企業不多。而且,勘察設計、工程咨詢、項目管理等方面的開拓能力較弱。我國開展對外工程承包的企業眾多,達到近2000家,但是核心競爭力低,缺乏真正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旗艦型企業。
2.工程項目信息亂、低價競標多。在越南華人群體很大,熟悉國內情況的人較多。某些人通過各種渠道得到一些項目信息,甚至編造項目信息,然后在國內尋找企業,吸引企業到項目所在國考察、簽約。在這些項目信息中,有價值的真實項目信息比例不是很高,很多企業因此而受騙,不僅浪費資金,而且有時甚至失去市場機會。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正式建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進入越南工程承包市場。但在承攬業務時基本上是分散經營,各自為戰,相互聯合不夠。有的企業為獲得某個項目,打起了價格戰,致使承包價格偏低。這不僅直接損害企業的各自利益,而且也破壞了競爭的秩序和規則,影響到我國企業在越南的整體形象。
3.資金短缺、融資能力差。越南資金短缺,對于申請到世界銀行、亞洲銀行貸款的項目,越南要求外國承包商必須同越南企業聯合投標,以保證越南企業能承包部分工程。但是對于自籌資金項目,越方一般要求外國承包商提供信貸或帶資承包,這對于我國企業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現在我國銀行對外工程貸款利率為3.8%,雖然低于其他國內企業貸款兩個百分點左右,但遠高于國際通行工程承包 1%的貸款利率,較高的融資成本極大地削弱了我國工程承包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1.招投標操作不規范,行政壁壘多。越南“黑箱”操作盛行,招標過程中的違規現象多。越南政府常會通過行政、經濟手段為自己的企業安排工程任務,或通過對外國公司設限以保護本國企業的生產。例如越南對國內電信網建設與經營、港口建設、機場建設的國外工程承包商有限制,除非其采取BOT、BOO、BOOT等形式。
2.競爭壓力大。目前外國其他公司也開始通過各種形式參與越南工程承包市場的競爭,雖然越南市場規模較小,但競爭十分激烈。(1)與越南本國企業的競爭。近幾年越南國內工程承包力量迅速崛起,而越南政府給本國企業以政策傾斜,對外國公司的單獨投標設限,加大了外國公司中標的難度。同時,越南建筑企業中普遍存在短期行為,把爭取到項目作為首要目標,甚至有些越南公司以比標底低30%~40%的價格進行惡性競爭,這必定排擠了外國參加競標的企業。(2)與西方發達國家企業的競爭。近幾年,作為“遠景五國”之一,越南經濟增長率保持在年均 9%左右,發展速度在世界上僅次于中國。隨著越南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日本、韓國和歐美等國家的承包商介入越南工程承包市場,憑借超強的融資能力及其政府出口信貸等支持,在越南工程承包市場占據很大的份額。
1.選準項目,加強市場調研。我國企業在開拓越南市場時,應注意項目信息的來源、項目的付款保證能力,選準項目進行跟蹤。目前我國企業在越南的項目多數為亞行、世行及我國政府信貸項目,當地資金項目較少。為避免過度的市場競爭,企業將不可避免的開拓當地資金項目,這就更需要企業增強判斷市場機會的能力。
2.善于利用當地資源。由于越南國家的承包工程市場操作不是很規范,市場規模和發展潛力有限,這就要求企業更加注重與當地公司、當地人的合作,更多的利用當地資源,提高我國企業在當地投入產出的效率。
3.擴大經營領域,開展相關多元化經營。中國企業在越南的工程承包業務主要涉及水利、交通運輸石化、房屋建筑、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為了應對他國的競爭對手,中國應多層次、多領域地開辟越南工程承包市場。國際工程承包項目高度專業化的特征,對承包商的專業技術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使承包商的跨專業領域實施項目競爭成本高、代價大。因此,我國承包商依托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通過以企業核心技術體系為基礎和技術的延伸擴展,實施環繞主業的多元化經營。
4.加強中國公司之間的合作。在越南承包工程市場上,我國企業在進行充分競爭的同時,也應注意盡量避免惡性價格競爭、加強我企業間的合作,在保證企業利益、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同時,也維護國家利益,在當地市場上形成多贏的格局。
1.參與風險管理。銀行利用自身資金和信用為承包商的投資進行風險管理,這不僅可以解決承包商對越南投資的后顧之憂,加大承包商對越南投資的力度,而且可以提高銀行獲利的空間,拓寬銀行的業務領域,加速我國銀行業的國際化進程。
2.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建立信用保險體制。一方面,銀行通過向承包商提供買方信貸、打包放款以及政府優惠政策等資金融通,為我國承包商開拓越南國家市場提供可靠的資金后盾,并以此為龍頭,提供融資、擔保結算、咨詢等多功能、全方位的配套服務。另一方面,銀行通過建立政策性的保險機構為承包工程提供匯率保險、政治保險及工程項下成套設備出口信貸擔保等,推動信用保險品種,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
3.創新投資方式。銀行利用在國際資本市場籌資相對便利的條件,通過擔保、信用證業務等服務方式或以參股的方式向承包商投資。加強對對外工程承包業務進行項目融資,以及建立銀行間相互資源和信息的共享體系,使各自的海外風險得以分散,共同提高海外業務的成功率。
1.建立并健全對外工程承包的相關法律法規。盡快建立完善對外工程承包業務的政策體系,建立和健全大項目報送、跟蹤的動態管理系統;完善資本市場的運作機制,促進資金的合理流動和資源的有效配置,為具備條件的企業利用境內外上市和發行債券等方式籌措資金創造條件。
2.完善對企業融資支持體系。積極推動國際承包工程企業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完善金融服務的產品和程序,擴展項目融資渠道,突破融資瓶頸,以滿足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需要。可考慮將進出口銀行提供的直接貸款改為信用擔保,由資金實力雄厚的商業銀行提供貸款,風險由對外工程承包企業、商業銀行和進出口銀行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擔。同時積極探索適合國際市場的融資渠道和擔保方式,形成以項目盈利能力為基礎,各種金融機構互相配合的融資體系。
3.規范市場競爭秩序。根據波特的競爭理論,國家是企業在國際間創造或保持競爭優勢的決定因素,政府和行業協會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要盡力去創造一個支撐生產率提升的良好環境與外部競爭條件。因此,制定和完善《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實行依法管理,形成我國對外工程承包企業“走出去”的法律基礎,對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損害國家和行業利益的,予以嚴懲,已達到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的目的。
4.加大技術創新鼓勵力度,推廣管理創新。企業的競爭是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人才的競爭,科技能力高,效率就高,成本也就更低。面對國際承包工程市場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企業必須強化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擁有更多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專利,增強核心競爭力。政府應制訂為對外工程承包企業增加研發投入的鼓勵措施,可以按其研發投入資金額給予一定的補貼,也可以依據其所取得技術專利的情況給予獎勵,或者依據承包工程項目對高新技術應用情況及產品使用情況進行評比,并給予一定獎勵。從而不斷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發展核心技術,確保競爭優勢。同時,應及時發現對越南工程承包管理中的創新,并在全行業進行推廣宣傳。▲
[1]許文凱.國際工程承包[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3年.
[2]譚國、衛更太.越南工程承包市場開拓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建筑經濟,2008(10):75-77.
[3]張隨.中國在東盟國家工程承包現狀分析——以印尼、越南為例[J].現代商業,2007(18):184-185.
[4]王克山、原海燕.工程總承包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的模糊層次分析模型 [J].鐵路工程造價管理,2009(1):34-36.
[5]劉藝.東盟國家的工程承包市場走勢[J].東南亞研究,1994(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