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乾桂
氣象局預告有強臺風來襲,主辦單位并未因而停辦活動,我依約在風雨中去了新竹演講。兩小時很快就結束,趁著風勢還未轉強,我急于趕回家,沒想到一位聽眾攔住了我的去路,約我談心。看他憂心忡忡的模樣,我不忍拒絕,便點頭同意了。于是他帶我踏入布置優(yōu)雅、很有人文風采的咖啡廳,選了一處面向公園,綠意濃濃的雅座。
起初他吞吞吐吐,欲言又止,最后終于鼓起勇氣把壓抑、隱藏了20年的噩夢,一股腦說了出來。
“不知道女兒是否依然怨我?”這話沒頭沒尾,我不明就里,于是聽他娓娓道來。
眼前的這位老先生是一位退休的高中教員,在學校以嚴格著稱,是公認的名師、升學班的代表人物、家長信任的對象,堪稱紅人。他認為,即使孩子被打被罵都無所謂,最重要的是可以考上好學校。
他對學生要求很高,對自己的女兒更不在話下。女兒在校表現(xiàn)不錯,據(jù)說有念醫(yī)學院的實力,父親對她寄予厚望,名里、暗里指示,非考上醫(yī)學院不可。女兒的壓力全寫在臉上,聯(lián)考前一個月,常常無故生病、腹痛、頭暈,以至于馬失前蹄,不僅沒有考上醫(yī)學院,連普通大學都沒摸著邊,最終上了一所學費昂貴的私立大學。眼前的這位老先生當時完全無法接受,破口大罵,翻天覆地地鬧了好幾回。女兒成天以淚洗臉,彷佛天塌下來似的。他終于隱忍不住心中的沮喪,脫口而出:“考那么爛,不會去跳樓啊?”語畢,重重地踢了大門一腳,揚長而去。
女兒因而失蹤了7天,他焦急地四處打探,請求協(xié)尋,終于在一間廢棄的老屋找著滿身污垢的女兒。從此之后,父女四年不說話,這個結再到女兒大學畢業(yè),通過留學托福考試才解開。
“我不知道她還恨不恨我?”
“你覺得呢?”
“應該心結已解,她都結婚生子了,也很孝順,只是我的結未解,不舒坦啊?還好沒跳樓,否則我的罪洗不清了。”
“真的沒跳,那就放下吧,往前看才能用愛釋懷。”
我拍拍他的肩,他似有所悟,點頭感恩,在風中離開咖啡廳,迷蒙的身影隱沒在水花濺起的白霧之中。
風中的耽擱,讓我回程中遇上了暴風雨,但因解開一位老者長年的心結,也算公德一件。他所言之事,讓我對人生也有所悟。
失敗未必一無是處!
我的一位在小學任職的友人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一張考卷,決定不了人生,“.但我們卻選擇由它決定。?”頗有哲理的深思!人生長路,一帆風順本是騙局,我們竟然深信不疑。風雨不斷才是常態(tài),可是華人基因里卻隱伏著“怕失敗”的特性,以為天會因為一次失敗塌下來。即使大考真沒考好,也只是一次沒考好,并不代表人生從此不順,這點多數(shù)人是想不清楚的。
西方哲人的眼中,失敗是有趣的,它送來了兩份厚禮,一是經(jīng)驗,二是閱歷。這兩者正是構成智慧的重要條件。
平順是人生大禮,但過于平順,也許連創(chuàng)思都不見了,哪能舉一反三?至少我所見過的許多才華橫橫溢的人,童年時期都是困苦艱難的,彷佛應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的古訓。
失敗是機會,可以因而了解自己的足與不足,這點至關重要。在我看來,人生至少有兩部大書非讀不可,一部是自己,一部是自然,能夠通過失敗了解自己的興趣與性向的人,反而因禍得福。
我便是一例。當年大學聯(lián)考,志在醫(yī)學院,但陰差陽錯進了心理學系,只因填錯了志愿。人生從此大轉折,卻因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醫(yī)學院我不愛,即使被錄取,畢業(yè)了,開一間診所,大約也不會太快樂。賺得了錢,但未必賺到生活美學。心理系我喜歡讀來起勁,花了心力,成就一家之言,更重要的是我因而添了助人的利器,依它四處施法。
醫(yī)學院是好路,但心理系是對路,好路未必好,對路才有活路。
失敗不好嗎?每一次失敗都使我更接近成功。成功者都是如此不停地失敗,不斷地反省,一再地進化,反芻成智慧。怪不得有人相信,成功是一串失敗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