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輝,吳麗敏,楊文明,汪美霞,董 婷,汪 瀚,韓明向
腦卒中是一種常見疾病,根據發病原因不同,分為缺血性與出血性卒中,是發病率、病死率、致殘率和復發率很高的神經系統疾病,在我國人群中腦卒中發病率以缺血性卒中為主[1]。參芎嗪注射液由人參、川芎嗪兩味藥物組成,具有益氣活血的功效。本研究通過復制腦缺血損傷的大鼠模型,探討參芎嗪注射液對腦缺血損傷的干預作用。
1.1 一般材料 參芎嗪注射液由安徽天洋藥業公司提供。人參與川芎嗪按9∶1配置,每支40 mg(華北制藥廠生產)。FA 2104上器電子天平:上海天平儀器廠;HP-8453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美國惠普公司;美國Beckmen-CX7全自動生化分析儀;BS-634血小板聚集儀;由北京生化儀器廠生產。
1.2 動物 健康成年W istar大鼠48只,雌雄各半,體重250 g~280 g,由河南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
1.3 動物分組 各組大鼠實驗前在動物室正常飼養1周。實驗時隨機分為假手術組、模型組、川芎嗪注射液組(10 mg/kg)、參芎嗪注射液組(10mg/kg)。實驗時,各組動物均每日腹腔注射給藥1次,假手術組及模型組給予等體積生理鹽水,連續給藥2周,于末次給藥后24 h進行各項指標的檢測。
1.4 大鼠局灶性腦梗死模型復制[2]參照Zea Longa的線栓法建立fCIRI模型。鈍性分離、暴露左側或右側頸總動脈(common carotid artery,CCA)、頸外動脈(external carotid artery,ECA)及ECA的分支、頸內動脈(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結扎ECA及其分支。術后參考Zea longa的五分制評分標準對動物進行神經缺損癥狀評分。模型組大鼠和各治療組大鼠造模后≥1分,假手術組為0分,模型全部復制成功。
1.5 血液流變學和腦含水量的檢測 末次給藥24 h后,以氯胺酮100mg/kg腹腔注射麻醉,由腹主動脈取血,使用血液流變儀檢測全血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等血液流變學相關指標。后斷頭處死,開顱取造模側腦組織,去除嗅腦、小腦、腦干后稱重,計算腦指數[腦指數=(腦重×100)/體重][3]。取大腦半球稱濕重,然后放入110℃烤箱中烤至恒重,稱其干重,計算腦含水量[腦含水量=(腦濕重-腦干重)/腦濕重×100%]。
2.1 參芎嗪注射液對腦缺血大鼠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模型組與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的血液流變學指標顯著上升(P<0.01)。參芎嗪組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血漿黏度較模型組顯著下降(P<0.05或P<0.01),其中參芎嗪注射液組的血漿黏度下降較川芎嗪組低(P<0.05)。詳見表1。
表1 參芎嗪注射液對腦缺血大鼠血液流變學的影響(±s)
表1 參芎嗪注射液對腦缺血大鼠血液流變學的影響(±s)
組別n 全血黏度(m Pa?s)低切高切血漿黏度mPa?s紅細胞聚集指數假手術組12 7.62±0.80 23.14±2.01 1.44±0.12 2.56±0.58模型組12 10.05±0.761)38.96±2.801)3.32±0.151)6.56±0.781)川芎嗪組12 8.92±0.513)34.97±1.672)2.19±0.302)3.77±0.453)參芎嗪組12 8.63±0.383)32.11±3.123)1.47±0.333)4)3.54±0.573)與假手術組相比,1)P<0.01;與模型組相比,2)P<0.05,3)P<0.01;與川芎嗪組相比,4)P<0.05
2.2 參芎嗪注射液對腦缺血大鼠的腦指數及腦含水量的影響腦缺血模型組腦指數及腦含水量與假手術組相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腦缺血時腦含水量顯著增加;參芎嗪注射液組與腦缺血模型組相比,腦指數均顯著減少(P<0.05或P<0.01),與川芎嗪組相比腦指數及腦含水量也降低。詳見表2。
表2 腦缺血大鼠腦指數及腦含水量比較(±s)
表2 腦缺血大鼠腦指數及腦含水量比較(±s)
組別n腦指數(%)腦含水量(%)假手術組12 0.57±0.05 72.64±6.52模型組12 0.68±0.071)86.17±7.451)川芎嗪組12 0.61±0.052)76.82±5.583)參芎嗪組12 0.59±0.022)75.16±6.663)與假手術組相比,1)P<0.01,與模型組相比,2)P<0.05,3)P<0.01
缺血性腦卒中臨床多表現為血瘀阻塞經絡、清竅,使氣血運行受阻,肢體腦髓失養而出現半身不遂、不語等癥。痰濁、寒凝、氣虛、氣滯、陰虛均可造成血瘀。李杲在《醫學發明》中指出:“中風者,非外來風邪,乃本病氣也。凡人年逾四旬,氣衰者,多有此疾。壯歲之際,無有也。若肥盛,則間有之,亦形盛氣衰如此”。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不行則血瘀滯,氣不行者,或為氣虛,或為氣滯,缺血性腦卒中以氣虛血瘀最為常見。人參大補元氣、益氣生血;川芎活血化瘀,溫通血脈;川芎嗪為川芎的主要成分。本研究通過觀察以人參、川芎嗪組成的最簡單的益氣活血方對腦缺血的保護作用機制,進一步證實益氣活血法在腦缺血治療中的重要作用。
血液流變學改變與腦梗死的發生、發展有密切的關系[4]。以黏度為中心的血液流變學可以證明人體的許多病理改變,腦血栓形成以及其他部位大小血栓的產生、微循環障礙等都與血流改變有關[5]。決定血液流變學的主要因素包括全血和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性等[6]。紅細胞聚集指數及血漿黏度變化被認為是用來指導治療腦缺血、判定藥物療效的重要參數之一[7]。血流動力學異常改變,則可導致血小板的黏滯和聚集,形成血液流變學的惡性循環[8],加重腦缺血損傷。因此迅速而有效地糾正血液流變學異常,是減輕腦缺血損傷的關鍵。本實驗中觀察到局灶性腦缺血狀態下,腦缺血模型組大鼠全血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聚集指數明顯升高。參芎嗪注射液給藥后有一定程度的恢復。說明參芎嗪注射液具有改善血液流變學異常的作用,從而改善微循環。
腦水腫是缺血性腦血管病基本病理變化之一,是反映腦缺血的重要指標[9]。腦含水量及腦指數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應腦水腫的情況[10]。本文采用線栓法復制大鼠腦缺血模型,由于組織嚴重缺氧,微循環血流障礙,最終導致供血區腦組織水腫,即腦組織含水量增加,進而使腦指數增加,參芎嗪注射液給藥后能明顯降低腦指數,減輕腦水腫,提示參芎嗪注射液具有減輕腦水腫的作用。
現代研究認為,人參能增加腦缺血區血流量,減輕腦水腫,降低大鼠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并能抑制兔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凝固性[11],保護缺氧腦損傷;川芎嗪可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血管外周阻力[12],提高血小板中環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monophosphate,cAM P)含量,降低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活性;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使已聚集血小板解聚,保護神經組織。本研究表明,參芎嗪注射液對大鼠局灶性腦缺血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在降低血漿黏度效果優于川芎嗪,說明在腦缺血治療方面,益氣活血法可能一定程度上優于單用活血藥。
[1] 張林峰,楊軍,武陽豐,等.我國人群中缺血性和出血性腦卒中發病的相對比例[J].中華內科雜志,2003,42(2):94-97.
[2] Zeallonga EL,Weinstein PR,Carlson,etal.Reversiblem iddle cereb ral artery occlusion withou t craniotomy in rats[J].Stroke,1987,17(4):195-196.
[3] 楊世方,閔寶珍.定量測量大鼠實驗性腦梗塞范圍的簡易方法[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1996,12(1):103.
[4] 曹偉建,錢義兵.腦梗塞患者血液流變學變化[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5,15(1):69.
[5] Velcheva I,An tonova N,Dim itrova V,et a l.Plasma lipids and blood viscosity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Clin H emorheol M icrocirc,2006,35(1/2):155-157.
[6] 劉建璇,李會影,母英杰,等.芪根醒腦方對血小板聚集、體外血栓形成及血流變學的影響[J].中成藥,2008,30(5):756-758.
[7] 胡永紅,涂勝豪,楊芙蓉,等.奧扎格雷鈉對腦梗死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中國康復,2002,17(4):211.
[8] 陳薇,田莉,吳翠華,等.心肌梗塞和腦梗塞患者血液流變學與血脂水平分析[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01,22(1):43.
[9] Macrac JM.New models of focal cerebral ischemia[J].Br C lin Pharmaco,1992,34(4):302-308.
[10] 屈文,彭仁秀,楊靜,等.復方纈芎滴丸對大鼠急性腦缺血的保護作用[J].武漢大學學報(醫學版),2004,25(2):141.
[11] 劉力,徐華麗,曲紹春,等.人參果皂苷注射液對大鼠實驗性腦缺血的保護作用[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9(26):1242-1244.
[12] 王京,史蔭綿,鄭惠民,等.川芎對腦血管血液動力學參數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3,13(7):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