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 芳
一、引言
船舶物權制度是指以船舶物權關系為調整對象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具體而言包括船舶所有權、船舶抵押權、船舶優先權、船舶留置權。在國內法領域,隨著《物權法》的出臺以及海事司法實踐的發展,《物權法》與《海商法》法律沖突的現象成為司法實踐中必須面臨的挑戰。
在海事國際私法領域,針對法律沖突,存在著間接和直接調整方法兩種解決途徑:前者并不直接規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既通過沖突規范,指引該國際商事法律關系中當事人權利義務應適用的法律;而后者為通過制定國際統一實體法,直接依據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國際民商法律關系的統一實體規范①。一言以蔽之,前者利用沖突規范,后者修改實體法。
二、船舶物權法律沖突的成因和表現
(一)船舶物權法律沖突的成因
1.物權法實施所帶來的影響
關于船舶物權的法律制度,就一般法而言,《擔保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就特別法而言,主要見于我國《海商法》第二章,該章以分節的形式分別對船舶所有權船舶抵押權、船舶優先權,被業界稱為海商法船舶物權專章。其它的相關規定散見于《船舶登記條例》、《漁業船舶登記辦法》等規范性文件。上述法律關系共同鑄就現有的船舶物權制度。2007年10月1日《物權法》正式實施,《物權法》的實施突破《海商法》《擔保法》對于船舶物權的諸多限制,為在該制度的適用、種類、內容以及實現上均作出了一系列的突破。但不可避免,也帶來了法律沖突問題。這在船舶物權領域,即表現為《物權法》出臺對于已由《海商法》等法律調整的法律關系現狀所造成的沖擊。
2.物權法與海商法調整對象的一致性
一般物權是指直接支配特定的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②船舶物權是指而以船舶為客體的物權即為船舶物權,是指直接支配特定的船舶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權利。船舶是一種特殊形態的物,相應地,船舶物權理所當然作為一般物權的表現形式,不僅受《海商法》等關于船舶物權專門規定的約束,而且也應受到《物權法》的調整。因此,可以說,船舶物權自身的物權屬性成為其同時接受《海商法》等專門規定和《物權法》調整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可以說,相同位階法律之間對于同一法律關系的重復調整,是構成法律沖突的主要原因之一。需要指出,有學者認為,船舶物權除具有一般物權的一般特性與效力之外,還具備特別法物權性、客體的單一性與特殊性、公示方法的特殊性以及優先順序的多重性等特征。③這些特性成為船舶物權法律沖突的適用規則之一暨“特別法優于一般法”規則的主要依據之一。
(二)船舶物權法律沖突的表現
1.有關船舶登記制度
船舶登記反映出的船舶物權和對抗第三人的問題?!段餀喾ā返?條、23條、24條明確了船舶所有權和抵押權設立、變更和消滅等不以登記為生效的條件,登記是對抗善意第三人的條件?!逗I谭ā返?條指出船舶所有權的取得、轉讓和消滅以登記為生效條件,只有登記才能對抗第三人。很顯然,依《物權法》上的規定極易為司法實踐法律適用過程中帶來識別責任主體,進而追究法律責任的困惑;而《海商法》在同一條文中既規定登記生效又規定登記對抗兩項內容,實乃畫蛇添足。因為只要登記生效,則所有權或抵押權成立的問題即可確認,對抗也就不成為問題了。④
2.有關船舶抵押權
(1)船舶抵押關系的主體。《物權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均可不轉移債務的占有,將財產抵押給債權人;《海商法》第十一條規定“船舶抵押權是指抵押權人對弈押人提供的作為債務擔保的船舶,在抵押人不履行債務時,可以依法拍賣,從賣得的價款優先受償”,由此可見,前者的抵押主體囊括債務人和第三人,后者僅限于債務人。
(2)船舶抵押權的實現方式。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五條規定抵押權的實現方式可以是經抵押權人和抵押權人依協議就抵押財產“折價”“拍賣”、“變賣”,如雙方未達成協議,方可要求法院拍賣、變賣。海商法第十一條認為船舶抵押權的實現方式只能是法院依法定程序“依法拍賣”;
(3)船舶抵押權的物上代位物范圍。《物權法》第一百七十四條和《擔保法解釋》第八十條第一款、第二十六條將代位物的范圍界定為保險金、賠償金或補償金等?!逗I谭ā返诙畻l對于船舶滅失后的代位物僅限于保險金。由此可知,海商法的代位物范圍過窄,不利于保護船舶抵押權人的利益,進而不利于船舶融資的進行。
(4)船舶抵押權的權利限制?!段餀喾ā返诰攀粭l規定“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海商法》第十七條規定“船舶抵押權設定后,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抵押人不得將被抵押船舶轉讓給他人”相較而言,物權法進行了除外規定,似乎更有利于物的流轉,進而發揮物的效用。
3.有關船舶留置權
(1)船舶留置權的類型。《物權法》二百三十條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占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并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奔戳糁脵嗟姆N類將不限于傳統的合同之債,而《海商法》關于對留置的專門規定,僅包括造船合同和修船合同項下的船舶留置權,以及拖航合同船舶留置權。顯而易見,《海商法》對于留置權種類的規定過窄,并未包括實務中可能出現的打撈、光船租賃、船舶管理等。
(2)船舶留置權的實現條件?!段餀喾ā返诙偃鶙l規定留置權人可以與債務人協議以留置財產折價,也可以就拍賣、變賣留置財產所得價款優先受償。第二百三十七條規定,債務人逾期不履行債務的,債務人可以請求法院拍賣、變賣留置財產;《海商法》并未就此做出具體規定,司法實踐中一般認為應該而且只能采取“依法拍賣”形式。
三、船舶物權法律沖突的解決
就普遍意義而言,法律沖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不同法律同時調整同一相同法律關系而在這些法律之間產生矛盾的現象。⑤這種法律沖突在實踐中就是指當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法律同時調整一個相同法律關系時,應該適用何種法律的問題,法律沖突也就體現為法律適用的沖突。⑥顯而易見,法律沖突為法律適用帶來了不小的困惑。在解決船舶物權法律沖突時,筆者認為如下途徑似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充分利用現有的國內沖突規則
沖突規則是指對特定的民事關系調整,規定應該適用哪一種法律,進而做出間接法律指引的規則。在不改變現行法律的前提下,沖突規則不失為一個更為便利的法律適用規范。我國的《立法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同一機關制定的法律等規范性文件,特別規定與一般規定不一致的,適用特別規定,新的規定與舊的規定不一致的,適用新的規定?!痹摋l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了法律沖突中應遵循的適用規則。
1.特別法優于一般法
以船舶優先權為例,該權利是海商法特有的權利制度,在性質上理論界的傾向是擔保物權,作為《海商法》特有的船舶物權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船舶物權重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物權法》由于其調整對象的廣泛性,無法對于船舶優先權進行規范。因此,在法律沖突問題上,無需考慮《物權法》的適用,適用《海商法》成為首選;在船舶留置權中也存在著類似情況,雖然船舶留置權性質同民法上的留置權,屬于占有留置權,債權人喪失對留置權標的的占有時,留置權隨之消失。⑦在修船和造船合同項下的船舶留置權,應優先適用《海商法》相關規定。
2.新法優于舊法
《物權法》指出物權變動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海商法》將登記對抗的主體規定為所有第三人。根據民法誠實信用原則,第三人應限于且僅限于善意第三人,對于惡意第三人的法律保護已無必要?!逗I谭ā返穆┒粗巹偤糜伞段餀喾ā窂浹a,故,應依照“新法優于舊法”原則,適用《物權法》的相關規定。⑧
(二)在《物權法》框架下修改《海商法》及《船舶登記條例》
立法完善是指為使規范性法律文件進一步臻于科學化,更易于體現立法目的,能夠適合不斷變化的新情況的需要,所進行的立法活動和立法輔助工作。⑨毋庸置疑,法的穩定性對于穩定社會關系至關重要,但是,客觀情況是不斷變化的,只有在注重法的穩定性的前提下,兼顧法的變動性,才能使法至臻完美??v觀各國立法實踐活動,無不經歷從立法準備,立法草案提升為法律,最終進行立法完善階段。通過對法的解釋、修改、補充廢止對法進行完善,其本身是立法活動的重要階段。
通過立法完善,直接修改實體法是另一種解決法律沖突的途徑。完全借鑒海事國際私法的相關調整方法,直接指定解決法律沖突問題的統一實體法,建立銜接《物權法》與《海商法》的統一立法并無可能。但對于《物權法》以及《海商法》進行相應修改,似乎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從立法角度而言,一種立法完善途徑是擴充《物權法》關于物權的相關規定,以籠統立法的形式涵蓋關于船舶物權制度的規定,使其進一步適應海事司法實踐的需要。由于《物權法》剛剛出臺不久,其自身具有調整客體的廣泛性,這種途徑似乎缺乏可行性。除此之外,另一種立法完善途徑暨在《物權法》框架下修改《海商法》和《船舶登記條例》頗為可行。
海商法頒布和實施時至今日已經17年了,與1992年《海商法》出臺之初,國際貿易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期間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我國相繼出臺了合同法、擔保法,物權法等法律,新出臺的法律與海商法產生了很多沖突,尤其是物權法的出臺更帶來不小的沖擊。因此業界相關學者認為《海商法》的修改勢在必行。如能在《物權法》的框架下進一步修改《海商法》及《船舶登記條例》等規范性文件,不僅有利于法的協調,減少法律沖突,也為海事司法、執法實踐帶來便利。具體而言,在船舶物權制度中,應該在尊重船舶物權制度客體特殊性的前提下,增加有關船舶留置權、船舶抵押權的相關規定,以促進船舶物權制度的完善。
四、結語
立法遵從的傳統是:根據社會活動領域立法,這樣在同一立法中往往會并存著多種不同主體之間的社會關系,而法學理論的傳統卻往往將不同主體之間的關系劃歸不同部門法的調整對象。因此,立法傳統與理論傳統的不完全契合性引起體系架構的混亂。一定程度上,法部門之間在法律規范層次上的交叉,是各種利益主體廣泛參與社會生活的結果,也是現代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精彩紛呈的體現。筆者認為在國內法范圍內,船舶法律沖突的解決有賴于在法律適用中充分運用現有的法律適用規則,同時,在立法中,引起沖突相關法律的完善也有助于避免法律沖突的發生。
現如今,我國航運業蓬勃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我國向航運大國邁進的步伐日益加快,與此同時,伴隨著可喜的形勢,我國國內民商事立法已取得長足進步。相信隨著我國《海商法》等相關法律的完善,船舶物權制度中的法律沖突現象將日趨減少,相關制度將可以更好地為海事司法、執法實踐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