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曉虹 閆舒麗
科學發展觀是胡錦濤總書記領導的新一代中央領導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從國家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極具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的價值理念。從文化的角度來看,這一理念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悠長的文化淵源。和合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精髓,其所蘊含的人與自然、人與人以及人與社會等的相關思想,為今天我們調和人與自然的矛盾,樹立科學發展觀思想提供了基本思路。
一、和合的含義
對“和合”的基本涵義,不同學者有不同的定義,張立文教授認為“和”指和諧、和睦、平等,“合”指融合、結合、聯合、合作等等。“和合,是指自然、社會、心靈、文明中諸多形相和無形相的相互沖突、融合,與在沖突、融合的動態變易過程中諸多形相和無形相和合為新的結構方式、新事物、新生命的總和。”還有學者認為,“和合”精神的基本含義是指在多元存在、多種要素的相互關聯和作用中形成一個有秩序的整體。也就是說它在承認事物差異性的同時,又把具有差異性的事物有機的合為一體。總言之,和合主要指多種異質因素相互融合的過程。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承認異質因素的存在。其二,吸取異質因素中有利的因素和其他因素的組合。其三,各種因素的有序組合而不是簡單的融合、雜糅。其四,和合是動態的和合。
依據對和合涵義的理解,和合思想的價值取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講究整體性。人與自然方面,強調“天人合一”;人與社會方面,強調“保合太和”;人與人方面,強調“和為貴”;人的自我身心,強調“安身立命”。二是注重和而不同。承認異質因素的存在,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多元的、相互依存的。用“融突論”來緩解矛盾,解決糾紛。三是提倡寬容與愛。強調“泛愛”、“兼相愛”,構建充滿愛的和諧世界。由此可知,和合文化在今天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進程中仍發揮積極意義。
二、和合文化對科學發展觀的啟示
科學發展觀是針對傳統發展模式的弊端提出的新型的發展模式,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而和合文化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樹立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有其應有的功用與價值。和合文化的以人為本思想、整體性思想以及天人合一思想與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核心以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存在內在的一致性。
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的一項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黨的根本宗旨和執政理念。可以說,科學發展觀就是以人為本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但又超越人類中心主義。而和合文化歷來重視人,為科學發展觀的以人為本提供了思想基礎與理論淵源。“和合”精神在關注人方面主要體現在尊重人和如何做人兩個方面。尊重人主要表現厚德載物的包容精神和仁愛精神兩個方面。對今天我們開展對科學發展觀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科學發展觀是以摒棄傳統的發展觀的所帶來的消極影響為目標的發展觀,是一種高度重視文化力的發展觀,是一種追求人文精神的發展觀,從此意義上說,和合文化對人文價值的追求,對人的重視為踐行科學發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塑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
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全面發展是各個方面都要發展,而不是片面發展,協調發展指各個方面的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即指既滿足當代人的發展也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發展的權利,既包括代際之間的持續發展,也包括同代人之間的持續發展。和合思想所包含的整體性思想、和而不同的和諧思想以及天人合一思想為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提供了理論淵源。
和合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特性就是整體性。“我國思想家之所以‘和合連用,是因為‘合除了協作、團結的意思外,更有向心、聚攏、抱團的含義,更能體現人們之間及其與社會、自然關系的整體性”。科學發展觀所追求的是自然——經濟——社會三維系統的高度發展,其目標是實現經濟、人口、資源、文化、政治等多方面的發展,其發展方式是經濟社會大系統各因素的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是單一的經濟的增長,顯然,中國傳統文化的這種系統的整體觀對我們今天只注重經濟發展而忽視自然的承載能力,忽視人的發展等等其他方面的因素提供了指導思想。
和合思想在人與自然關系上主要表現為“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主要內容強調人與自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這對解決今天人類所面臨的一個無法回避的生存論問題——環境問題,提供了啟發性的重要參照。
三、結語
總之,和合文化與科學發展觀具有內在的一致性,科學發展觀是一種全面、協調、可持續地發展,在此發展中,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文化戰略是人類的生存戰略”,當今文化的發展更是提到了戰略地位,作為一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弘揚中華和合精神,挖掘傳統文化的有用價值,不僅有利于科學發展觀的樹立和踐行,更好地調節各種矛盾,以保證我國科學發展觀實施的順利進行,對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增強我國的軟實力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