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陽陽 丁 銳
社會生活的內容在不斷增加,隨之而來的是人們對自身權益重視程度的增加。人權是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權利,主要是指國際法和國內法規定的,個人為維護其權益所必要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包括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以及公民和政治權利,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生存權。而主權是指一個國家所擁有的獨立自主地處理其內外事務的最高權力,國家可以以最高權威和獨立自主的方式處理領域內的一切內部事務和外部事物,而不受任何其他國家或實體的干涉和影響。
“發展權是一項人權”,人權的實現和保護,一方面要依靠國家主權的支持,其權利和自由有賴于國家的承認和尊重,需要國家利用其掌握的資源去實現,當這些權利和自由遭到侵犯時,需要國家采取立法、司法和行政措施加以救濟。另一方面國家權利的實現有在很多方面危害到了公民最大限度的實現自我權益。人權與主權之間存在著對立和矛盾,集中體現在保護人權是否允許其他國家或國際組織對另一個主權國家進行有限度的干涉,人道主義干涉的原則和范圍等幾個方面。
人權與主權哪一個更為重要不應當僅從表象來判斷,而應將這一問題放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來進行考慮,并且,我們應當了解主權與國家權利之間存在的具體聯系,這樣做有助于我們深入的更加明確主權與人權的關系。下面我將對上述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
它們并不是一對相互沖突甚至相互對立的概念,恰恰相反,兩者之間存在著內在的同一性和統一性。“權利永遠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在當代的國際人權保護制度中,人權與主權也是并存的,而且都擁有應有的地位,共同地為著世界和平和正常的國際秩序,為增進人權的正義事業發揮著積極作用。
首先,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當今的時代特點,在現實的政治經濟條件下來考慮這個問題。若世界處在岌岌可危的環境,國家處于戰事,社會安全的不到保障,那么就可以說,在這種情況之下犧牲一些公民的權利也是應當的也是必須的,比如戰時的公民財產的強制性征用,對其人身自由的有限度限制等,但其中有一些基本權利是必須保障的不可侵犯的,即公民的生命健康權與申述權等危及生命的權利。
其次,在安定發展時期,國家應當對公民人權予以最大限度并合乎法律與道德的保護,是國家作為社會管理者應盡的義務,國家在社會生活中的角色是公仆而不是統治者。為保障國家的地位就必須承認并確實的保障公民權利,而公民權利中最為重要的也就是基本權利,即人權。
國際人權保護制度的出現和發展表明,對于人權的保護僅僅依靠個別國家是不夠的,特別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以及對欠發達的區的人道主義援助和輿論關注。除此還需要有各個國家在國際層次上的合作,承擔一定的國際義務,但是各國處理其人權事務的主權權利應受某種限制。
人道主義干涉是必須要得也是必須的,但是它的標準和范圍必須嚴格把握。
首先,以保護人權為目的的國際人權保護制度與其他國際法律制度,是世界各國主權意志的產物是由各主權國家通過協商談判制訂通過的,國際人權保護機制就是由這些國家通過這些國際人權文書建立的,它們是國際人權的一個重要也是公認的保障。
其次,尊重人權是國際人權保護制度的宗旨和目的,也是它的基本原則。與這一原則共同構成國際人權保護制度基礎的,還有國家主權平等。這在聯合國憲章中有明確宣示,尊重人權被確定為聯合國的三大宗旨之一和原則,聯合國及其會員國在實現其宗旨時應遵行的首要原則就是國家主權平等原則,還有不干涉別國內政原則、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等。在國際上促進和保護人權,應當尊重有關國家的主權,而不應當侵犯其主權。
西方國家有種觀點認為,國家主權已經成為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人權的障礙,基于此,有些決策者在“保護人權”的名義下,對它們認為侵犯人權的國家任意地進行干涉,甚至采取制裁或武裝入侵的行動,而根本不顧對方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其結果是人權不僅沒有得到促進,正常的國際秩序和世界和平卻遭到了破壞,人權遭到了更加嚴重的踐踏。
當人權尤其是人們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遭到外來的侵犯或威脅時,如果沒有以享有主權為其本質屬性的國家,無論在國內或國際上,個人的人權都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自決權是一國人民自由決定其政治地位,自由謀求其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權利。在對外關系上,自決權意味著一國人民不受任何外國影響,獨立處理其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問題的權利,與國家主權的對外含義——獨立權是一樣的。可見,人權的實現與國家主權的存在是緊密相關的。否定了主權就等于否定了人權。
世界的發展要求人的權利得到更為深刻的理解尊重,但又不能片面強調人權,認識主權與人權問題應充分考慮到各國國情傳統風俗,以及發展狀況,當然也包括具體的社會及國際狀況。做到尊重人權與實際相結合,反對片面的人權論調;反對人權大于主權理論;反對一些國家以人權問題為由干涉他國內政。其解決首先要打破主權概念的堅冰,反對將主權問題極端化,反對籠統的談論主權與人權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