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鎮
國際金融危機已從金融市場開始影響到實體經濟,我國的企業也深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企業高管犯罪也層出不窮,在當前形勢下檢察機關如何開展工作,更好的維護社會穩定,優化發展環境,是擺在檢察機關面前的新任務。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制定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決定》,明確要求積極推進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法制化。各級檢察院主動與有關部門和單位聯系,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法律咨詢和預防教育,預防職務犯罪工作得到全面發展,成效顯著,影響廣泛。但是,該項工作還只是停留在行使國家權力的國家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即職務犯罪預防的領域還只是限于國家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并不包括非公有制經濟。在當前形勢下,檢察機關應將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向非公有制經濟領域拓展。
一、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在非公有制經濟中開展具有合理性
第一,職務犯罪可包括一切基于職務行為的犯罪。廣義的職務犯罪是指基于職務便利所犯的罪,狹義的職務犯罪是有資格行使國家權力的人濫用權力以及利用職務之便從事的具體犯罪行為?!蹲罡呷嗣駲z察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決定》規定:“在新的形勢下,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目標和任務是:適應新世紀依法治國和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圍繞經濟建設中心,結合檢察職能,按照‘教育是基礎,法制是保證,監督是關鍵的精神,積極探索建立在黨的領導下與有關部門配合,專門預防和系統預防、檢察機關預防同社會預防相結合的預防職務犯罪工作機制,有效遏制和減少職務犯罪”。此處的“職務犯罪”并沒有限定是國家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因而既可以作廣義的解釋,也可以作狹義的解釋,至于如何解釋,我們應該根據社會的需要來確定。
第二,現有制度許可檢察機關在非公有制經濟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首先,《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的決定》在沒有限定“職務犯罪”為狹義的職務犯罪的同時,卻相反留下了在非公有制經濟開展職務犯罪的政策支持。該決定中提到職務犯罪預防工作要“圍繞經濟建設,結合檢察職能”,這表明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一要能夠為經濟建設服務,二要不能脫離檢察職能。根據《憲法》的規定,我國檢察機關是法律監督機關;《人民檢察院組織法》進一步明確了檢察機關的職能包括國家公職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的偵查、偵查監督、審查起訴、監所檢察等。檢察機關在行使職能過程中,不僅接觸到國家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如貪污罪、受賄罪,也接觸到非國家公職人員的犯罪,如公司、企業人員受賄罪、為親友非法牟利罪。開展國家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緊密與檢察職能相聯系,開展非國家公職人員的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也沒有脫離檢察職能。無論是在國家公職人員中開展職務犯罪預防,還是在非公有制經濟中開展職務犯罪預防,都是有利于經濟建設的。因而,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符合上述決定的精神。其次,《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檢察機關有關內設機構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職責分工的規定》確定了檢察機關有關內設機構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職責的分工,工作對象中本身就包含非公有制經濟體。如公訴部門結合出庭支持公訴,剖析被告人犯罪的原因,揭露職務犯罪造成的社會危害,開展法制宣傳和警世教育;控告(舉報)檢察部門、刑事申訴檢察部門對職務犯罪舉報線索進行系統分析,掌握職務犯罪的發生和變化規律,對預防職務犯罪問題提出對策建議;民事行政檢察部門結合辦理抗訴案件,分析有關單位在管理和制度中存在的問題,提出預防職務犯罪的檢察建議。上述各部門辦理的案件既可能是由公有制經濟體引發,也有可能是由非公有制經濟體引發,提出的預防職務犯罪檢察建議的對象當然就包括公有制經濟體和非公有制經濟體。實際工作中,許多地方的檢察機關的職能部門已經將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向非公有制經濟拓展。
第三,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決定了職務犯罪預防領域的拓展。非共有制經濟既包括民營經濟也包括外資經濟。民營經濟是利用國內民間資本興辦,適合現階段生產力發展水平,最具活力和生命力的經濟。它同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一樣,都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和法的一般原理告訴我們,經濟決定法,法服務、反作用于經濟。經濟在不斷發展變化,這種發展變化必然要反映到作為上層建筑組成部分的法上來,要求法與之相適應并為其服務,否則法就不能達到為自己經濟基礎服務的目的。非公有制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已經形成的社會地位,必然要求我們的立法、執法、司法和法律監督工作為其提高更好的服務?;诼殑辗缸镏愕姆缸镄袨榧扔邪l生在公有制經濟領域的,也有發生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既然可以在公有制經濟體中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為什么不能在非公有制領域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呢?
二、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在非公有制經濟中開展具有必要性
第一,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前,全國各地、各部門積極響應黨中央的號召,不斷開拓新的市場和項目,不斷培育出新的經濟增長點。但與此同時,一些地區的個別領導干部或相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大肆侵吞國有、集體財產,肆意揮霍、浪費來之不易的專項資金,給國家財產造成巨大經濟損失。近幾年,檢察機關普遍開展的職務犯罪預防,通過采取各種預防措施,幫助有關單位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查處職務犯罪,消除阻礙經濟增長的隱患,實際上成為了新的經濟增長點。比如,開展“網絡預防”,遏制或消除職務犯罪的發生,直接減少經濟損失,保障經濟的實際增長;開展“同步預防”,能夠有效地避免重點項目、重點工程“工程上馬,干部下馬”現象的發生,使這些工程或項目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增長點。以致有關人士認為“預防職務犯罪也是經濟的增長點”。在公有制經濟領域的職務犯罪預防工作能夠推動經濟的增長,在非公有制經濟領域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同樣也可以消除阻礙經濟增長的隱患。
第二,也是從源頭上預防犯罪,提高國家公職人員職務犯罪預防效果的需要。一方面,非公有制經濟和企業家通常是國家公職人員職務犯罪侵害的對象,無論是索賄、受賄還是瀆職侵權,非公有制經濟和企業家是受害者。因此,職務犯罪預防部門加強同非公有制經濟的聯系,協助企業開展法制教育,提高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家的法律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及時受理非公有制經濟的投訴、舉報和控告,能夠有效地防止國家工作人員對非公有制經濟的“吃、拿、卡、要”等索賄受賄、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等違法犯罪行為。另一方面,將非公有制經濟納入職務犯罪預防體系可以有效地防止行賄行為。沒有行賄就沒有受賄,通過職務犯罪預防工作,使非公有制經濟不愿行賄、不敢行賄,在預防行賄的同時,也在源頭上減少了受賄行為的發生。
三、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在非公有制經濟中開展具有可行性
檢察機關在長期的公職人員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形成了諸如個案預防、行業預防、系統預防、網絡化的社會預防、同步預防、專項預防以及成立預防職務犯罪咨詢委員會等工作形式,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對策調研、檢察建議、預防宣傳、教育和咨詢等方法。只要我們以科學地分析為前提,以實現預防目標為導向,將上述工作形式和方法運用到非共有制經濟領域的犯罪預防工作,必定能夠順利地開展工作。
在確定非公有制經濟領域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的措施和方法時,需要做好以下工作:首先,全面分析預防工作的主體和客體。每個非公有制經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做好主體和客體的分析是開展犯罪預防工作的前提。其次,緊緊圍繞預防職務犯罪的工作目標。預防的目標存在總體和局部、長期與近期、最終與現實、宏觀與微觀的區分,不同地區、不同部門的目標都會有所不同,對于不同的目標應當分別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實行區別對待。再次,結合預防工作的特點與性質,事先采取措施,要積極主動,不能消極等待。此外,要充分考慮預防工作的效果。
在開展具體預防工作中,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要把對非公有制經濟內部的犯罪預防工作納入檢察機關的總體預防工作。從強化業主和從業人員法律意識入手,積極主動地為非公有制經濟提供法律咨詢,通過法制講課、座談會、法制宣傳、檢務公開等多種途徑和形式服務民營企業,幫助他們提高法律政策水平,樹立合法經營、誠信經營的意識,并通過讓他們明確檢察機關查辦貪污賄賂、瀆職侵權案件以及受理控告、申訴、舉報等職能范圍,引導企業樹立用法律維權的觀念,在碰到國家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以及索賄受賄時,及時向檢察機關舉報,尋求支持和保護,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第二,積極探索在非公有制經濟開展職務犯罪預防的途徑和方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配合協調,深入開展對非公有制經濟內部犯罪的調查研究,當好企業的參謀,認真總結和摸索涉及非公有制經濟案件的發案規律,及在新形勢下涉及非公有制經濟案件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未雨綢繆,針對企業在產、供、銷等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及時提出檢察建議,幫助企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完善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和管理機制,從而提高非公有制經濟依法經營、依法管理的水平,增強非公有制經濟的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第三,要加強與非公有制經濟的溝通。在非公有制經濟中開展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必須注意方式方法,有的企業家擔心它會影響企業的聲譽,干涉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因此,企業家們可能會對職務犯罪預防工作產生抵觸情緒。檢察機關應有重點、有選擇地與非公有制經濟建立工作聯系點和工作聯系制度,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他們的意愿,積極向黨委和政府的有關職能部門反映問題提出建議,對于坑害非公有制經濟法利益尚不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建議有關部門進行查處,切實使檢察機關現有的預防職務犯罪網絡功能延伸到預防侵犯非公有制經濟合法權益的犯罪上去。
四、結語
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在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征程中,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歷程中,我們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優化發展環境,服務中央“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的大政方針。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的職務犯罪對國家經濟發展也是一種阻礙與破壞,檢察機關將職務犯罪預防工作延伸至非公制經濟領域,不僅是當前形勢的需要,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