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 張鵬飛 劉玉杰
在經濟全球化和社會轉型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犯罪形勢十分嚴重,形成大案要案突出、犯罪類型多樣化、作案手段隱蔽化、組織化程度高且與腐敗相聯等特點,呈現出國際化、作案手段高科技化、黑社會形式的經濟犯罪加劇等發展趨勢。由于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后才逐漸開始研究經濟類犯罪,起步較晚,有關經濟類犯罪的懲處規定也是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發展,對我們研究經濟犯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刑事犯罪的現狀及原因
(一)經濟犯罪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領域的犯罪現象日漸突出。一些不法分子乘機大肆進行貪污受賄、偷稅抗稅、走私販私、假冒商標專利等犯罪活動。新增加了非法轉讓土地使用權案件、侵犯商業密秘案件,損害商品信譽案件等新的罪種。侵犯的領域逐步由金融稅收和商貿等經濟領域向就業等領域滲透和擴大。
(二)經濟犯罪的原因
經濟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包括以下二個方面:
1.國內原因。新舊經濟管理體制磨合交替過程中產生的真空和漏洞將進一步擴大,為經濟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經濟體制改革帶來了社會的巨變。各方面的改革還有待于深化,市場體制還處于不成熟階段,還存在不少漏洞,在司法實踐中,也存在著經濟立法缺乏超前性和預見性,許多經濟犯罪主體鉆法律的空子,大肆進行犯罪活動。
2.國際原因。經濟全球化,使跨國經濟犯罪活動有機可乘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已逐步融入世界經濟發展的大潮。而伴隨著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經濟領域越來越呈現出高智能化和跨國化;而且競爭的殘酷性使生存的危機時刻威脅著人類,使人們采取各種各樣的手段,引發各種國際性的不正當競爭犯罪和跨國經濟犯罪。
二、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經濟犯罪的相互關系
(一)市場經濟對經濟犯罪現象的催生
隨著經濟的發展,經濟領域的犯罪現象日漸突出。一些不法分子乘機大肆進行貪污受賄、投機詐騙、偷稅抗稅、走私犯私、假冒商標專利等犯罪活動。我國經濟類犯罪案件已經成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毒瘤”。
(二)經濟犯罪問題對市場經濟的破壞
經濟犯罪對市場經濟的破壞無疑是強大的,這種破壞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經濟犯罪破壞市場經濟運行。市場經濟中不僅存在靜態的財產所有關系,而且存在動態的經濟運行關系,而且后者更為重要。經濟犯罪破壞表現為對市場經濟運行的四個階段,即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破壞。以上經濟犯罪對市場經濟任何一個運行環節的破壞都最終導致了影響市場經濟的順利運行
2.經濟犯罪破壞市場經濟風氣。經濟犯罪對于市場經濟的破壞不僅是物質層面的,而且是精神層面的。經濟犯罪具有強烈的腐蝕性,這首先表現為它對國家工作人員的腐蝕。其次,經濟犯罪也腐蝕了傳統的商業道德。侵犯商業道德。侵犯商業秘密,毀損他人商業信譽,偽造注冊商標,假冒專利,經濟犯罪嚴重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規則,強烈的損害了誠實信用的商業道德。最后,經濟犯罪在更廣泛的意義上破壞了社會風氣,污染了市場經濟環境。
三、經濟犯罪問題的趨勢與對策
(一)就經濟犯罪的總體來說
筆者認為,其大體趨勢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合同詐騙、利用職務之便侵占公司財物的職務犯罪案件將繼續處于持續多發態勢。第二,涉稅類犯罪將呈上升趨勢。隨著轄區經濟的發展,騙取出口退稅、利用關聯交易和“四小票”的犯罪案件不斷增加。第三,侵犯知識產權類犯罪案件頻發。假冒、盜版的商品,涉及從食品、農藥、煙酒,到建筑材料、電子元件等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案件總量會持續上升,涉案金額不斷增大。
(二)就經濟犯罪的具體情況而言
金融犯罪滋生和蔓延僅靠事后的刑事打擊是無法得到有效遏制的,因而我們必須積極尋求事前的防范措施,建立事前的防范對策體系。主要包括金融機構內部和金融機構外部兩方面進行防治:
1.內部防治對策:(1)從思想上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政治思想素質,提高職工的職業道德水平,培養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增強職工的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2)建立完善的金融機構內控機制。加強金融機構內控是免遭犯罪侵害的根本途徑,有效地內控防范機制可以從管理層次上圍繞經營目標努力降低經營風險,從業務操作環節上查錯糾錯,堵塞漏洞,從而達到預防犯罪的目的。
2.外部防范對策:(1)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完善的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金融體制。我國的現實情況使得我們必須從根本上堵塞這種由于體制原因而產生的漏洞,就必須不斷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盡快建立起與市場經濟的要求相適應的金融體制。(2)加快金融法制建設。轉軌時期金融市場實踐超前與法制相對滯后是衍生金融犯罪的重要因素。我國金融市場發展時間很短但發展非常迅捷,而相關配套的金融法制卻明顯滯后,因此加快制定與我國現在金融活動相配套的金融法規就成為了刻不容緩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