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娥 陳 景
社區矯正是一種與監禁刑相對的非監禁刑執行措施,作為一種行刑制度的改革,體現著國際的潮流與趨勢。同時,社區矯正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專業的人才來從事這項工作。
一、社區矯正工作特點簡介
社區矯正是一種與監禁刑相對的非監禁刑執行措施,從經濟發展方面來看,有利于減少行刑活動對社會資源的大量消耗,從社會方面來看,有利于犯罪人的改造和回歸社會,作為一種行刑制度的改革,體現著國際的潮流與趨勢。概括地講,社區矯正是指在社區當中針對一些特定罪犯的刑事執法活動。其工作特點可歸結為三個方面。
第一,是一種刑事執法活動。與社區中其他工作不同,社區矯正是一種執法活動,體現著法律的強制性與嚴肅性。社區矯正工作者應具備一般刑事執法工作者的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身體素質。
第二,針對特定的對象。社區矯正是一項針對特定對象的刑事執法活動,是否能有效地控制和預防罪犯重新犯罪,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對罪犯個體情況的具體分析,從而有針對性地采取一定的對策和措施。所以,社區矯正工作者不僅要具備一般刑事執法工作者的素質要求,還特別要對緩刑、假釋、監外執行、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等刑罰方法和相關刑事措施有比較清楚的把握。
第三,執行地點在社區而非監獄中進行。社區矯正的執法在社區中進行,與監獄的執法相比,由于種類比較多,而且對于管理對象需要區別對待,因此比監獄的執法更具復雜性。社區矯正工作者需把握在社區中對罪犯進行改造和矯治的特點和規律,一定的社會工作理念與方法。
從社區矯正的特點中我們可以看出,社區矯正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需要專業的人才來從事這項工作。社區矯正工作者需具備一般的法律知識、專門的矯正技術和一定的社工理念與方法。
二、社區矯正工作隊伍的現狀和存在問題
自2002年以來,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行刑制度改革的需要,我國開始了社區矯正的試點工作,截止現在,這項工作已經基本全面推開,全國有20多個省份都已經有了社區矯正的工作試點。從目前來看,隊伍建設是社區矯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之一,已經引起了廣大工作者和研究者的關注。劉強認為“科學設定社區矯正的管理機構,建立一支專業化的社區矯正工作者隊伍,不僅對于我國社區矯正的有效運作,而且對于解決機構層次過多、職能交叉、人員臃腫、權責脫節、多頭執法、效率低下等問題都至關重要。”①劉永強,何顯兵通過對社區矯正工作的專門定位,提出社區矯正工作不僅是一項執法活動,也是一項社會工作,具有專門性與群眾性,要在社區支持下達到社區矯正的預期目的,必須充分重視社區矯正工作者的資格、素質與培養。②齊雨晨指出,目前的矯正管理體制限制了矯正工作的深入開展,從長遠看,迫切需要在今后改變公安機關作為“執行主體”和司法機關作為“工作主體”的雙主體并存模式,建立專職的社區矯正工作隊伍。③等等。
據司法部2004年頒布的《司法行政機關社區矯正工作暫行辦法》中規定,社區矯正工作者由司法所工作人員、相關社會團體和社會志愿者三部分人員組成。從目前來年,三部分人員從來源渠道、知識結構上看都沒有體現出應有的專業性,不符合建立專業化隊伍的需要。而隊伍建設關系著社區矯正工作的進步發展,甚至是社區矯正的成敗,尤其是在我國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更需要以創新的精神來建設社區矯正隊伍。
三、社區矯正隊伍建設與學生培養關系分析
社區矯正專業隊伍建設應與專業培養相聯系,專業的培養可以從專業的學生培養開始。
第一,學生專業培養能滿足人員的三種工作素質要求。社區矯正工作應具備一般的法律知識、特殊的矯正技術和一定的社會工作的理念與方法,這些可以通過學校的課堂學習與實踐掌握。學校具備專門的師資力量和學習環境,在專業培養人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本來就是培養各行各業專門人才的地方。在司法特色院校以社會工作和社區矯正為方向,可以使學生學到一般的法律知識、專門的矯正技術和一定的社工理念與方法,全面滿足人員的三種工作素質要求。
第二,學生的社會實踐可以適當彌補社會志愿者工作有限的缺陷。目前實踐當中,司法所人員與抽調干警組成了社區矯正“專業”隊伍,社會團體發揮了積極作用,社會志愿者作用有限。④社會志愿者作用之所以有限是因為組成志愿者的人員來自各個方面,由于專業不對口和經驗的關系,他們并不具備社區矯正工作的基本要求,使得作用也十分有限。而本專業的學生在學到了專業知識以后也需要一定實習實踐的機會,在假期當中,可以做為志愿者加入社區矯正工作隊伍當中去,即可以得到鍛煉,也可以適當彌補志愿者工作有限的缺陷。
第三,滿足學校培養和社會需求的銜接。任何學校、任何專業、任何學生的培養都要以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為根本的出發點和歸宿。培養學生是為了滿足社會的需要,在教學過(下轉第204頁)(上接第171頁)程中注重從課程設置、課堂實踐、社會實習等環節培養專門的社區矯正工作者,這不僅有利于該專業學生的發展前景,而且有利于社區矯正工作隊伍的建設,從而滿足學校培養和社會需求的有效銜接。
四、對該專業學生培養的基本況狀調查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作為培養司法行政領域人才的搖籃已經在社會學專業設置社會工作與社區矯正的人才專項培養方向,為了解學生培養的基本現狀,對該學校培養的第一批社會工作與社區矯正學生(大四學生)進行了一項簡單的問卷調查,學生人數共133人,發放問卷133份,收回130份,其中一份為無效問卷,有效問卷129份。結果如下:
第一,學院課程設置符合矯正隊伍人才需要。截止到調查時間,雖然專業課程還沒有全部學完,但通過對“社區矯正的價值分析”問題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已基本掌握了社區矯正的意義和價值,答案包括:矯正和教育、防止社會失范、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社會資源、人文關懷等,比較全面。通過對“社區矯正的總體評價”和“社區矯正工作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要求有哪些”的答案分析,學生已經掌握了社區矯正的優勢,也意識到了我國試點工作的不足之處。這說明,學院的課程設置是合理的,通過課堂學習,學生已經能基本掌握社區矯正的工作要求。
第二,有課堂實踐但項目不充足。由于社區矯正工作者需具備專門的矯正技術和一定的社工理念與方法,因此,除了理論學習以外,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有必要的實踐內容。對本項調查的結果顯示,學院的課堂教學中雖然涉及相應的實踐活動,但項目較少。這可能與全部的專業課程未學完有關。
第三,社會實習實踐活動明顯缺乏。雖然參加社會實習實踐的目的不同,包括增加收入、理論聯系實際、鍛煉能力等,但對參加社會實踐的必要性認識是一致的,回答“很有必要”的占91%,“一般”占9%,沒有人回答“沒必要”和“無所謂”。雖然學生有強烈的社會實踐意愿,但有過社區矯正實習經歷的人只占16%,而且有實習經歷的學生也體會到了目前社區矯正隊伍中工作者的專業性明顯不足,導致社區矯正工作的一些相關問題。沒有實習經歷的學生回答是也想去實習,但無法聯系。希望學校聯系實習地點并以志愿者身份加入的學生占88%,希望學校聯系實習但不愿意以志愿者身份加入的占2%,不希望學校聯系實習地點的占10%,這說明,絕大多數學生自己沒有能力聯系實習地點,希望學校出面,但真正有過實習經歷的人只占16%,說明學生的社會實習實踐活動明顯缺乏。
五、結語
隨著我國社區矯正的發展,社區矯正工作的任務也會加重。既然社區矯正隊伍建設問題急待解決,而社區矯正工作的特殊性又要求專業的人才來組建這支隊伍,那么,學院作為專門培養該類人才的地方就應該擔此重任,注重從課程設置、課堂實踐、社會實習等環節培養專門的社區矯正工作者,為社會輸送所需人才。但是,為了給學生提供實習實踐的機會,以便于畢業后真正發揮價值,主管社區矯正工作的部門也應該與學校的培養結合起來,為學生的社會實踐、工作就業提供平臺,這不僅有利于該專業學生的發展前景,而且有利于社區矯正工作隊伍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