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秋蓮 王立梅
依法行政是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及工作人員按照憲法賦予的職權,在法定范圍內按照法定程序,對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事物進行管理。黨的十五大提出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實現依法治國,依法行政是關鍵。我國的法律規范中行政法占的比例很大,依法行政對貫徹落實法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促進經濟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依法行政存在的問題
(一)行政立法不完善
依法行政的前提是要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如果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或者法的質量不高,缺乏嚴密性或可操作性,就無法進行依法行政,我國行政立法存在嚴重不足。我國制定了不少行政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但是法律的比重小于法規和規章,行政法規和規章的質量參差不齊、互相沖突和打架,造成行政效率低下。有的領域還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出現法律空白,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會遇到無法可依的情況,嚴重影響市場經濟的發展。
(二)行政執法機構存在問題
行政執法機構設置不合理,有的法律法規應該設置專門的機構,但是沒有設置,有的不該設置的機構卻到處都是,使得行政機構雜亂無章,運轉不靈;行政執法機構之間權責不明確,工作中存在交叉或者缺失現象,一些好管理的,有利可圖的,大家都爭著去管,一些無利可圖的,不好管理的,則會互相推脫,無人管理。
(三)缺乏完善的監督制約機制
雖然已經有黨的監督,司法機關的監督和人民群眾、新聞媒體的監督等,但是這些監督都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些法律、法規可操作性不強,造成監督不力;有些監督部門在行使監督權時,缺少獨立性,地位比較低,權力比較小,沒有權威性,監督工作搞突然襲擊,沒有形成日常化監督;監督工作中也沒有落實監督責任制,工作中出現違法現象時,無人關心;社會監督力度不夠,民主黨派和群眾往往因為法律地位低下或者其監督缺少法律保證等不敢行使監督權力,新聞輿論監督也因為某些特殊原因不能發揮其作用。
(四)行政執法人員素質不高,人員分配不均衡
在執法中,一些行政執法人員素質低下,無視法律,不按程序辦事,濫用職權,隨意性大,引起社會的不滿和動蕩。在行政人員的分配上,存在嚴重的不均衡,素質較高的公務員大部分集中于高層,而基層擔負著大量執法任務的人員大多是綜合素質比較低,法律意識也比較淡薄。
二、推進依法行政要采取的對策
(一)完善行政立法,使行政人員有法可依
要盡快彌補某些領域的空白地帶,制定出相配套的行政公示制度等,使行政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快制定出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法律法規,把國家的政策法律化,做到有法可依。改善法律法規中不符合社會的部分,加快完善法律規范。改進立法工作,增強其可操作性,這要求執法依據的法律法規要具體。借鑒國內外的一些相關的先進經驗,立法要確保質量,增加的法律條文要具有嚴密性,可操作性。.
(二)對行政執法機制進行改革
我國行政執法體制不科學、不合理,對我國依法行政形成很大的影響,我們必須從行政執法體制入手,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相適應的行政執法體制。行政執法機構設置要立足現實,因地制宜,執法機構的人員要有限制,減少運轉環節,對于不合格的執法人員,要進行清理。
(三)對行政執法加強監督,完善監督機制
十五大報告指出要完善監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權力的制約機制。要建立行政監督機構,賦予監督機構獨立性,并有較高的地位和權威,使監督機構不受任何領導,獨立進行工作。對依法行政的法律、法規、規章要進行完善,組建一支高素質的行政執法隊伍和行政執法監督隊伍。對行政執法進行監督中,司法監督,人大監督和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等都要進行強化。
(四)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行政執法隊伍
執法某種程度上比制定法更重要,如果法律不能很好地被執行,就等于沒有法律。因此要提高執法者的素質,對執法人員要不斷地進行思想、政治等方面的教育,增強其法治觀念,樹立法律權威意識。處理好嚴格執法與自由裁量的關系,做到公平合理。更新執法理念,樹立人民的權力高于一切的思想,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依法治國的起點。要對現有的執法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法律知識培訓等,提高其知識水平,強化執法人員的法治觀念,把不稱職的執法人員堅決清理出執法隊伍,錄用公務員執行標準要嚴格,擇優錄用,公平競爭,形成良好的競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