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鵬
511483 廣州市番禺區沙灣人民醫院 (劉海鵬)
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共80例中,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齡在18~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歲,均為口服中毒,中毒后的就診時間在60~100min之間。在診斷時排除了脂肪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腎臟疾病、妊娠膽汁淤積等其他疾病因素對肝臟功能和排泄系統的影響。按照中毒患者中毒藥品的種類分為:敵敵畏23例,甲胺磷26例;樂果11例;敵百蟲20例。按照我國有機磷農藥中毒分級診斷標準,輕度中毒者38例;中度中毒者29例,重度中毒者13例。
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在住院后的第2d清晨,對患者進行空腹抽取靜脈血3ml,分離血液的血清,采用總膽汁酸酶法試劑盒由日本第一化學藥品株式會社提供,在日本日立7600全自動分析儀檢測采集的血液標本。
將所有檢測的數據采取均數±標準差來表示,組間的結果采取的是t檢測,在組內進行對比分析的時候采取方差進行分析,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檢測的患者血清總膽酸的檢測中,檢測的結果為(26.4±5.3)μmol/L,遠遠高于對照的(4.4±1.8)μmol/L,進行檢測的一組高于對照組(P<0.05)。輕度的中毒組的血清總膽汁酸數值為(14.6±4.1)μmol/L,中度中毒組的血清總膽汁數值為(21.6±4.8)μmol/L,重度中毒組的血清總膽汁酸的數值為(36.6±7.6)μmol/L,重度中毒組的數值明顯比輕度和中度的中毒組的數值要高(P<0.05)。
3.1 有機磷農藥中毒是常見的內科急診之一,是引起肝臟損害或者并發多臟器功能障礙的急癥。有機磷農藥經過患者的皮膚、呼吸道和消化系統進入患者體內后,通過身體的運輸途徑被身體吸收,引起了身體內臟的功能損害。更有數據表明有機磷農藥被認同吸收值的半天之內就能通過身體的血液循環遍布機體,所以有機磷農藥很容易引發肝臟病變和損耗,引起患者的血清功能障礙,導致呼吸衰竭、休克或者急性肺水腫等。
檢測血清總膽汁酸的數值是診斷有機磷農藥中毒的指標之一,能反映出患者的中毒程度、治療情況和預后。在檢測中抽取的靜脈血也是較易獲取的可重復的判定標準。有機磷農藥中的膽堿能夠在患者的血液運行中沉積在心臟,引發心臟的急性充血,甚至引發心肌炎導致機體缺氧,機體的缺氧更容易導致細胞中毒的發展,在細胞變性、壞死、纖維斷裂的過程中中毒患者的病情加劇。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不僅在肝臟上發生損害,而且血清總膽汁酸的升高與其中毒的程度關系密切。根據相關的數據和研究顯示,在有機磷農藥中毒的劑量越大、時間越長病人的肝臟損害越嚴重,其臨床的預后也就越差。在臨床研究中本組的中毒患者死亡7例,其血清總膽汁均在43μmol/L以上。

表1 各組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AKP、GGT、ALB、TG、TC、PAB水平比較
3.2 肝臟是機體運行中惟一一個合成膽汁酸的場所,其膽道就是排膽汁酸的通道。血清總膽汁酸的水平是惟一一個反映肝臟在合成膽汁酸、排泄膽汁酸及代謝細胞的重要指標。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極易引發中毒性肝炎,導致血清總膽汁酸的水平升高,這說明了在肝臟損害中的血清總膽汁酸的測定比其他肝功能檢測更能反映患者的肝臟損害情況。
在研究中發現,輕度的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的血清總膽汁酸的增高程度不如中度和重度的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的血清總膽汁酸水平高。當經過治療后中毒患者的血清總膽汁酸的指數有所下降但是比較緩慢,當患者肝臟中的GGT、ALP等指標都隨著治療恢復正常時,血清總膽汁酸的指標仍較高,當中毒的病情反復發作其血清總膽汁酸的是最先升高的。正常情況下谷丙轉氨酶的在肝臟活性中比血清總活性還要高10倍左右,而谷草轉氨酶在肝臟的活性是谷丙轉氨酶的3倍左右。在有機磷農藥中毒后,重度的患者谷丙轉氨酶和谷草轉氨酶的升高明顯,這說明了有機磷農藥中毒能夠使得肝細胞受到損害,并隨著病情的加重而升高。表1結果顯示輕、中、重度患者的AKP、GGT、ALB、TG、TC、PAB水平的比較組間差異不明顯。AK主要分布在肝細胞膜和毛細膽管的微絨毛上,GGT則主要存在于肝細胞漿和毛細膽管內皮中,AKP、GGT升高多提示肝臟存在膽汁淤滯,不隨病情程度變化說明有機磷農藥中毒對肝臟膽汁淤滯的影響不大,推測與有機磷農藥中毒并不或較少引起毛細膽管損害。本組觀察發現不同中毒程度患者在24h血清總膽汁有顯著變化,中毒程度越重越明顯。因此血清總膽汁酸是中毒性肝炎檢測的主要指標。
3.3 血清總膽汁酸也是肝臟合成膽汁酸分解膽固醇的一組產物,它的生成和排泄對于肝臟的功能狀況有著重要的意義。血清總膽汁酸的水平測定在患者飯后的2h檢測是最為準確的時間,這是因為在患者吃飯后,肝臟在運作和幫助消化系統吸收養分消化食物的過程中,從機體的靜脈血中大量的回收膽汁酸。如果發生了膽管的阻塞、膽汁的淤積或者肝臟內的細胞受到損害,那么血清總膽汁酸的水平就隨之而升高,因此就能夠作為肝臟受損的指標。血清總膽汁酸在肝臟病變中的應用越來越受關注,不僅是在臨床診斷中,其也能夠很好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與預后。
在發生了有機磷農藥中毒后,患者體內的有機磷農藥迅速蔓延開來,而肝臟作為身體的最大的排毒器官所承受的有機磷農藥濃度最大。在大劑量的農藥中毒患者發生肝臟損害尤其是經腸胃吸收,消化道的損害最為嚴重,農藥留存在肝腸循環中,肝臟損害最為明顯。研究中發現了肝細胞的受害程度與患者的中毒程度關系密切,中毒的程度越深,肝細胞的損傷就越大。在前文中也提到過中毒后患者體內缺氧,氧自由基可能就是造成肝細胞受損的主要機制。在身體代謝有機磷的過程中,肝臟是最大的代謝器官,參與代謝的全過程,在這其中肝臟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尤其是肝臟在代謝了大量的有機磷農藥后,產生的大量的毒性對氧磷,這樣在肝臟反復進行代謝中就反復的對肝臟進行攻擊,加重了肝臟代謝的負擔和損害。而且在肝臟的循環過程中也是造成肝臟損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此其中身體其他器官對有機磷農藥的代謝也加重了身體的缺血和缺氧現象,能量供應受到威脅。細胞內的鈣離子滯留,細胞的通透性也引起了肝功能的損害。但是這樣輕微的肝臟損害對谷丙轉氨酶的刺激不足,谷丙轉氨酶不會明顯升高,而在其中肝細胞損害的程度也不足以使得肝臟對膽汁酸的清楚作用明顯減少,而引起血清總膽汁的變化。所以在測定血清總膽汁酸的水平中,直接反映了肝臟的合成。代謝及排泄功能。這就說明了血清總膽汁的測量是對肝功能的重要指標。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的血清總膽汁酸的指數上升與中毒的程度有密切關系,中毒的程度越高血清總膽汁酸的指標就越高,上升的也越明顯。所以血清總膽汁酸是有機磷農藥中毒患者中判定肝功能受損的主要指標。但由于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并肝損害的臨床表現為非特異性,經常被中毒所致的毒蕈堿樣、煙堿樣癥狀所掩蓋而誤診、誤治,值得臨床上加以重視。
[1] 陳東科,崔巧珍,胡云建.醫院內不動桿菌流行現狀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7):640-641.
[2] 糜祖煌,黃支密.鮑氏不動桿菌耐藥性和氨基糖苷類修飾酶B-內酰胺酶基因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2007,17(10):40.
[3] 潘宇紅,陳蓉芳,林萍萍.221株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性分析[J].臨床檢驗雜志,2005,23(4):258.
[4] 涂植光.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2.
[5] 盧新兆,黃曉華.血清總膽汁酸在肝 膽疾 病臨床診斷中的價值[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8):16.
[6] 王漢斌,阮金秀.急性有機磷農藥中毒致臟器損害與并發癥的防治[J].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1,10(4):285-287.
[7] 張梅花,韓紅梅.血清膽汁酸測定在肝膽疾病中的意義[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4,(6):898-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