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鋒霞
隨著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的加快,施工企業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企業規模不斷增長。值得注意的是,企業賬面資產數額的增長并不意味著資產質量的提高,由于內部控制薄弱及受其它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一些施工企業資產管理滯后,形成了相當數量的不良資產,嚴重影響著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大隱患。
1.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壞賬率高。施工企業的應收賬款長期掛賬的原因在于:一是以前年度累積形成;二是甲方破產形成壞賬;三是其他人為因素形成。具體表現在:由于甲方或出于其它原因,在通過工程招標確定了甲乙雙方合同關系后,卻將應由乙方完成的工程項目(或工程材料采購權)承包給第三方,并由第三方來完成。在支付工程款時,存在乙方未出具財務手續的情況下甲方直接將款(人工費或材料款)支付給第三方(或一段時間后再讓乙方補據),而乙方對這類款項的支付情況不知情,在第三方以無款購材料、影響工程進度為由向乙方要款時,乙方為不影響工期,就用其它款墊支(含人工費),造成甲乙雙方應付、應收工程款賬目對不上。年末,第三方以沒有拿到工資為由聚眾向甲乙雙方要款,直接造成賬面應付款項不足以支付欠款時卻實際支付,形成應付賬款的超付。而乙方無法用其他利潤來彌補這個損失,就將甲方自行付款的部分采取不出具財務手續的方式不予認可,并將該應收賬款長期掛賬。
2.長期掛賬的實物性資產名不符實。施工企業實物性資產主要包括固定資產、低值易耗品、建筑材料等。由于賬面固定資產折舊是按照“年限平均法”計提,低值易耗品是按照“五五攤銷法”進行攤銷。而在實際工作中,同種機械設備由于受施工季節、施工條件、使用強度、維護及保養情況不同,其技術性能、經濟及使用價值也不盡相同。由于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開發和運用,建筑機械、一般設備及建筑材料更新很快。隨著時間的推移,賬面實物資產逐漸老化,形成積壓和報廢,失去了使用價值。而賬面資產長期掛賬不予處理,形成了較多的沒有經濟價值且賬實不符的不良資產。
3.管理松懈形成資產流失。一些基層施工單位經營狀況較好,為減少向上級部門上交分成利潤,沒有按有關規定攤銷成本費用,而是資產價值一次性計入了當年的成本、費用中。同時,也沒有進行備查登記,年終盤點只按賬面上的價值計算。第二年或若干年后,由于管理人員更換或轉變承包方式,這些資產因賬面未反映及相互不交接,致使資產丟失或變成了私人財產。
由于單位負責人的獎懲與經營業績密切掛鉤,為完成考核指標,一些施工單位負責人指使財務人員人為調整會計賬簿虛構利潤,導致資產虛增。具體表現在:
1.利用年末財務決算截止日與應付賬款支付的時間差,根據需要虛增應收賬款,從而使負債和所有者權益虛增,第二年,又將此賬調回。
2.利用其它應收款,將不愿意進成本的人工工資掛賬,對所欠的勞務費、材料費、運費等,掛在預付賬款、應付賬款(借方)不進當年的成本、費用,來達到虛增資產、虛減負債,從而實現虛增利潤的目的。
3.利用多提或少提、不提固定資產折舊、多攤或少攤低值耗品及遞延資產費用,來虛增資產和利潤。
4.一些基層施工單位推遲“在建工程”項目轉入“固定資產”的時間,并長期掛賬不提折舊,從而使資產和利潤虛增。
從表面上看,不良資產的形成,有的與自然災害、技術進步及價格變動等客觀因素有關,也有的與企業經營者主觀因素有關。但是,不良資產產生的根本原因,應歸咎于企業內控機制的缺失。主要體現在內部控制不健全、未按規定程序決策,以及違反法律法規、缺乏不良資產形成的責任追究機制等。具體有:
1.未建立有效的銷售客戶信用評價體系,盲目進行賒銷,未及時催收,以及對異常應收賬款未及時采取有效保全措施。
2.固定資產和存貨的日常管理制度和資產清查制度執行不到位,造成保管不當、維護不善,以及固定資產和存貨非正常毀損、報廢或者丟失、被盜等現象發生。
3.沒有有效建立對不良資產形成的責任追究制度,造成不良資產越來越多。
(一)根據施工企業規模的大小,建立健全適合本企業的資產內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在實踐中不斷的加以創新,嚴防內控制度失效。
(二)要建立相應的資產控制環境(指對資產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建立、加強、實施有重大影響的因素)以滿足施工企業自身的發展需要。
(三)有關部門和單位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的有關規定管理建筑市場,建立健全建筑市場的監督機制及相關部門的責任追究制度,從而規范工程招投標、工程建設、工程變更、材料采購的秩序。施工方要加強與甲方及有關部門的聯系,雙方對涉及工程款的往來賬要及時進行核對。其業務記錄要在手續合法的前提下按正確的會計期間,準確的金額,對已發生的合法交易或事項,真實記錄在會計賬簿中,避免因雙方掛賬不一致而產生相互扯皮現象,從而保證工程款收付信息的合法性、真實性和完整性。
(四)充分發揮項目經理部的作用,建立健全項目經理部的資產管理制度及責任追究制度,提高涉及資產管理人員的素質。
(五)使用有誠信的員工及勞務承包者,并加大對民工的管理力度(勞務工選擇、簽訂勞務合同,合同條款驗收等)。
(六)實行職能分離,不相容職能的分離,減少資產錯弊的產生。對資產的相關經濟業務必須經授權才能執行。防止非授權人員接觸資產,從而防范資產損失。
(七)企業應建立提供擔保和資產抵押、頂賬的審批制度,嚴格控制企業為其它單位提供擔保和資產抵押及相互頂賬的行為。
(八)經常對賬內資產根據實物形態的不同,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實物盤點、或采用函證的辦法進行資產的核對。
(九)對頂賬形成的尚未入賬的資產、賬面已無價值但仍能使用的實物性資產應進行備查登記,并按有關財務制度的要求進行賬務處理。
(十)對已產生的壞賬應及時查明原因,按有關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賬務處理。對人為因素形成的壞賬、死賬,數額較大的,應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十一)充分發揮財務、審計及紀檢監察的職能作用,對虛增資產、人為調節利潤、變相做假賬或不做賬、轉移資產以及瀆職行為造成資產流失的單位及責任人,按有關的法律法規嚴肅處理。
避免施工企業資產信息失真,必須加大對資產的內部控制,加強內部財務、審計、紀委的監督力度,保證施工企業資產合法、真實、有效,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從而增強施工企業市場競爭力。這在國有施工企業改制及推行項目管理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