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君
隨著脫鉤改制的全面完成,會計師事務所的數量越來越多,審計市場需求的嚴重不足、供給過剩使得審計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注冊會計師和事務所之間壓價競爭業務現象普遍存在,審計回扣嚴重。這種惡性競爭引起了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高度關注,大家共同呼吁要改善目前這種現狀,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一)審計收費總體偏低,降價收費的惡性競爭較為嚴重。審計收費是注冊會計師審計的重要一環,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恢復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會計師事務所脫鉤改制也已整整10年,各事務所由于業務競爭的存在,以降低審計收費的方式來競攬業務,成為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低價競爭也一直困擾著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
(二)審計收費標準不一,強食弱肉的現象嚴重
目前我國的審計收費標準執行不統一。有的事務所按公司注冊資本或總資產來定價,有的按審計項目的復雜程度或工作量來定價,更有甚者,有的與客戶直接討價還價來定價。不同經濟水平的地區之間、同一經濟發展水平地區之間的審計收費標準以及各地區之間的審計收費依據都存在很大的差異。而在國內事務所和國際事務所之間,收費更是天壤之別,國際四大所以其高收費吞噬著國內審計市場。
1.國際“四大”在中國審計市場占居重要位置,收費明顯高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我國加入WTO以后,全面對外開放會計服務市場,以“四大”為代表的外國會計師事務所直接進入中國審計市場,憑借其優勢與本土事務所展開競爭,在中國審計市場占據很重要的地位。2003年以來,中注師協每年都會發布《全國會計師事務所百家信息》,數據表明“四大”作為一個整體在中國審計市場已經穩居排行榜的前四位。2008年,百強事務所審計總收入157.92億元,其中“四大”事務所占51.4%,其收入遠遠高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收入。
2.不同地區的審計收費標準不一,審計收費差距較大。根據我國《價格法》和《中介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的規定,目前,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審計收費標準由各省級財政部門會同物價管理部門制定,價格標準采取“固定價±浮動百分比”、“固定價格”、“根據資本和時間定價”等方式。各地雖然原則相同,但實際上缺少一個統一的收費標準或要求,客觀上給會計師事務所審計收費情況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從目前的收費情況來看,經濟水平較高的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地收費比其他省市收費水平要高;就是同一經濟發展水平地區但之間如北京和上海之間的審計收費標準也不一致;同時,不同地區之間如江西與湖南、湖北等地區的審計收費依據也都存在差異,從而導致審計收入差異較大。
(三)支付高額業務回扣,審計收費水平相對降低。價格向來是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所慣用的手段,會計師事務所作為一種市場主體,也不可避免地選擇了這一方式。對于注冊會計師行業,提供傭金或者回扣是法律明令禁止的。但是目前在這一行業中,許多事務所為提高市場占有率、增加業務量,普遍存在著傭金、回扣現象。
有研究表明,審計質量和審計收費之間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即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提供的審計服務的質量越好,審計收費越高。這說明審計收費與審計質量和審計的獨立性之間有較大的關系,在審計收費過低甚至連事務所的變動成本都補償不了的情況下,為了事務所的生存,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也只有通過減少審計程序、減少審計證據的數量、降低審計證據的質量等手段來降低審計直接成本,這將嚴重導致審計質量下降,影響審計的獨立性,從而產生較大的審計風險。
(一)不同收費標準導致國際事務所的高收費。在我國的審計市場上,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標準主要采取政府指導價,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則不受我國行業指導收費標準的限制,采取的是市場調節價。他們是根據項目參與人員層次的高低、項目的復雜程度和工作量的大小來收費的。因此,無形中導致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水平要高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加大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與國內會計師事務所的收入差距。同時,行政部門通過行政手段限定公司聘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做法也屢見不鮮。如中國政監會曾以正式文件的形式要求上市公司首發及再融資時,財務報告必須由國際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直接導致了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以高于國內會計師事務所數倍的價格承接業務。
(二)社會公眾的偏見,低收費的毒瘤影響較深。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縱深發展,注冊會計師審計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強。注冊會計師的業務范圍也得到了較深較廣的發展,應該說審計收費問題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其實不然,目前,部分國民還不理解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含義和作用,他們只把這份《審計報告》當作一種政府行為,認為注冊會計師只不過是憑一張紙或一支筆在做一筆成本很低的交易,不理解注冊會計師的高智力投資、高風險作業行為。加之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在恢復之初,普遍收費低,給國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些固定客戶,以前已經收費低了,現在突然要漲價,他們都不理解,也不接受。所以,為了顧及客戶關系,事務所還是要低價接受審計項目。
(三)審計收費標準浮動空間較大,增加客戶降價的機會,擴大降價的幅度。各地會計師事務所按照財政部門和物價部門制訂的收費政策,大多數采用“固定價±浮動百分比”,這一浮動百分比給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帶來較大的影響,有的高達30%到40%的浮動幅度。這樣,給客戶產生一種可以降價審計的印象,導致他們直接與會計師事務所討價還價,以將收費壓到最低。
(四)政府部門的行政干預,行業的市場化機制受到影響。目前,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收費還是采取政府指導價,由國家物價管理部門授權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制定行業的審計收費標準,以指導事務所的收費行為。這個定價標準是比較低的,但地方政府和某些部門仍出臺各種規定,要求對某些審計項目減價收費。同時,各級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預并不止表現于收費標準上,還表現于政府行政部門有權確定審計項目的委托,并直接進行收費的洽談,有時甚至以政府的名義將收費壓到最低,否則將會讓事務所失去某項審計業務,事務所不得不就范。
(五)審計市場供大于求,降價競爭業務成為必然。雖然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起步較晚,但就執業規模來看,近幾年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發展并不緩慢。據官方統計,截止2001年底,我國會計師事務所4446家,注冊會計師約5.5萬人;到2009年10月,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超過7400家,執業注冊會計師超過8.5萬人,從業人員近30萬人。我國注冊會計師隊伍在迅速擴大,但審計市場的需求并沒有同步增長,這一方面表現在我國企業總數量增長幅度較低,另一方面表現在審計范圍縮小。根據2006年國家工商總局修訂的《企業年檢辦法》規定,只有公司制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年檢才要提交審計報告。這就意味著蛋糕變小了,但吃蛋糕的人卻增加了,不得不以非正常的方式來爭奪蛋糕。
(一)加大了行業監管力度,充分發揮行業自律。自從民間審計低價收費問題成為全行業關注的焦點以來,行業監管部門和各級政府部門也高度關注這個問題,并針對存在的問題制訂了相應的控制措施。從2002年至今,各地以注冊會計協會牽頭,組織本地區全體會計師事務所簽定了《會計師事務所誠信自律公約》。該公約有一條重要的內容就是嚴格執行審計收費標準,不得擅自以降低收費標準承攬業務,并制訂了違約條款,對各會計師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降價收費進行經濟處罰。這一公約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遏止了注冊會計師行業惡性低價競爭的情況的泛濫。
(二)積極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中小事務所做專做精做優。為適應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的需要,滿足企業審計業務的多元化和多樣化的需求,各會計師事務所必需不斷提高自身專業勝任能力、資源整合能力、信息處理能力以及專業服務領域的開拓能力,以不斷提高事務所的競爭能力。為此,2006年9月中注協提出了《關于推動會計師事務所做大做強的意見》,《意見》指出,應整合事務所的資源,推動事務所規模化的發展,應將專業服務能力的提高、質量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專業競爭能力的提高作為整體目標,積極探索國際化發展道路,開辟和拓展國際市場,以擴大審計服務的需求。
在不斷推進會計師事務所做強做大的同時,中注協提出應規范和發展中小型事務所,規范中小事務所的管理運作,創新發展模式、服務方式、技術手段,不斷挖掘中小事務所的市場需求,深化專業服務供給,徹底轉變傳統的單純以審計服務為主的發展觀念,大力拓展稅務鑒證與咨詢、管理咨詢、各類代理等咨詢服務,拓展服務范圍,提高服務水平。
(三)健全了行業監管的體制。2009年10月18日,財政部發布了《中國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守則對收費規定:會計師事務所的收費應當公平地反映為客戶提供的專業服務的價值,不能通過降低價格或者改變收費的方式,削弱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降低服務質量。如果收費報價明顯低于前任注冊會計師或其他會計師事務所的相應報價,會計師事務所應當確保在提供專業服務時,遵守執業準則和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使工作質量不受損害,并使客戶了解專業服務的范圍和收費基礎。《注冊會計師職業道德守則》是注冊會計師行業全體從業人員的行為規范,體現了注冊會計師的核心價值要求,在規范和提升注冊會計師行業道德誠信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雖然各級政府部門和行業監管部門采取了相應措施對審計收費問題進行了改善,但仍有些方面和方法有待加強。
(一)逐步建立全國統一的審計收費標準,適當考慮地區差異。面對我國各地區審計收費政策參差不齊的現狀,行業監管機構認真考慮制定全國統一的審計收費標準體系,國內所與國際所的收費標準要統一,取消政府指導定價策略,借鑒國外的市場定價策略,即應該根據審計業務量的大小、業務的復雜程度,由行業確定統一的收費標準。當然,由于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的實際情況,審計收費標準可以體現出合理的地區差價。因此,統一的審計收費標準可以考慮規定審計收費的上下限,在全國范圍內由各地注冊會計師參照執行。
(二)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目前,政府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行政干預較多,主要表現在審計業務的委托、審計收費標準的確定、審計范圍和審計重點及審計報告的內容、審計意見的類型、審計質量的監督檢查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和創新發展。所以國家應明確政府各部門的職責,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擺正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消除當前多頭管理、多頭監督的混亂狀況,加強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行業自律的作用。
(三)整合事務所資源,實行分層經營方式。為進一步落實、推進事務所做強做大和做專做精做優,各地會計師事務所應根據自己的優勢和特點,實行強強聯合,分層經營,爭取用5~10年的時間,打造出內部管理規范、執業質量嚴格、服務水平精專、社會公信力強、能夠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中小事務所群體,以提高自身在行業中的競爭力。
(四)進一步重視民間審計的工作,提高公民對民間審計的認知度。政府應該重視民間審計業在第三產業中的重要性,應在刺激企業對民間審計服務的需求方面采取一些積極措施。當然,隨著注冊會計師隊伍的不斷狀大,整個行業也應該不斷地法制化、規范化、專業化、數據化、個性化,能夠真正地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保駕護航,逐步提高社會對民間審計的認知度。
(五)提高個人談判的技巧。談判技巧在審計收費及審計實務中的運用一直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其實,在現在的市場經濟環境和知識經濟時代中,審計環境有了較大的變化,如果每位注冊會計師能在審計收費和審計實務中有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談判技巧,制訂有效的談判方案(包括合理的談判目標、戰略和戰術),有助于推行注冊會計師行業收費低這一現狀的改變。
隨著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中注協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監管措施的實施,都將有力地促使了會計師事務所在接受審計業務委托時應充分考慮到審計風險的影響,并將審計風險因素反映在審計收費中,以逐步改善我國民間審計收費低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