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學文
會計知識的快速更新、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對農業科研院所的會計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由于長期以來對會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農業科研院所會計隊伍整體素質不高、骨干力量不足嚴重制約了會計工作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農業科研院所會計隊伍建設已迫在眉睫。
關于什么是會計,學術界一直看法不一。美國《現代會計手冊》在序言中的第一句話就開宗明義地指出:“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它旨在向利害攸關的各個方面傳輸一家企業或其他個體的富有意義的經濟信息。”在中國,對會計的解釋有“管理活動論”、“工具方法論”和“經濟信息系統論”等三種主要不同觀點。“管理活動論”認為,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工具方法論”認為,會計是一個反映和控制生產過程的方法和工具;“經濟信息系統論”認為,會計是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
農業科研院所是以國家財政撥款為主要資金來源、以從事農業科學研究為主要任務的公益性非營利機構,因此結合農業科研院所財務工作的特點,會計可以定義為: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對農業科研經濟活動進行記錄、計算、控制、分析、報告,以向主管部門、院所領導、科研人員及其他有關各方提供財務和管理信息的工作。它的主要職能是反映和控制農業科研經濟活動過程,保證會計信息的合法、真實、準確和完整,為管理提供必要的財務資料,并參與決策,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謀求最佳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過硬的政治素質。過硬的政治素質,是會計人員做好工作的前提條件。會計人員必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仰,堅定的政治信念,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農問題”歷來是黨中央及各級政府非常關注的問題,國家支農、惠農的政策很多,作為農業科研院所的會計人員,必須注重理論學習,提高對政策的理解、把握和運用能力。
2.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做好工作的保證。會計人員必須發揚敬業奉獻精神,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樹立為科研人員服務的思想,廉潔自律,淡泊名利,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同時會計人員必須敢于堅持原則,忠于職守,客觀公正,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3.較強的業務素質。科研工作是農業科研院所的生命和靈魂。科研項目經費是科研院所除財政基本支出撥款以外的最主要的經費來源,會計人員應樹立為科研工作服務、為科研人員服務的觀念,在熟練掌握基本財務核算理論及技能的基礎上,應認真學習科研項目經費管理的相關知識、項目主管部門對科研項目經費的管理規定等,適當涉獵本單位科研領域內的專業知識,以利更好地把握科研進展情況,便于更好地實施項目經費管理,為科研人員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從外部來看,一支訓練有素的會計隊伍,是國家財政體制改革順利推進及相關財經政策法規有效實施的有力保障。從內部來看,一支素質過硬的會計隊伍對院所事業發展的作用同樣不容低估,通過會計人員的努力可以為本單位樹立一個良好的外部形象,為本單位事業發展創造一個寬松的外部環境,通過會計人員的創造性工作還可以為本單位爭取更多的政策及經費支持,為本單位事業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條件和支撐。
1.會計工作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會計隊伍。隨著財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科研項目課題制管理、部門預算、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國庫集中支付等一系列的改革,對農業科研院所會計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擁有一支精干的會計隊伍,對主管部門來說尤如擁有互聯網一樣重要,通過這個網絡能夠保證信息的暢通,便于國家財政體制改革舉措、相關財經政策法規、上級相關管理文件精神及工作部署得到準確的上傳下達,同時也能保障各項工作及時有效地推進及高質量地完成。
2.科研工作渴求精通管理、素質過硬的會計人員。課題制以后,經批準立項的課題在申請專項經費時,均會要求編制課題經費申報預算書,而不同來源的項目在申報時都有自成體系的預算編制要求,甚至同一來源不同類型的課題預算編報要求也不一樣。另外還會有項目預算執行情況表、項目結題決算表等五花八門的越來越專業的課題研究中期或結題財務報表,這無疑加大了科研人員填制的難度。科研人員非常希望能有得力的會計人員,為他們申報課題出謀劃策,對經費申報預算審核把關,這樣一方面可以使科研人員能夠集中精力搞科研,另一方面也能提高課題申報書質量,增加課題申報的命中率。
1.業務能力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理想。長期以來,由于從上到下對會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相當一部分人眼中會計工作就是發發工資、記記賬,不像科研工作有技術含量,尤其是90年代初的科研體制改革階段,會計崗位成了人員“收容站”,相當一部分管理崗位干不了、科研崗位沒人要的人員分流進了會計隊伍,在我國農業科研院所會計隊伍中,這部分無會計及會計相關專業背景的人員現在仍占相當大的比重。近兩年,在人員引進上,很多農業科研院所非研究生不進的用人導向,更拉大了會計隊伍的學歷差距,會計隊伍人才引進和培訓機制的不科學,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會計工作對單位科研事業發展應發揮的作用,這種現狀和當前農業科研事業發展對會計工作的要求是極不相稱的。
2.會計骨干力量不足,會計工作水平不高。據筆者對全國省級農科院系統調研情況來看,相對于工作任務和工作量,農業科研院所會計隊伍人員規模是充足的,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相當一部分會計崗位上的人員能做的事就是數數錢、跑跑腿,手工賬的時候還能記記賬,在當前的會計電算化、網絡化環境下,連基本的憑證錄入工作都勝任不了。會計骨干力量的不足,導致各單位的業務骨干被超強度地使用,身兼多職,既有政務,又有事務,工作涉及面多、亂、雜,整天被事務性工作纏得分不開身,很難有時間從全局上對會計工作做認真的回顧、總結和思考。既影響自身業務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影響單位會計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
1.建立合理的人才引進、選拔機制。隨著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事業單位正在實施全員聘用制,給農業科研單位選拔任用優秀人才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在會計專業人才的引進、選拔上,農業科研院所應結合會計工作任務要求和崗位特點,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選拔機制。
2.編制科學的人才引進、培養規劃。農業科研院所會計工作有別于其他行業的會計工作,有著顯著的行業特點和很強的歷史關聯性,新引進的畢業生沒有2-3年的崗位適應和培養,很難真正熟悉農業科研院所的會計工作,更談不上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了。合理的梯隊結構有利于農業科研院所會計工作的連續性與有效性,有利于老同志對新同志“傳、幫、帶”作用的發揮,有利于單位事業的發展。因此會計隊伍建設不僅要有近期還應編制中長期的人才引進和培養規劃,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以確保會計隊伍的穩定和會計工作的有效銜接。
3.運用激勵機制充分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會計工作積極性的調動,除了要求會計人員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和全心全意服務科研的意識外,各級領導還應多關心、愛護、支持會計人員的工作,除了提高待遇外,還應針對農業科研院所中會計這一輔助專業隊伍中存在的課題少、成果少、深造機會少、晉升職務及職稱難等實際問題,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以解決會計人員的后顧之憂,全身心地投人到會計工作中去。由于會計工作要求高、專業性強,所以我國會計專業技術職稱有著非常嚴格的考評體系,在農業科研院所,會計人員取得高級職稱要比科研人員取得高級職稱難得多,現有隊伍中相當一部分人一輩子甚至連中級職稱都上不了,且年齡越大難度越大。可以設置一定比例的與領導崗位同級別但不擔任實職的崗位,這樣既有利于調動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又能解決長期以來農業科研院所會計人員缺乏晉升機制的問題。
4.建立科學的培訓制度。會計知識的快速更新,農業科研院所會計隊伍總體初始化專業教育水平不高,直接影響著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必要經常學習、終身學習,才能優化知識結構,促進知識更新。當前的會計繼續教育既是高、中、初級會計人員的大集會,同時也是企業會計人員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大集會,一樣的學習內容,一樣的教學方式,一樣的考核辦法,根本不可能使不同層次和不同崗位的會計人員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農業科研院所應拓寬培訓思路,創新培訓形式,建立科學的培訓制度。在培訓內容的選擇上,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結合崗位的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開展針對性和實用性的培訓。在培訓方式的選擇上,應不拘形式,送出去、請進來、短訓班、研討會、報告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并存,一切從有利于搭建互幫互學、促進交流的平臺出發,一切從有利于提高會計人員政治素質、業務能力、職業道德水平出發,一切從有利于會計人員知識和技能不斷得到更新、補充、拓展和提高出發。
5.建立會計隊伍的長效管理機制。要穩定一支會計隊伍,就必須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長效的管理機制。一是健全考核和獎懲措施,增強責任心,避免干好干壞一個樣或干好干壞差距不大;二是完善收入分配機制。向骨干人員傾斜,向優秀人員傾斜,在愛才、惜才、用才的同時,也要給以足夠的肯定和回報,杜絕“不患貧而患不均”,增強工作激情和創新力;三是建立適度競爭機制。事業單位績效改革不是普漲工資,其核心是打破“鐵飯碗”,以崗選人,崗定薪定,建立事業單位人員能進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優勝劣汰機制,在會計隊伍的建設上,在“優勝”的同時,也要“劣汰”,通過崗位輪換,創造適度競爭環境,增強危機感。